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线课堂 | 书画频道重磅推新 中国美院博士生导师张谷旻《中国山水画教学》

 草庐问道 2022-10-27 发布于山东

讲师介绍

张谷旻

图片
1961年生,杭州人。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7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现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泠书画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获“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浙江省展区银奖,“第九届全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浙江省展区铜奖,“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奖提名,“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浙江省展区银奖,获中国文联“97'中国画坛百杰”称号,获“浙江省重大题材画展”铜奖,数十次参加全国学术邀请展、双年展。

出版有《张谷旻画集》、《中国美术家——张谷旻》、《中国画领军人物——张谷旻》、《张谷旻山水画集》、《水墨品质——张谷旻山水写生集》、《当代著名画家——张谷旻》、《名家写生——张谷旻》、《当代画史——张谷旻》、《中国艺术家年鉴——张谷旻》等数十部画集。

艺术风格

图片
无论是西部大漠戈壁的雄浑,还是江南水乡古镇的秀美,丰富的生活经历不仅为张谷旻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绘画表现手法。张谷旻的绘画以笔墨厚重为主要特色。但“厚重”不是肆无忌惮的厚涂,它是讲究笔墨质量与格调的厚重——落笔沉实有力,方法多样,富于节奏和统一性,用墨有厚重感、透明感和层次感,有浓淡干湿、阴晴显晦的变化。含蓄而不外张,用水很多,很润,但不乏苍劲。
他把笔墨传统与写生传统结合起来表现心灵,他既学习了传统,也受到西方现代绘画的影响,能厚重也能清逸,厚重也兼空灵,是张谷旻绘画的另一特点。他的作品体现出浙江国画界“重传统、重基础、重修养、努力创造”的学术选择。
图片

课程介绍

《中国山水画教学》是书画频道为广大传统山水画爱好者重磅打造的大型电视绘画教学课程,由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张谷旻主讲。教程分为临摹、写生、创作三大章节,以中国山水画教学的科学步骤为导向,以现场创作、示范教学为核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能够循序渐进、由浅至深地引领学员掌握传统山水画创作的艺术精髓。本部教学课程的一大特色是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讲授,在完成临摹章节的教学之后,张谷旻教授还带领学员们走进大自然,在自然的环境中进行写生创作,并且将临摹与写生的技法心得融汇贯通,最终令学员们具备独立创作完整山水画的能力。作为中国美术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张谷旻教授以精湛的绘画技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著称,代表了国家级美术院校的至高学术水准,通过本部教学大作,他也为更多绘画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一次可遇而不可求的学习良机。《中国山水画教学》全篇共43集,每集45分钟,欢迎广大观众热情订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课程亮点

《中国山水画教学》分为临摹、写生、创作三大章节,能够科学系统地引导学员循序渐进学习传统山水画的创作技法和艺术精髓。

图片

临摹篇

1

学习传统,总结古人观察、表现山水景物的方法,以之作为自己写生、创作山水画的参考,逐步地提高绘画的造型能力。

创作篇

3

回到课堂,创作是对自己的一种体悟,将自身体悟更进一步融入作品之中,将临摹与写生的技法心得融汇贯通,从而独立创作出完整的中国山水画作品。

写生篇

2

以体察大自然,感悟大自然为目的去进行素材收集,练习笔墨,是索取形象,整合个体语言的手段。

临摹篇 

图片
枯树画法 (临摹篇)免费试看

张谷旻说:“不断地修炼、积累、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到生活中去体悟,学习和借鉴历代大家的笔墨语言,才能使自己的笔墨表现语言得到丰富和提高。舍此,别无他法。”

临摹的目的在于学习传统,通过临习古人的作品去分析前人的造型技巧以及造型特点。更重要的是结合画史画论、结合作者的思想禀性去学习传统的艺术观,从中体会古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内涵,以此作为自己山水画创作的艺术指导思想。

我们在临学古画时应对此仔细加以区别,同时结合自己在野外写生的体验,分析古人是如何将纷繁复杂的自然物转化为生动凝练的笔墨语言的。山水画的表现对象是千变万化的自然界,山山水水,树木花草,亭台楼榭,烟云变幻,无所不包。通过临摹古画,可以总结古人观察、表现山水景物的方法,以之作为自己写生、创作山水画的参考,逐步地提高绘画的造型能力。

在临摹教学章节,张谷旻教授将中国山水画中的树木、山石、云水、亭台楼阁、舟桥塔寺等基本元素独立展开,逐一进行示范教学,并且一边示范一边为同学们讲述绘画思路,以及历代和近现代各家在表现同类物象时的处理方式,不同表现特点,并具体解析用笔用墨、经营位置的技巧等。并选取中国美术史上五幅经典山水画作品——《后赤壁赋图》、《潇湘奇观图》、《秋山问道图》、《夏日山居图》、《容膝斋图》,进行拆解临摹示范,梳理个中要点,详细教授创作技法,尤其适合学员们反复观摩学习。

临摹篇课程目录

  • 第01讲 枯树画法
  • 第02讲 点叶树的画法
  • 第03讲 松树画法
  • 第04讲 树的画法
  • 第05讲 土山画法
  • 第06讲 土山画法
  • 第07讲 石山画法
  • 第08讲 石山画法
  • 第09讲 石山画法
  • 第10讲 云水画法
  • 第11讲 亭台楼榭
  • 第12讲 舟桥塔寺
  • 第13讲 《后赤壁赋图》临摹
  • 第14讲 《后赤壁赋图》临摹
  • 第15讲 《后赤壁赋图》临摹
  • 第16讲 《后赤壁赋图》临摹
  • 第17讲 《潇湘奇观图》临摹
  • 第18讲 《秋山问道图》临摹
  • 第19讲 《秋山问道图》临摹
  • 第20讲 《夏日山居图》临摹
  • 第21讲 《夏日山居图》临摹
  • 第22讲 《容膝斋图》临摹
  • 第23讲 《容膝斋图》临摹

临摹篇课程展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写生篇 

图片
 石宝寨写生(一)(写生篇) 免费试看

“写生”是中国画家的必修课目。常言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作为山水画家,必然要把大好河山作为课堂。对于艺术家来说,“写生”是一个习以为常的体验、生活的必修,以体察大自然,感悟大自然为目的去进行收集素材,练习笔墨,是从种索取形象,整合个体语言的手段。

山水画家要走进去,登上去,绕过去去观察全景,并熟地貌,聚气得丘壑,尽收一览之中。对着景坐下来静静观察,体味,领悟大自然所给予的,并投入情感对景深入描写。用笔情墨趣把写生作创作做。在山水写生中能自如地运用传统笔墨进行写生,是对现代中国画写生的一个超越。

在写生教学章节,张谷旻教授选取了重庆石宝寨、张飞庙、白帝庙和天生三桥等风景优美的景区进行实地写生,通过实景现场写生示范,详细传授了数十年来自己对于写生创作的心得与体悟,能够为广大学员的写生练习提供最直观有效的创作思路。真正的实现了现代教学模式——“开放的课堂”。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张谷旻带领学员写生花絮


写生篇课程目录

  • 第01讲 石宝寨写生
  • 第02讲 石宝寨写生
  • 第03讲 张飞庙写生
  • 第04讲 张飞庙写生
  • 第05讲 张飞庙写生
  • 第06讲 白帝庙写生
  • 第07讲 白帝庙写生
  • 第08讲 天生三桥
  • 第09讲 天生三桥

写生篇课程展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创作篇 

图片

《西泠秋雨图》创作(一)(创作篇)免费试看

张谷旻教授认为,在这个富有激情和变化的年代,不少画家注重对传统形式的呈现,却忽略了对作品深度的挖掘,因此,更需要静下心来,将自己的笔墨上升到人与自然相通,在作品内涵和质量上下足功夫。

“简单创作很容易,形式不是问题,但山水画不光是外在表现的东西,也要注重对文化的思考”。张谷旻表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和观点,画家进行创作是对自己的一种体悟,要将自身体悟更进一步融入作品之中。

从现实生活出发,结合内心的情思和构想,通过写生到创作的艺术转化,使自然的美升华为艺术的美,这也许是画家最高的追求。在张谷旻看来,画家的意念情感、学养境界乃至技法表现,都是通过其特有的笔墨形式语言来实现的,历代大家皆如此,“品读历代经典,参悟自然造化,随心所欲不逾矩,写自家气韵,成独家丘壑。”

在最后的创作教学章节,张谷旻教授再带领学员们回到课堂,教授大家如何将临摹与写生的技法心得融汇贯通,从而独立创作出完整的中国山水画作品。

创作篇课程目录

  • 第01讲 《西泠秋雨图》创作
  • 第02讲 《西泠秋雨图》创作
  • 第03讲 《西泠秋雨图》创作
  • 第04讲 《云起苍岩》创作
  • 第05讲 《云起苍岩》创作
  • 第06讲 《云起苍岩》创作
  • 第07讲 《宜两亭》创作
  • 第08讲 《宜两亭》创作
  • 第09讲 《山村烟雨图》创作
  • 第10讲 《山村烟雨图》创作
  • 第11讲 《山村烟雨图》创作

创作篇课程展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课程收获

研究临摹传统山水画、现代山水画艺术的各种表现形式,再不断地加强山水画写生和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积累经验,能使我们的艺术表现手段得到丰富、充实和提高。

通过室外写生的训练,不但可以提高和丰富表现自然对象的能力,以便和创作很好地衔接,而且还可以加深所学的传统笔墨技法与实景的区别和体验。在对自然景物的表现力得到提高的同时,亦可使笔墨技法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对意境的营造有着直接的追求和体验。

在观察、研究变化万千的自然景物过程中,改变、更新山水画程式化、概念化的一些笔墨语言。同时,山水画的对景写生对山水画创作及艺术表现上形成个人风格和面貌都是极其重要的,可以使所学到的传统笔墨技法,在对自然景物的生动表现中得到启示,从而使传统的笔墨技法灵活地转换成有个人面貌的意境表现和笔墨语言。

能提高艺术爱好者的文化艺术修养,不仅可以领略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运用手中的画笔记录人文精神,追求各自的生活情趣和精神境界,提高审美观。也能使我们的艺术表现手段,如构图、笔墨、取舍、虚实、藏露、透视运用等方面得到丰富、充实和提高。调动了受学者的艺术想象,寓技于道,以论带法,从而有所思悟和出新,不使有天资的学习者或苦于自学难入门径,或为各类'学习班'江湖气及玄学所误。

适用人群

本课程简单易学,教学大纲系统丰富,从山水画的根基循序渐进,讲解细致,规范的引领大家研学中国山水画,非常适合广大山水画爱好者、绘画初学者,日常工作之余的书画爱好者,以及有一定能力基础的专业绘画从业者。还在等什么?赶快来学习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