分享

骑行川藏北线(G317)路书、攻略

 上海崔哥 2022-10-27 发布于浙江

骑行川藏北线(G317)路书、攻略

川藏公路是指从成都出发到拉萨的进藏公路,有南、北线之分。川藏南线一般指国道G318川藏段,从四川成都出发,经雅安、泸定、康定、雅江、理塘、巴塘、(西藏)芒康、左贡、邦达、八宿、波密、林芝八一镇、工布江达、墨竹工卡,到达西藏首府拉萨;川藏北线指国道G317成那线,从四川成都出发,经都江堰、汶川、理县、马尔康、炉霍、甘孜、德格过岗嘎金沙江大桥进入西藏,经江达、昌都、类乌齐、巴青、索县、那曲,汇入国道G109青藏线,再经丁青、巴青、当雄,抵达拉萨。南线与北线在邦达与昌都之间有国道G214西景相连。

相对南线而言,川藏北线是一条艰苦却充满西藏人文故事的线路。沿途高耸入云的雪山,狂野奔腾的河流,宽广秀丽的草原,洁白美丽的毡房,随风飘扬的经幡,金碧辉煌的寺庙,不仅冲击着你的视野,也震撼着你的灵魂。就风景而言,出了四川风景就一般,没有景,只有风。

而在“驴界”,川藏北线又被分为“川藏小北线”、“川藏大北线”和“317线”:

“川藏小北线”是指成都-映秀-丹巴-道孚-炉霍-甘孜-昌都,经国道G214到达邦达,再沿国道G318向西到达拉萨的旅游线路;

“川藏大北线”是指成都-映秀-卧龙-八美-丹巴-道孚-炉霍-甘孜-德格,过岗嘎金沙江大桥入藏,再经江达、昌都、丁青、那曲、当雄抵达拉萨的公路。

“317”线是指成都-映秀-汶川-理县-马尔康-炉霍-甘孜-德格再经江达、昌都、丁青、那曲、当雄抵达拉萨的公路。

本攻略是按“川藏北线”(G317成那线)线路编制,即成都出发,过都江堰,在映秀镇往北到达汶川,往西走理县、马尔康,到炉霍,继续沿G317往西,经甘孜、德格,在岗嘎过金沙江大桥入藏,再沿江达、昌都、类乌齐、丁青、巴青、索县,在那曲与国道G109青藏线汇合,最后经当雄到达拉萨。全程路书里程2312km。

沿川藏北线进出西藏,每年的最佳时节是5月和9月。6月、7月、8月是雨季,故要注意行程安排。

474f4dce58646e763960b4588f2f6640

骑行装备:

1、配件和工具:山地车货架(铁架)、前后挡泥板、补胎工具(剥胎撬棒、挫胎棒、胶水、补胎贴)、备用内胎2条、链接4副、刹车片2副、刹车线2根、链条油、便携充气筒、自行车尾闪灯、截链器、十字一字起子1把、内六角扳手1套、尖嘴钳1把。(所有配件、工具均放置在车管包内,有雨罩)

2、装备与器材:驮包(40L以上,有雨罩)、分体雨衣、手机、运动相机、充电器、充电宝、手机自拍支架、水壶、强光灯、尾灯、绑绳、帐篷、鸭绒睡袋(舒适温标≤0℃)、泡沫防潮垫、轻便吹气头枕、绑绳、探照头灯、伸缩登山杖。

3、服装(根据出行节气调整):冲锋衣1套(抓绒内胆)、速干运动衣2套、骑行内裤2条、运动鞋、朔溪鞋(或凉鞋)、厚薄袜子各2双、太阳帽1顶、骑行头盔1顶、骑行墨镜、骑行手套2副(全指、半指各1副)、修理手套2副、魔术头巾。

4、洗漱用品:毛巾、牙膏、牙刷、硫磺肥皂(连盒)、剃须刀、防晒霜、折叠衣架4只、折叠饭盒。

5、医护用品:防晒霜(SPF50+)康泰克、散利痛、酒精棉1包、无菌绷带1卷、云南白药喷雾气雾剂、创可贴若干、红景天。

骑行线路:

成都-映秀-汶川-理县-马尔康-观音桥-甲学

②成都-映秀-卧龙-四姑娘-丹巴-八美-道孚┴炉霍-甘孜-马尼干戈-德格-江达-玉龙镇-昌都-类乌齐-丁青-尺犊-荣布-巴青-雄塘-夏曲-那曲-拉萨

注:①为G317线;②为G350线。二线在炉霍县汇合后继续沿G317向西到拉萨。本攻略按②线路编制。

攻略(注:本攻略的里程和海拔全部以本攻略的行者路书为准,同实际会有误差,仅供参考):

D1.成都-映秀,里程:89.9km,累计:89.9km,路书:3127529。

1、线路及里程:成都火车站(H505m)-56.8km-都江堰市(H712m)-33.1km-映秀镇(H912m)。

2路况分析:

(1)里程89.9km、平均坡度0.701%、累计爬升1537m、最高海拔1010m、最低海拔505m。

(2)成都-都江堰-映秀,基本沿G213(策磨线,内蒙额齐纳策克-云南西双版纳磨憨)。如走G317线,则走蜀源大道(绕城高速),G317“零”公里碑在A入口侧边。走G317大概里程为100km左右。

(3)全程4道骑行坡段:

54.27-55.81km为4级坡段,海拔上升113m,里程2.08km,平均坡度7.3%;

56.65-58.39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89m,里程2.01km,平均坡度10.8%;

62.11-64.36km为4级坡段,海拔上升131m,里程2.25km,平均坡度5.8%;

75.12-76.16km为4级坡段,海拔上升92m,里程,1.59km,平均坡度8.9%。

3行程安排:

(1)午餐安排在都江堰市,距起点约57km。

(2)晚餐和住宿安排在映秀镇。

(3)可安排游都江堰景区。

4、沿途介绍:

(1)成都,简称“蓉”,四川省会。成都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成都是全国十大古都和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境内金沙遗址有3000年历史,周太王以“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故名成都;蜀汉成汉前蜀后蜀政权先后在此建都;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治所;汉为全国五大都会之一;唐为中国最发达工商业城市之一,史称“扬一益二”;北宋是汴京外第二大都会,发明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拥有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名胜古迹,是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成都拥有武侯祠杜甫草堂永陵望江楼青羊宫文殊院明蜀王陵昭觉寺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成都也是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拥有大熊猫基地

成都十景:古堰流碧祠堂柏森青城叠翠草堂喜雨西岭晴雪江楼修竹文殊朝钟天台夕晖青羊花会宝光普照

成都新十景:大熊猫基地宽窄巷子三圣花乡·五朵金花金沙遗址锦里安仁古镇黄龙溪古镇平乐古镇国色天乡欢乐谷

(2)都江堰市,四川省直辖,由成都市代管,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岷江出山口处,因水利工程都江堰而得名;市境东与彭州市郫都区温江区交界,西、北与汶川县相连,南邻崇州市;市境内陆势西北高,东南低,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3)映秀镇,隶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地处汶川县南部,东靠都江堰市,南连漩口镇,西南邻三江镇,西接耿达镇。映秀镇因山清水秀而得名。

(4)都江堰风景名胜区位于都江堰市城区西南,距成都48公里。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景点。

D2.映秀-汶川,里程:69.8km,总计:159.7km,路书:3130182。

1、线路及里程:映秀镇(H945m)-40.1km-绵虒镇(H1278m)-29.7km-汶川县(H1362m)。

2路况分析:

(1)里程69.8km、平均坡度1.46%、累计爬升3917m、最高海拔1753m、最低海拔945m。

(2)全程沿G213(兰磨线,内蒙古额济纳旗策克口岸-西双版纳勐腊县磨憨口岸)。G317同道。

(3)全程8道骑行坡段:

3.08-3.98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304m,里程1.91km,平均坡度33.9%;(超级变态)

    5.53-6.6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299m,里程2.45km,平均坡度27.9%;(变态)

    10.88-11.47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414m,里程1.62km,平均坡度70.0%;(超超级变态)

    14.2-15.63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86m,里程2.21km,平均坡度13.0%;

    17.36-18.59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43m,里程1.76km,平均坡度11.6%;

    19.92-22.2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53m,里程2.97km,平均6.7%;

    25.48-27.34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394m,里程2.9km,平均21.2%;(变态)

    34.12-35.39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83m,里程2.24km,平均坡度14.5%。

3行程安排:

(1)午餐安排在绵虒镇,距起点约40km。

(2)晚餐和住宿安排在汶川市。

4、沿途介绍:

(1)绵虒镇,隶属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地处汶川县西南部,东与都江堰市接壤,东南与映秀镇毗邻,西南接耿达镇,西与理县相连,北临灞州镇,西北与威州镇交界。

(2)汶川县位于四川省境中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东南部,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东邻彭州市都江堰市,南接崇州大邑县芦山县,西界宝兴县与小金县,西北至东北分别与理县、茂县相连。

(3)汶川特别旅游区是国家AAAAA级景区,包含震中映秀、水磨古镇、三江生态旅游区。5.12汶川地震震中位于映秀镇百花大桥之上的牛眠沟口、莲花心至漩口镇的蔡家杠村。汶川地震从这里开始撕裂大地,几百万立方米的岩石碎块从陡峭的山崖上倾泻而下,造成汹涌的岩石流,顺山谷呈之字形几大沟谷两侧山体,形成长达近3千米的岩石流和9处山体击打面的震源景观;三江生态旅游区位于汶川县南部三江乡境内,西河、中河、黑石河在此汇合故称三江,是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的栖息地,也是世界最大的“植物活化石”珙桐生长区,有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有藏、羌民俗文化,茶马古道历史文化,是集观光、体验、避暑度假于一体的短程旅游风景区。

D3.汶川-理县,里程:55.3km,总计:215km,路书:3130198。

1、线路及里程:汶川县(H1342m)-21.5km-通化乡(H1607m)-10.4km-薛城镇(H1716m)-15.4km-甘堡乡(H1956m)-8.0km-理县(H1903m)。

2路况分析:

(1)里程55.3km、平均坡度1.533%、累计爬升1174m、最高海拔1979m、最低海拔1342m。

(2)全程沿G213,G317同道。

(3)全程5道骑行坡段:

9.5-11.3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95m,里程1.88km,平均坡度10.9%;

24.39-28.57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242m,里程3.83km,平均坡度5.8%;

31.65-34.15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234m,里程2.75km,平均坡度9.3%;

43.22-44.23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278m,里程2.04km,平均坡度27.5%;(变态)

48.25-49.56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315m,里程2.5km,平均坡度24.2%。(变态)

3行程安排:

(1)午餐安排在薛城镇,距起点约32km。

(2)晚餐和住宿安排在理县。

(3)游毕棚沟可以安排明天休息一天。理县距毕棚沟景区20km。

4、沿途介绍:

(1)理县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缘。东南与汶川相通,东北与茂县、黑水接壤,西南与小金相连,西北与马尔康、红原毗邻。

(2)筹边楼位于理县薛城镇薛城小学内一平地突兀拔起的天然岩石顶上,雄伟壮观,为唐蕃对峙时剑南道西川节度使李德裕为筹划川西防务所建。楼为正方形二层重檐歇山式木结构建筑,通高18米。底楼为正方形,边长7.38米,高4.43米,以外柱12根、内柱4根将其空间隔成进深、面阔各3间。内外柱为方形,四棱卷刹起弧线,方形须弥座石质柱础。楼外建石栏杆一周,石栏杆、桩、条栏均为方形,柱顶为须弥座上托莲花瓣石珠。二楼高3.60米,中为方形大厅,边长3.64米,四周板壁及顶部望板皆彩绘各种人物故事图案,内容多为李德裕筹边故事,如商讨军事、演练兵士、山川地形等。大厅四面各开方形大窗三幅,厅外有一周木栅栏走良好。

(2)桃坪羌寨,全寨共有98户人家。桃坪羌寨完整地保存了羌族古老民族的特点,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布局严密完整。走进桃坪,映入眼帘地便是那些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参差交错、古朴神秘的羌族古民居建筑。这些建筑全由石头垒成,高高低低、起起落落。走进桃坪,仿佛走进一个深深浅浅、迂回曲折的迷魂阵,因此桃坪被人们称为“神秘的东方古堡”。桃坪最高大的建筑是羌碉,他是桃坪地标志性建筑,主要用于防御敌人。座座古碉如宝剑直插云霄,有一种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在羌族聚集区,每隔一定距离就有一个这样的碉楼,连接起数百里的村村寨寨,一旦发现敌情,马上施放烟雾,很快把战争的信息传到百里之外。这些碉楼成了桃坪羌寨独特的文化景观。

(3)木卡羌寨沿用名“木宅寨”,羌语叫“麻泽布”,“木”为寨形,“卡”为关卡,是灌(口)马(塘)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木卡老寨房屋是典型的山谷坡面上的石木建筑群,具有平定、石墙、木架、过街楼、悬挑阳台等一系列典型的羌民族传统建筑特征。其民居“依山而建,垒石为室”,整个村落依靠自然的坡度呈梯状布局,在不同的高度上错落布置,高差甚大,从下往上看就如同岩石上生长出来的房子,十分雄伟。被誉为“岩石上的羌寨”。

(4)甘堡藏寨,眼底全是石头的奇观。甘堡藏寨的民居、官寨全为石头建筑,却与羌区和其他西藏取材有别。甘堡藏寨居于坡地,无山石可采,故多取杂谷脑河中鹅卵石和巨型石包为材。古时常用火攻之法使巨石爆裂,近现代则用铁铸工具将石头化整为零,切割为被当地人称为“石墩子”的长方形条石,用于修造房屋。在甘堡藏寨,寨中所有男子几乎都是石匠,砌石墙对于他们来说更是拿手好戏,无需垂墨吊线,只凭经验和目力,如同信手拈来,由他们砌出的石墙,平整笔直,棱角分明。

(5)毕棚沟是一个集原生态景观博览、登山穿越、极地探险、滑雪滑冰、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大型原生态旅游风景区。毕棚沟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完美的自然生态景观、优良的生态环境著称。景区内红叶、杜鹃花种类繁多,森林原始、瀑布飞挂、冰川奇特。毕棚沟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完美的自然生态景观、优良的生态环境著称。景区内红叶、杜鹃花种类繁多,森林原始、瀑布飞挂、冰川奇特。毕棚沟被比作四姑娘山的美丽背影。这是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浓绿的树,深红的叶,青青的湖,湛蓝的天,纯白的雪;这是个多姿多彩世界,险峻奇峰,一道冰川,人间寺庙。

D4.理县-米亚罗,里程:60.5km,总计:275.5km,路书:3130538。

1、线路及里程:理县(H2038m)-11.4km-朴头镇(H2095m)-18.7km-古尔沟镇(H2273m)-30.4km-米亚罗镇(H2728m)。

2路况分析:

(1)里程60.5km、平均坡度1.758%、累计爬升3105m、最高海拔2741m、最低海拔2029m。

(2)全程沿G213,G317同道。

(3)全程5道骑行坡段:

0-1.8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239m,里程2.28km,平均坡度13.2%;

21.41-24.88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385m,里程4.87km,平均坡度11.1%;

20.63-28.27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365m,里程2.06km,平均坡度16.2%;

30.28-33.62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332m,里程3.47km,平均坡度10.0%;

36.37-38.1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275m,里程1.63km,平均坡度15.8%。

3行程安排:

(1)午餐安排在古尔沟镇附近,距起点约30km。

(2)晚餐和住宿安排在米亚罗镇。

4、沿途介绍:

(1)米亚罗镇地处理县西北部,东连上孟乡,东南邻古尔沟镇,西南与小金县相邻,西与马尔康市接壤,西北以鹧鸪山为界与红原县相接,北与黑水县交界。米亚罗系藏语译音,意为“山下一块好耍的坝子”。

(2)米亚罗风景区中居住着藏族和羌族人民,其淳朴的民族习俗及风情、古老的石寨古堡,还有羌族的羊皮褂、藏族的珊瑚腰带、藏羌极具特色的餐饮及民族建筑、民族服饰、“锅庄”舞蹈,构成一座藏羌民族文化风情走廊。

D5.米亚罗-马尔康,里程:87.7km,总计:363.2km,路书:3130202。

1、线路及里程:米亚罗镇(H2874m)-55.9km-梭磨乡(H2968m)-21.7km-卓克基(H2740m)-10.1km-马尔康市(H2743m)。

2路况分析:

(1)里程87.7km、平均坡度0.996%、累计爬升2553m、最高海拔3327m、最低海拔2721m。

(2)全程沿G317国道。

(3)全程6道骑行坡段:

4.63-6.54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207m,里程2.2km,平均坡度10.9%;

9.02-10.65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63m,里程1.74km,平均坡度10.0%;

14.35-15.67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90m,里程2.67km,平均坡度14.4%;

24.5-26.09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208m,里程2.6km,平均坡度13.1%;

60.22-61.59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225m,里程1.97km,平均坡度16.4%;

69.24-71.2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203m,里程1.72km,平均坡度10.4%。

3行程安排:

(1)午餐安排在梭磨乡附近,距起点约56km。

(2)晚餐和住宿安排在马尔康市。

4、沿途介绍:

(1)马尔康位于青藏高原南缘,在四川盆地西北部,北靠阿坝、红原大草原,南与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小金四姑娘山紧邻。

(2)马尔康风景名胜

克莎民居位于茶堡区从恩村,是“邛笼”式民居建筑,高达7层、20多米,为阿坝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松岗直波古碉是阿坝州保存完好、规模较大的古碉,共由两座碉堡组成,分别高37米和29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藏寺位于大藏乡,海拔3530米。大藏寺号称西藏甘丹寺之后第二座禅寺院,为黄教寺庙,占地200多亩。其中护法殿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内有明代壁画,保存完好。

查各寺位于卓克基镇的纳足村,距马尔康县城约20公里,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元末明初修建。寺庙殿塔壮丽,高大庄严,内陈设阿旺扎巴的灵塔、宗喀巴大师等人的塑像。

婆陵甲萨古城遗址位于马尔康城郊俄尔雅村五组住地右侧,现存夯筑土木古堡23座,长约一华里多,宽100米,占地6万平方米。古城堡沿梭磨河边的台地起,层层分布,首尾相顾,地势险要,扼守河谷,其分布及选址极具军事价值。

D6.马尔康-观音桥,里程:70.9km,总计:434.1km,路书:3130348。

1、线路及里程:马尔康市(H2623m)-12.0km-松岗镇(H2626m)-27.2km-白湾乡(H2454m)-31.1km-观音桥镇(H2564m)。

2路况分析:

(1)里程70.9km、平均坡度0.682%、累计爬升1207m、最高海拔2675m、最低海拔2344m。

(2)全程沿G317国道。

(3)全程2道骑行坡段:

34.88-36.59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20m,里程1.73km,平均坡度7.0%;

50.33-52.98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90m,里程2.83km,平均坡度7.1%。

3行程安排:

(1)午餐安排在白湾乡附近,距起点约40km。

(2)晚餐和住宿安排在观音桥镇。

4、沿途介绍:

(1)观音桥镇位于四川金川县,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辖镇。观音桥镇是通往阿坝、壤塘、甘孜州色达、青海甘肃等地的交通要道口城镇。因本地有座非常有名的观音庙,得名观音桥。镇域东邻太阳河乡,西靠壤二嘎里乡,南与毛日乡接壤,北同马尔康县毗连。

(2)观音桥风景区位于金川县观音桥镇纳勒神山,由观音庙、观音广场、莲花广场、放生池、水转经、煨桑广场、大转经路、佛塔、象山、嘛呢墙、龙达台、欧都庙等十二个景观构成,即“一山(纳勒神山)十二景”,其核心景观是观音庙。观音庙属于藏传佛教之中的宁玛派系。宁玛派,即红教,属于旧教派,其创始人是莲花生大师。是藏传佛教之中立教最早吸收原始苯波教最多,供奉神灵最多的教派。在四川整个西藏宁玛派的寺庙比格鲁派的多89座。观音庙因寺内供奉着四臂观音而得名,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现总占地面积近30000平方米。

D7.观音桥-甲学,里程:102.2km,总计:536.3km,路书:3130349。

1、线路及里程:观音桥镇(H2646m)-40.4km-蒲西乡(H2885m)-30.8km-石里乡(H3021m)-31.0km-甲学镇(H3316m)。

2路况分析:

(1)里程102.2km、平均坡度0.858%、累计爬升1948m、最高海拔3327m、最低海拔2646m。

(2)全程沿G317国道。

(3)全程8道骑行坡段:

0.79-2.58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205m,里程1.88km,平均坡度11.5%;

6.13-7.86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221m,里程1.58km,平均坡度12.8%;

11.57-13.3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241m,里程1.7km,平均坡度13.9%;

18.79-21.47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227m,里程3.07km,平均坡度8.5%;

31.29-32.9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46m,里程1.73km,平均坡度9.1%;

47.77-49.49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31m,里程1.66km,平均坡度7.6%;

65.44-68.25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251m,里程2.96km,平均坡度8.9%;

83.87-85.59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261m,里程2.63km,平均坡度15.2%。

3行程安排:

(1)午餐安排在石里乡附近,距起点约71km。

(2)晚餐和住宿安排在甲学镇。

4、沿途介绍:

(1)甲学镇,隶属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地处色达县境东南部,南与阿坝州壤塘县相连,西与炉霍县交界,北与翁达镇毗邻。

(2)甲学镇境内有歌乐沱勒穷和甲学秋色。“勒穷”藏语意为“圣地”,以雪域高原四大神山之一而著称,勒穷因奇观美景的“神仙岩”而得名。“神仙岩 ”山峰形状独特,状如雁头,并生长有芳香柏和竹子等植物。往山腰看,有菩堤,塔呈白、蓝、黄三色,塔内有达尔拉仙境、永恒自然灯、无量光佛等各塔类佛像。被称之为极乐世界的修行岩溶洞,其浸水处有帕米佛像、吾金大师佛像、无量光佛像、长寿佛像以及吾金大师的亲笔题词;再往上瞧是称为空行母的秘密住所,住所有大小4个溶洞,棱形排列,大者可容30人,小者1人可曲腰而入。在洞中流水的反照下,洞壁上显出各色壁画和尊尊佛像,给溶洞笼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山正面岩壁处显有古孟加拉文、梵文字母等字样。山腰有七金刚拉龙花多住过的房迹,拉龙花多是西藏萨迦派的一名喇嘛,曾因射死残酷镇压佛教徒的混世魔王而名声大震。山岩背后有百余个岩门,传说其中一门为秘密法库。岩石上有佛嘎俄、别若等佛的脚印和拐杖痕迹。勒穷夏季雨水充沛,到此朝拜的群众络绎不绝。而当隆冬季节时,这里一派北国风光。“勒穷”神仙岩春夏秋冬四季皆景,景色各异。

D8.甲学-道孚,里程:81.4km,总计:617.7km,路书:3130350。

1、线路及里程:甲学镇(H3317m)-65.9km-泥巴乡(H3310m)-4.6km-乃衣村(H3232m)-10.9km-道孚县(H3189m)。

2路况分析:

(1)里程81.4km、平均坡度1.247%、累计爬升1607m、最高海拔3945m、最低海拔3189m。

(2)全程沿G317国道。

(3)全程4道骑行坡段:

0.07-2.08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86m,里程1.87km,平均坡度9.2%;

12.34-13.68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82m,里程1.55km,平均坡度13.5%;

16.32-18.02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296m,里程3.54km,平均坡度17.4%;

18.57-20.44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337m,里程4.27km,平均坡度18.0%。

3行程安排:

(1)午餐安排在泥巴乡附近,距起点约66km。

(2)晚餐和住宿安排在道孚县。

4、沿途介绍:

(1)道孚县隶属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甘孜州东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00°32′-101°44′,北纬32°21′-30°32′。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鲜水河断裂带,东与丹巴县,西同新龙县,南和康定市雅江县相连,北与炉霍县阿坝州金川县壤塘县接壤相邻。

(2)龙灯大草原位于道孚县龙灯乡境内,分布于川藏公路两侧。说龙灯草原大,是因为它大有来头,当年赫赫有名的格萨尔王曾在这里安营扎寨,因而龙灯大草原被当地人称为“格萨尔通”。龙灯大草原坦荡如砥,据说每年要改变十二次颜色,每一次改变都迷人心窍,美艳无比。

(3)道孚民居,从康定前往道孚,在离道孚县城几公里以外的格西乡,便能将道孚县城尽收眼底。面对这座别致的高原城市,首先呈现在你面前的就是那鳞次栉比的藏式民居。这些民居外表主要由棕白两色构成,白色的屋顶,白色的主墙,木结构处多用棕色颜料染涂,其间配以红色、蓝色图案,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辉映下,仿佛幻化成妙不可言的积木图案。

D9.道孚-炉霍,里程:69.7km,总计:687.4km,路书:3127926。

1、线路及里程:道孚县(H2965m)-10.8km-麻牧乡(H3017m)-17.2km-孔色乡(H3147m)-14.6km-仁达乡(H3127m)-27.1km-炉霍县(H3194m)。

2路况分析:

(1)里程69.7km、平均坡度0.444%、累计爬升727m、最高海拔3194m、最低海拔2965m。

(2)全程沿G350中国熊猫大道段。

(3)全程3道骑行坡段:

8.33-9.86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15m,里程1.51km,平均坡度7.5%;

21.41-23.11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42m,里程1.54km,平均坡度8.4%;

45.29-56.59km为4级坡段,海拔上升81m,里程2.35km,平均坡度6.2%。

3行程安排:

(1)午餐可以安排在仁达乡附近,距起点约42km。

(2)晚餐和住宿安排在炉霍县。

4、沿途介绍:

(1)炉霍县属四川省甘孜州,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中北部,东接道孚县,西北与甘孜县相邻,西南与新龙县接壤,北面毗邻色达县,东北则与阿坝州的壤塘、金川两县相邻。川藏317线从东南至西北贯通全境,历为去藏抵青之要衢和茶马古道之重镇。

D10.炉霍-甘孜,里程:95.0km,总计:782.4km,路书:3127927。

1、线路及里程:炉霍县(H3205m)-32.7km-旦都乡(H3346m)-20.6km-充古乡(H3147m)-27.2km-庭卡乡(H3518m)-5.5km-拖坝乡(H3431m)-9.0km-甘孜县(H3353m)。

2路况分析:

(1)里程95.0km、平均坡度0.901%、累计爬升1398m、最高海拔3973m、最低海拔3205m。

(2)全程沿G317成那线(成那线,四川成都-西藏那曲)。

(3)全程9道骑行坡段:

1.94-4.36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22m,里程2.48km,平均坡度5.0%;

10.8-12.32km为4级坡段,海拔上升92m,里程1.79km,平均坡度6.1%;

25.11-27.04km为4级坡段,海拔上升98m,里程1.73km,平均坡度5.1%;

33.35-34.78km为4级坡段,海拔上升100m,里程1.53km,平均坡度6.9%;

41.86-43.76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24m,里程1.72km,平均坡度6.5%;

44.84-47.08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59m,里程2.31km,平均坡度7.1%;

48.73-50.11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14m,里程1.56km,平均坡度8.2%;

51.23-52.3km为4级坡段,海拔上升75m,里程1.51km,平均坡度7.1%;

53.09-56.52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243m,里程3.91km,平均坡度7.1%。

3行程安排:

(1)午餐可以安排在充古乡附近,距起点约53km。

(2)晚餐和住宿安排在甘孜县。

4、沿途介绍:

(1)甘孜县位于甘孜州北部,康北地区腹心地带隶属于四川管辖。甘孜县是一座多山的县城,境内山环水绕。甘孜县城海拔3390米,距州府所在地康定385公里。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雅砻江上游。地处东经99°08′—100°25′,北纬31°24′—32°54′。“甘孜”为寺庙名称,意为洁白美丽的地方,拥有1300年建制史。

D11.甘孜-马尼干戈,里程:92.7km,总计:875.1km,路书:3127929。

1、线路及里程:甘孜县(H3358m)-27.4km-卡攻乡(H3464m)-4.7km-来马镇(H3544m)-16.8km-甘孜格萨尔机场(H3984m)-18km-错阿镇(H3715m)-25.8km-马尼干戈镇(H3883m)。

2路况分析:

(1)里程,92.7km、平均坡度0.775%、累计爬升1313m、最高海拔3983m、最低海拔3358m。

(2)全程沿G317成那线(成那线,四川成都-西藏那曲)。

(3)全程6道骑行坡段:

3.77-6.45km为4级坡段,海拔上升52m,里程2.3km,平均坡度1.9%;

23.76-28.73km为4级坡段,海拔上升84m,里程4.33km,平均坡度1.7%;

33.19-39.87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255m,里程6.5km,平均坡度3.8%;

40.94-45.02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82m,里程4.33km,平均坡度4.5%;

47.86-50.54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08m,里程2.47km,平均坡度4.0%;

81.5-83.99km为4级坡段,海拔上升67m,里程2.24km,平均坡度2.7%。

3行程安排:

(1)午餐途中解决,带好干粮和水。

(2)晚餐和住宿安排在马尼干戈镇。

4、沿途介绍:

(1)马尼干戈镇位于四川省德格县。马尼干戈乡位于草原边缘,雀儿山附近,即是川藏北线上的一个重要交通要地,早在古代时就是云南、青海、四川古代藏族商贸的一条重要集镇,也即古代茶马古道的重镇。也是当地居民的商贸集散地。至德格、石渠县及格萨尔故里阿须草原就是从这里分路前往。马尼干戈镇上主要居住的是藏族,当地藏族以游牧为主。

D12.马尼干戈-德格,里程:90.6km,总计:965.7km,路书:3127930。

1、线路及里程:马尼干戈镇(H3941m)-14.1km-新路海(H4022m)-16.6km-雀儿山隧道(H4274m)-36.4km-柯洛洞乡(H3690m)-23.5km-德格县(H3308m)。

2路况分析:

(1)里程,90.6km、平均坡度1.537%、累计爬升2258m、最高海拔4274m、最低海拔3308m。

(2)全程沿G317成那线(成那线,四川成都-西藏那曲)。

(3)全程3道骑行坡段:

0.52-4.92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93m,里程3.42km,平均坡度2.1%;

21.08-29.78km为HC级坡段,海拔上升442m,里程8.32km,平均坡度5.1%;

55.58-54.26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45m,里程1.53km,平均坡度8.6%。

3行程安排:

(1)午餐途中解决,带好干粮和水。

(2)晚餐和住宿安排在德格县。

4、沿途介绍:

(1)德格县,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东与甘孜县毗邻,南与白玉县相接,西与西藏江达县隔金沙江相望,北与石渠县接壤,地处金沙、雅砻江上游。德格是康巴藏文化的核心区,拥有“康巴文化发祥地”和“格萨尔王故里”两大文化品牌。

(2)人间仙境新路海,距马尼干戈乡约十公里左右,就是人间仙境新路海。新路海及周围生态原始、完整。晶莹的大型冰川从海拔五千米的粒雪盆直泻湖滨草原,极为壮观。湖泊周围由高原云杉、冷杉、柏树、杜鹃树和草甸环绕。湖岸边随处可见大小不一而刻满经文的玛尼石。湖中野鸭成群,鱼儿游弋。在蓝天白云下、雪峰皑皑,冰川闪烁、青山融融、绿草茵茵、波光粼粼。夏秋季节,山花烂漫,争芳斗艳,真可谓世间仙境。

(3)雀儿山藏名“措拉”,意为巨鸟羽翼。处于德格中部地区,把德格一分为二,东部为纯牧业地区,西部为金沙江沿岸的半农半牧区。也是德格县的分水岭,众多河流以山为界,呈梳状或树枝状分布,分别流入金沙江和雅砻江。雀儿山属沙鲁里山脉北段,地势呈西北-东南走向,是典型的冰川地貌,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0座,最高峰绒麦俄扎,海拔6168米,终年积雪不化,是四川省第四高峰。

D13.德格-江达,里程:94.4km,总计:1060.1km,路书:3127933。

1、线路及里程:德格县(H3341m)-12.6km-龚垭镇(H3149m)-13.2km-岗托金沙江大桥(H3177m)-21.6km-矮拉山隧道(H3904m)-23.34km-同普乡(H3389m)-23.6km-江达县(H3566m)。

2路况分析:

(1)里程94.4km、平均坡度1.017%、累计爬升2611m、最高海拔3904m、最低海拔3126m。

(2)全程沿G317成那线(成那线,四川成都-西藏那曲)。

(3)全程6道骑行坡段:

12.5-13.81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66m,里程2.09km,平均坡度12.7%;

20.6-24.24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209m,里程3.5km,平均坡度5.7%;

26.03-27.91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88m,里程2.24km,平均坡度10.0%;

28.8-32.11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309m,里程4.33km,平均坡度9.3%;

54.72-57.88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238m,里程2.93km,平均坡度7.5%;

62.07-64.39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11m,里程2.88km,平均坡度4.8%。

3行程安排:

(1)午餐途中解决,带好干粮和水。也可在过矮拉山隧道前的雪巴沟景区用餐,距起点约47km。

(2)晚餐和住宿安排在江达县。

(3)过岗托金沙江大桥后进入西藏界。

4、沿途介绍:

(1)江达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昌都市东部,东与四川省石渠德格白玉三县隔江相望,北与青海省玉树州玉树市毗邻,南接贡觉县,西连昌都市卡若区。江达因处觉普沟口而得名,属于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地区,是四川、青海、西藏三省(区)的结合部位,也是藏东的门户,川藏公路317国道经过这里。

(2)雪巴沟风景区位于江达县岗托镇境内,距镇政府10公里,那里风景优美,有着奇形怪状的山崖、绿悠悠的草地、小桥流水等自然景观,被人们誉为“小亚丁”。雪巴沟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有很多国家级珍稀物种,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虎、云豹、白唇鹿、普氏原羚、金雕、眉雕、斑尾棒鸡、胡秃鹫、绿尾虹雉等。

D14.江达-玉龙铜矿(玉龙镇),里程:83.2km,总计:1143.3km,路书:3123934。

1、线路及里程:江达县(H3654m)-11.8km-卡贡乡(H3686m)-41.2km-青泥洞乡(H3960m)-31.0km-玉龙铜矿(玉龙镇)(H4143m)。

2路况分析:

(1)里程83.2km、平均坡度1.01%、累计爬升1301m、最高海拔4350m、最低海拔3654m。

(2)全程沿G317成那线(成那线,四川成都-西藏那曲)。

(3)全程8道骑行坡段:

2.61-5.14km为4级坡段,海拔上升91m,里程2.89km,平均坡度3.6%;

11.72-13.32km为4级坡段,海拔上升55m,里程1.65km,平均坡度3.4%;

15.14-19.54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254m,里程6.52km,平均坡度5.8%;

23.11-24.2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219m,里程1.77km,平均坡度20.1%;(变态)

24.82-27.54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247m,里程3.49km,平均坡度9.1%;

45.55-47.59km为4级坡段,海拔上升54m,里程2.86km,平均坡度2.6%;

48.91-56.36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181m,里程8.01km,平均坡度2.4%;

58.54-61.61km为4级坡段,海拔上升77m,里程3.04km,平均坡度2.5%。

3行程安排:

(1)午餐安排在青泥洞乡,距起点约52km。

(2)晚餐和住宿安排在玉龙铜矿(玉龙镇)附近。

4、沿途介绍:

(1)玉龙铜矿早在1966年就已勘探发现,但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交通电力条件,特别是开发资金无着,一直制约着矿山开发。近年来,在西部大开发、国家加大援藏力度等政策措施激励下,西藏积极吸引区内外投资,终于“激活”了长期沉睡的矿山。玉龙铜矿地处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江达县青泥洞乡境内,位于宁静山下,海拔4569—5118米。玉龙铜矿所在地已新建玉龙镇(正在报批),国道317线横穿小镇。

D15.玉龙铜矿(玉龙镇)-昌都,里程:144.9km,总计:1288.2km,路书:3127936。

1、线路及里程:玉龙铜矿(H4341m)-32.0km-妥坝乡(H4012m)-58.4km-嘎日村(H3449m)-19.5km-日通乡(H3375m)-24.6km-如意乡(H3298m)-10.4km-昌都市(H3291m)。

2路况分析:

(1)里程144.9km、平均坡度0.887%、累计爬升2149m、最高海拔4440m、最低海拔3291m。

(2)全程沿G317成那线(成那线,四川成都-西藏那曲)。

(3)全程5道骑行坡段:

0-7.9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239m,里程6.95km,平均坡度3.0%;

44.63-46.33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19m,里程1.86km,平均坡度7.0%;

54.34-57.2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11m,里程3.04km,平均坡度3.9%;

69.06-70.7km为4级坡段,海拔上升73m,里程1.58km,平均坡度4.4%;

91.17-92.85km为4级坡段,海拔上升86m,里程2km,平均坡度5.1%。

3行程安排:

(1)午餐安排在嘎日村附近,距起点约90km。或自备干粮和水。

(2)晚餐和住宿安排在昌都市。

4、沿途介绍:

(1)昌都市是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位于西藏东部,东与四川省隔江相望,东南与缅甸及云南接壤,北与青海省交界,是西藏自治区东大门,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要地。以昌都为中心,东与四川省相望,东南面与云南省接壤,西南面与西藏林芝市毗邻,西北与西藏那曲市相连,北面与青海省交界,西望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处在商贸往来的枢纽地位,素有“藏东明珠”的美称。

D16.昌都-类乌齐,里程:88.1km,总计:1376.3km,路书:3127937。

1、线路及里程:昌都市(H3301m)-11.2km-俄洛镇(H3319m)-27.7km-珠角拉山隧道(H4191m)-19.7km-滨达乡(H3812m)-29.5km-类乌齐县(H3832m)。

2路况分析:

(1)里程88.1km、平均坡度1.37%、累计爬升2276m、最高海拔4231m、最低海拔3277m。

(2)全程沿G317成那线(成那线,四川成都-西藏那曲)。

(3)全程8道骑行坡段:

8.48-11.6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25m,里程2.66km,平均坡度4.0%;

17.26-19.44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303m,里程3.49km,平均坡度13.9%;

21.18-22.63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260m,里程2.88km,平均坡度18.0%;

23.4-27.32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301m,里程4.67km,平均坡度7.7%;

28.95-32.74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313m,里程3.93km,平均坡度8.3%;

50.32-51.98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98m,里程1.63km,平均坡度5.9%;

54.08-58.55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199m,里程4.26km,平均坡度4.4%;

69.94-71.64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87m,里程2.37km,平均坡度11.0%。

3行程安排:

(1)午餐自备干粮和水。

(2)晚餐和住宿安排在类乌齐县。

4、沿途介绍:

(1)类乌齐县,隶属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北部,昌都市北部,地处念青唐古拉山余脉伯舒拉岭西部,唐古拉山余脉他念他翁山东端,三河(紫曲河、格曲河、昂曲河)流域。类乌齐县主要景区有益吉神山、德青颇章神山、色吉雪山、唐代柏林、伊日温泉、崩勒溶洞、海市蜃楼湖和措嘎玛神湖等自然景观;有类乌齐寺(查杰玛寺)、确雅玛塔林、古墓葬、马鹿场等人文景观。

D17.类乌齐-丁青,里程:143.7km,总计:1520.0km,路书:3127938。

1、线路及里程:类乌齐县(H3937m)-19.8km-卡玛多乡(H4121m)-81.3km-觉恩乡(H3673m)-15.0km-沙贡乡(H3663m)-27.6km-丁青县(H3813m)。

2路况分析:

(1)里程143.7km、平均坡度0.789%、累计爬升1742m、最高海拔4579m、最低海拔3666m。

(2)全程沿G317成那线(成那线,四川成都-西藏那曲)。

(3)全程5道骑行坡段:

2.95-4.7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10m,里程1.65km,平均坡度6.3%;

12.72-14.89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32m,里程3.15km,平均坡度6.1%;

15.7-17.21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196m,里程2.64km,平均坡度12.9%;

18.06-25.09km为HC级坡段,海拔上升472m,里程9.54km,平均坡度6.7%;

118.5-120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31m,里程1.72km,平均坡度8.6%。

3行程安排:

(1)午餐自备干粮和水。

(2)晚餐和住宿安排在丁青县。

4、沿途介绍:

(1)丁青县隶属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地处西藏东北部、昌都市西部,他念他翁山麓,丁青藏语意为“大台地”。东邻类乌齐县,西连那曲市巴青县、索县,南与洛隆县边坝县相接,北接青海杂多县囊谦县。丁青县有藏东第一高峰、西藏最著名的苯教圣山—布加雪山;有布托湖;有悬空而建的西藏最大的苯教寺庙——孜珠寺,为A级旅游景点,有石钟乳岩洞人文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等名胜。丁青县被昌都市列入“茶马古道”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D18.丁青-尺犊,里程:60.5km,总计:1580.5km,路书:3127939。

1、线路及里程:丁青县(H3890m)-43.9km-色扎乡(H4031m)-16.6km-尺犊镇(H3796m)。

2路况分析:

(1)里程60.5km、平均坡度1.166%、累计爬升873m、最高海拔4368m、最低海拔3796m。

(2)全程沿G317成那线(成那线,四川成都-西藏那曲)。

(3)全程5道骑行坡段:

2.85-4.34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16m,里程1.57km,平均坡度7.8%;

6.72-9.66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208m,里程2.7km,平均坡度7.1%;

13.56-15.21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95m,里程1.5km,平均坡度5.7%;

18.93-21.32km为4级坡段,海拔上升55m,里程2.2km,平均坡度2.3%;

22.08-27.15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182m,里程6.3km,平均坡度3.6%。

3行程安排:

(1)午餐安排在色扎乡附近,距起点约44km。

(2)晚餐和住宿安排在尺犊镇。

4、沿途介绍:

(1)尺犊镇,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丁青县,地处丁青县西部,东与色扎乡接壤,西南与那曲地区索县连界,西与巴达乡相接,北与甘岩乡毗邻,东北与布塔乡相连。

(2)圣地布加雪山(冰川)所处的索县荣布镇瓦多改村,环境优美,文化历史悠久,有世界著名的格萨尔王国建立的动人传说。布加冰川前面有“玉雄”、“江雄”两个环境优美的山川,在山川后面有两大湖泊其水质清澈见底,完全符合西藏文化中“圣水”的概念,还有“绿玉湖”被称为布加冰川之“魂”的优美湖泊,同样在苯教及佛教中占据了及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苯教教徒把它视为圣湖,每年都要到此朝拜。布加雪山有着奇特的地形特征,从不同的方位望去,有着不同的形状,真是“横看成岒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真实写照,且这里的一山有四季的独特风景,即山顶终年积雪,而山下有盛开的鲜花,还有许多苯教特有的神秘传说。

D19.尺犊-荣布,里程:63.5km,总计:1644.0km,路书:3127942。

1、线路及里程:尺犊镇(H3762m)-25.5km-斜拉山隧道(H4407m)-38.0km-荣布镇(H3978m)。

2路况分析:

(1)里程63.5km、平均坡度1.514%、累计爬升1763m、最高海拔4486m、最低海拔3762m。

(2)全程沿G317成那线(成那线,四川成都-西藏那曲)。

(3)全程5道骑行坡段:

2.3-3.21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66m,里程1.9km,平均坡度18.3%;

8.73-10.24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253m,里程1.78km,平均坡度13.5%;

11.44-14.25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77m,里程2.59km,平均坡度6.3%;

15.39-17.83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67m,里程2.3km,平均坡度6.9%;

20.07-25.64km为1级坡段,海拔上升406m,里程4.96km,平均坡度7.3%。

3行程安排:

(1)午餐自备干粮和水。

(2)晚餐和住宿安排在荣布镇。

4、沿途介绍:

(1)荣布镇隶属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索县,位于索县东部,与丁青县、巴青县相邻,有317国道公路过境。

D20.荣布-巴青,里程:89.8km,总计:1733.8km,路书:3127945。

1、线路及里程:荣布镇(H3762m)-45.7km-雅安镇(H4199m)-44.1km-巴青县(H4173m)。

2路况分析:

(1)里程89.8km、平均坡度0.781%、累计爬升1323m、最高海拔4463m、最低海拔3957m。

(2)全程沿G317成那线(成那线,四川成都-西藏那曲)。

(3)全程7道骑行坡段:

0.12-2.68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80m,里程2.92km,平均坡度7.0%;

6.68-7.92km为4级坡段,海拔上升70m,里程2.42km,平均坡度5.6%;

10.64-13.5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55m,里程2.7km,平均坡度6.4%;

16.94-18.43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245m,里程3.64km,平均坡度16.4%;

31.3-34.17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52m,里程2.75km,平均坡度5.3%;

35.61-42.33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251m,里程6.17km,平均坡度3.7%;

45.44-47.21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45m,里程2.26km,平均坡度8.2%。

3行程安排:

(1)午餐安排在雅安镇附近,距起点约46km。

(2)晚餐和住宿安排在巴青县。

4、沿途介绍:

(1)巴青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地处那曲市东北部,东靠昌都市丁青县,南傍比如县索县,西接聂荣县,北邻青海省杂多县

(2)雅安4村乡村风景,雅安镇4村位于317国道旁,因自然条件的限制,一直保留着较为原始的生活习惯。布加冰川从这里向北连绵延续数百千米,该处有较为淳朴的藏家风情,有西藏从未能有探险者涉足的冰川,有德措宗神湖,还有500多年历史的陈房古灶。 

D21.巴青-雄塘,里程:73.3km,总计:1870.1km,路书:3127976。

1、线路及里程:巴青县(H4141m)-30.3km-索县(H3988m)-33.9km-扎拉乡(H4133m)-9.1km-雄塘村(H4254m)。

2路况分析:

(1)里程73.3km、平均坡度0.557%、累计爬升865m、最高海拔4263m、最低海拔3965m。

(2)全程沿G317成那线(成那线,四川成都-西藏那曲)。

(3)全程2道骑行坡段:

47.03-52.6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28m,里程5.13km,平均坡度2.3%;

54.79-56.88km为4级坡段,海拔上升56m,里程1.56km,平均坡度2.7%。

3行程安排:

(1)午餐安排在索县或扎拉乡附近,距起点分别为30km和64km。

(2)晚餐和住宿安排在雄塘村。

4、沿途介绍:

(1)雄塘村,位于那曲地区比如县扎拉乡。不远有桑布村,美日村,勒仲村,孔热村,刚夺村,察夺村,扎拉村等村庄。

D22.雄塘-夏曲,里程:85.4km,总计:1892.5km,路书:3128100

1、线路及里程:雄塘村(H4141m)-15.2km--刚夺村(H4133m)-70.2km-夏曲镇(H4254m)。

2路况分析:

(1)里程85.4km、平均坡度0.656%、累计爬升919m、最高海拔4734m、最低海拔4292m。

(2)全程沿G317成那线(成那线,四川成都-西藏那曲)。

(3)全程4道骑行坡段:

0-2.34km为1级坡段,海拔上升345m,里程4km,平均坡度14.8%;

5.24-6.64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92m,里程2.4km,平均坡度6.6%;

16.49-19.45km为4级坡段,海拔上升50m,里程2.44km,平均坡度1.7%;

21.19-27.34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11m,里程5.18km,平均坡度1.8%。

3行程安排:

(1)午餐自备干粮和水。

(2)晚餐和住宿安排在夏曲镇。

4、沿途介绍:

(1)夏曲镇,隶属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比如县,地处比如县西部,南与恰则乡达塘乡相接,西与那曲县达前乡相接,北与聂荣县下曲乡和巴青县本塔乡、阿秀乡相连。夏曲镇有瓦塘寺(噶举派)、朗地寺(噶举派)2座寺庙,查列拉康(宁玛派)、茶如尼拉康(噶举派)、茶曲松果拉康(噶举派)、列加库拉康(噶举派)、嘎乃拉康(嘎举派)5个拉康,江热日追(宁玛派)、那果日追(宁玛派)2个日追。

D23.夏曲-那曲,里程:98.3km,总计:1990.8km,路书:3128103

1、线路及里程:夏曲镇(H4245m)-13.6km--达前乡(H4290m)-37.3km--孔玛乡(H4645m)-47.4km-那曲市(H4576m)。

2路况分析:

(1)里程98.3km、平均坡度0.729%、累计爬升1287m、最高海拔4836m、最低海拔4245m。

(2)全程沿G317成那线(成那线,四川成都-西藏那曲)。

(3)全程4道骑行坡段:

13.23-26.42km为1级坡段,海拔上升390m,里程12.51km,平均坡度3.0%;

34.03-40.72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173m,里程7.15km,平均坡度2.6%;

64.06-65.84km为4级坡段,海拔上升45m,里程1.81km,平均坡度2.5%;

67.6-71.46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213m,里程4.53km,平均坡度5.5%。

3行程安排:

(1)午餐安排在孔玛乡,距起点约51km。

(2)晚餐和住宿安排在那曲市。

4、沿途介绍:

(1)那曲,西藏自治区地级市,位于西藏北部,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怒江拉萨河易贡藏布等大江大河的源头。那曲市北与青海省接壤,西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毗邻。东邻昌都市,南接拉萨市日喀则市林芝市,西与阿里地区相连。

那曲风景名胜:

那曲草甸草原,主要由小嵩草组成,其株高仅3—5厘米,但生长密集。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那曲草原以辽阔、高寒著称。自然条件严酷,人为干扰弱,自然面貌保存最好。 

当惹雍错,位于尼玛县文部南村,海拔4535米,是西藏本教著名的圣湖之一。曾是中象雄的王宫所在地,是藏北象雄遗迹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普若岗日冰川,位于双湖县境内,冰源面积422平方公里,平均冰厚150米左右,最高处海拔6000米,是除南极、北极外,世界第三大陆地冰川,被誉为世界第三极。 

赞丹寺,位于索县县城,又被称为“藏北小布达拉”,始建于1667年,属格鲁教派,寺内珍藏大量的佛像、壁画、藏经印册等,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

D24.那曲-古露,里程:93.0km,总计:2083.8km,路书:3128104。

1、线路及里程:那曲市(H4506m)-25.4km--罗玛镇(H4546m)-45.4km--香茂乡(H4713m)-22.2km-古露镇(H4714m)。

2路况分析:

(1)里程98.3km、平均坡度0.729%、累计爬升1287m、最高海拔4836m、最低海拔4245m。

(2)全程沿G109京拉线(京拉线,北京-西藏拉萨)。

(3)全程3道骑行坡段:

8.18-10.05km为4级坡段,海拔上升49m,里程2.31km,平均坡度2.6%;

20.91-23.92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95m,里程3.1km,平均坡度3.2%;

34.05-36.96km为4级坡段,海拔上升71m,里程4.68km,平均坡度2.4%。

3行程安排:

(1)午餐自备干粮和水。或在香茂乡用餐,距起点约71km。

(2)晚餐和住宿安排在古露镇。

4、沿途介绍:

(1)古露镇,隶属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色尼区,地处那曲市南部、109国道边,是那曲市的南大门,藏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青藏公路青藏铁路横贯境内,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古露镇境内有邦荣寺、卓玛拉康等寺庙,还有藏北第一峰——桑丹康桑雪山、卓玛圣谷风景区、地热温泉等景区。

D25.古露-当雄,里程:72.6km,总计:2156.4km,路书:3128135

1、线路及里程:古露镇(H4664m)-41.8km--乌玛塘乡(H4442m)-11.7km--龙仁乡(H4349m)-19.1km-当雄县(H4331m)。

2路况分析:

(1)里程98.3km、平均坡度0.729%、累计爬升1287m、最高海拔4836m、最低海拔4245m。

(2)全程沿G109京拉线(京拉线,北京-西藏拉萨)。

(3)全程1道骑行坡段:

10.03-13.68km为3级坡段,海拔上升114m,里程4.36km,平均坡度3.1%。

3行程安排:

(1)午餐安排在乌玛塘乡,距起点约42km。

(2)晚餐和住宿安排在当雄县。

4、沿途介绍:

(1)当雄隶属于西藏自治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藏南与藏北的交界地带。当雄风景名胜有:

纳木错湖,为西藏第一大湖纳木错湖,面积1920平方公里。纳木错蒙语称作“腾格里海”,是天湖的意思。它依偎在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脚下,是西藏高原著名的神湖。

念青唐古拉山位于西藏高原中部,沿县的西北横穿全境,海拔7111米的主峰位于县辖宁中乡境内。是雅鲁藏布江和怒江两条大水系的分水岭,同时将西藏分为藏北、藏南、藏东南三大地域。

藏北八塔位于当雄县乌玛乡境内,距离县城40多公里。相传当年格萨尔王曾率兵在藏北草原上驰骋征战,麾下的大将夏巴丹玛香察在乌玛战死,当地的人们为了纪念英雄,在此地修建了8个白塔,一直留传到今天仍完好无损。

康玛寺当雄县康玛寺千尊玛尼石刻造像是玛尼石刻中最具备代表性的新体式。在康玛寺大经堂左侧拉康(神殿)约3米高,面积仅20余平方米,布局呈“L”形的阴暗密室的近40平方米的正面墙上,通体镶嵌这个上千尊石刻造像艺术精品。这些石刻约为18世纪作品,石刻造像内容有佛祖、诸多菩萨本尊、八十四大成就师、勇士、高僧、护法神、供养女或其妖魔鬼怪造型。石料为一种红褐色玉石,在约30-50厘米大小面积的石板上均以浅浮雕手法雕刻。

羊八井地热电站位于拉萨北90公里处,地热田面积17.1平方公里,温泉、热泉、沸泉、喷汽孔、热池、热爆炸穴星罗棋布。羊八井是我国已探明的最大高温地热湿蒸汽田。

D26.当雄-拉萨,里程:155.5km,总计:2311.9km,路书:3128139

1、线路及里程:当雄县(H4298m)-22.1km--中宁乡(H4278m)-51.9km--羊八井镇(H4339m)-27.0km-德庆镇(H3991m)-13.8km-马镇(H3898m)-15.5km-古荣镇(H3812m)-25.2km-拉萨市(H3647m)。

2路况分析:

(1)里程155.5km、平均坡度0.635%、累计爬升697m、最高海拔4561m、最低海拔3647m。

(2)全程沿G109京拉线(京拉线,北京-西藏拉萨)。

(3)全程1道骑行坡段:

34.21-47.07km为2级坡段,海拔上升236m,里程11.66km,平均坡度1.8%。

3行程安排:

(1)午餐安排在羊八井镇,距起点约74km。

(2)晚餐和住宿安排在拉萨市。

(3)全程骑行结束。

4、沿途介绍:

(1)拉萨,别称逻些日光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地处中国西南地区西藏高原中部、喜马拉雅山脉北侧、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河谷平原,拉萨河流经此,在南郊注入雅鲁藏布江,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

(2)布达拉宫,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布达拉宫被称为“世界屋脊明珠”,它是拉萨乃至青藏高原的标志,也是西藏曾经的政权中心。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伟的宫殿里,收藏着极为丰富的文物和工艺品,同时也珍存着独一无二的雪域文化遗产。
  布达拉宫建于公元七世纪中叶,布达拉宫缘何而建,一说是因发展需要,松赞干布为巩固政权,将统治中心从山南泽当一带迁至布达拉宫,又为了防守外来侵略,于是在拉萨红山上建造了红山宫——布达拉宫最早的称谓,另一说是松赞干布为迎娶大唐文成公主,兴建了此宫。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始建于唐贞观21年,是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
  (3)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主殿三层,殿顶覆盖着西藏独具一格的金顶,阳光下浮光耀金。
  寺内有长近千米的藏式壁画《文成公主进藏图》和《大昭寺修建图》,还有两幅明代刺绣的护法神唐卡,这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供奉的密宗之佛中的两尊,为难得的艺术珍品。

(4)小昭寺,始建于唐代,与大昭寺同期建成,7世纪中叶由文成公主督饬藏汉族工匠建造。是深受我族人民敬仰的一座古寺。初建时仿汉唐格式,崇楼峻阁,金碧辉煌,极为精美壮观.后经数度火焚与修复,该寺建筑坐西朝东。建筑物朝向东方,据传是文成公主悲思汉唐之故,入蕃时从内陆召来建筑师修建的。现存的小昭寺为晚期作品,是黄教格鲁派上密院的修法之地。 
    (5)羊湖(羊卓雍错),距拉萨不到100公理,与纳木措、玛旁雍措并称西藏三大圣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拉萨市西南70多公里,面积678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441米。从拉萨到羊湖需要翻越5,030米的岗巴拉山口

(6)纳木错,位于西藏中部,是中国第二大的咸水湖,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纳木错”为藏语,而这个湖的蒙古语名称为“腾格里海”,两种名称都是“天湖”之意。
  纳木错的形状像静卧的金刚度母,湖的南面有乌龟梁、孔雀梁等18道梁,湖的北面有黄鸭岛、鹏鸟岛等18个岛,湖的四面建有4座寺庙,即东有扎西多波切寺,南有古尔琼白玛寺,西有多加寺,北有恰妥寺,象征着佛教上所说的愠、怒、权、势。这些寺庙的墙壁上有许多自然形成的佛像,据传纳木错是帝释之女,念青唐拉之母,被善男信女视为必去的神圣之地,从古到今香客不断。

纳木错的湖面像海一样辽阔,玛尼堆连成的轨迹,摇曳的五彩经幡,她圣洁的美让人无法抗拒。在纳木错,无比真实的云彩蔓延在青绿色的湖水上,内心感觉一片宁静。
    其它景点:色拉寺,罗布林卡,八角街,西藏博物馆,药王山公园。

附录:

上海到成都火车时刻表

车次

出发站

开车时间

到达站

到达时间

用时

硬座

硬卧上/中/

K4085

上海南

01:02

成都

13:15

36:13

263.5

446.5/462.5/477.5

K4616/K4617

上海

03:40

成都

11:50

32:10

277.5

480.5/496.5/513.5

D352/D353

上海虹桥

06:13

成都东

20:25

14:12

606

0/0/0

D636/D637

上海虹桥

06:32

成都东

20:48

14:16

681.5

0/0/0

D2206/D2207

上海虹桥

06:58

成都东

21:36

14:38

606

0/0/0

G1974/G1975

上海虹桥

07:17

成都东

18:27

11:10

932.5

0/0/0

D953/D952

上海

08:30

成都东

20:59

12:29

606

0/0/0

K290/K291

上海

08:51

成都

20:06

35:15

277.5

480.5/496.5/513.5

K4663/K4662

上海南

09:32

成都

03:15

41:43

278.5

471.5/488.5/506.5

K1156/K1157

上海

11:16

成都

17:01

29:45

259

448/461/477

3216/3217

上海

12:50

成都

00:28

35:38

132

262/272/283

K4138/K4139

上海

15:39

成都

22:48

31:09

271

466/482/498

K351/K354

上海南

15:43

成都

06:38

38:55

285.5

492.5/508.5/525.5

3256/3257

上海

17:03

成都

08:38

39:35

122

242/252/262

K282/K283

上海

20:14

成都

09:30

37:16

278.5

471.5/488.5/506.5

K4636/K4637

上海

20:28

成都

04:41

32:13

277.5

480.5/496.5/513.5

西藏禁忌:

1、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忌讳直呼其名;
2、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
3、室内就坐,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
4、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
5、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6、藏族人绝对禁吃驴肉、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7、敬酒时,客人须先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空中,连续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接着轻轻呷一口,主人会及时添满,再喝一口添满,连喝三口,至第四次添满时,必须一饮而尽;
8、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9、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10、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11、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12、不得跨越法器、火盆。经筒,经轮不得逆转。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关于“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是人们从高气压的地方进入低气压之后,产生的身体的一系列的不适症状,在高原反应的里头它是我们高原地区独特的一种疾病,它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头痛、心悸、胸闷、心慌、呼吸困难,这种症状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跟气压降低以后肌体缺氧有一定的关系。

高原反应临床症状里头最最典型的是头痛,这种头痛多半发生的部位在额部和我们双侧的颞部,而且这种头痛在清晨起来的时候最重,这就是高原反应的一系列表现。

一般来说,在海拔2000米处,人在暗处的视力已开始减弱,记忆力开始受影响,多数人开始觉得简单的算术也变的困难,判断力下降,但对熟练掌握的事情仍能完成,并且,在海拔2000米时不会发生肺水肿。而进入高海拔地区后,随着氧气的减少,上述症状进一步加重,并可能因为水分潴留而造成肺水肿和脑水肿,专家认为,进入高海拔地区后,少尿的人比多尿的人更容易患肺水肿。
    而且平原人一入高原就发生严重高原反应的并不多见,通常是在进入高原2-3天后,出现反应的可能性最大,许多症状,比如肺水肿,脑水肿不会因吸氧而得到缓解,而是需要转入低海拔地区进行治疗,所以,高原反应的病因主要不是因为缺氧,而是长期持续的缺氧。
    “高原反应”的预防:
    1、如果要在高原久留,则不宜迅速从低海拔至高海拔,理论上,每天上升的海拔高度应在300-500米为宜。而且不要进入过高的地区,在5400-5800米的高度,藏族人也会出现一些反应,更何况从平原来的人呢。
    2、不过分运动,不剧烈运动:进入高原,要劳逸结合,休息好,过分运动和剧烈运动只会加重高原反应的出现。
    3、注意饮食:多喝水,有条件的话,要多喝热水,适应当地食物,如酥油茶。并且多食用高碳水化合物,高糖,高维C,高蛋白的食物。
    4、备用品:可备用氧气瓶,红景天。但这些只会缓解症状,不会根治,如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应尽快转入低海拔地区进行适应性恢复或进行治疗。另外,红景天这种高原植物的提取物,不适宜长期服用。
    5、小窍门:到高原后,头痛是一个最常见的反应,如出现头痛,用布带勒紧头部会缓解症状。如果发生呕吐,有条件喝些热水,但不要喝凉水,喝凉水往往会造成更严重的呕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