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51倪旭:大学生如何走出迷茫——高等教育学视角

 高教课堂研讨 2022-10-27 发布于江苏

      大学阶段是离开高中步入社会的重要过渡时期,大学生离开家乡离开父母的悉心照料,逐渐学会独自生活,大部分人在这一阶段会产生对自己对学习对未来的迷茫,严重者会焦虑甚至抑郁。很多课程都可以帮助大学生渡过这一时期,高等教育学正是其中之一。基于一些高等教育学知识,我们可以采取策略一步步走出迷茫。

告别过往:

理解高考的偏狭更能充满希望

      为什么步入大学这一阶段更容易产生迷茫?主要原因是高考偏狭。前十二年学生的学习基本属于应试教育,“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对中小学生生活的真实写照。即使现在倡导并逐步实行的素质教育,但其目的更多是提高学习的趣味性。但也正是如此,学生一直被很好地保护在理想的伊甸园中,只需要学习便基本可以获得想要的一切。

      这些保护对未成年孩子来说当然是好事,是必须的。但结束高考,步入大学,以及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学生从理想社会步入现实世界,很多事情并不简单以及非黑即白,在这一转换中很容易产生迷茫感。

      面对与大学生活相伴而来的迷茫,有些大学生会美化过往,甚至想退缩到单纯状态。但这样的选择显然违背规律,必须告别过往,既不美化也不丑化历史,更不能用历史来否定现在和未来,而是尊重两个阶段的差异,满怀希望迎接未来。

战胜无知:

提高自我和专业认知找寻方向

      更详细分析产生迷茫的主要原因的话,便是对自我认知的不清晰,对专业方向的不了解。高等教育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在社会心理中,认同是态度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专业认同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态度,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和未来发展方向,也影响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但仅仅是高考结束后几天的专业确认并不足以让我们全面了解所在专业,所以步入大学后,我们需要清楚了解专业前景,明确专业教育的方向及重要性,提高对专业的认同感。同时我们会认清自身在专业中的不足,所以需要培养自律性,明确自我定位,需要学会善用同辈资源,了解同质竞赛与异质相长。更多地与他人交流,求教他人。

      明确自身缺陷,以及专业发展后,需要做的便是提高自我。高等教育学认为,高校是松散联合结构,支持学生的自由发展。我们需要学习主干课以提高专业水平,学习选修课以拓展视野范围,参加各项活动以丰富校园生活。通过这些,可以进一步更好地了解自我,了解专业发展,避免奢望与悲观,走好自己的路。

增长才干:

主动融入社会加强实践和规划

      目前高等教育的内容正在从精英教育向个人素质教育转变, 学习也正从阶段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化, 学习成为一个人的终身需求。面对越来越多的信息, 大学生可以从多种途径获取知识。消化这些知识的过程便是创新意识的形成过程。所以大学期间,不仅需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拥有创新意识,掌握创新能力,这样可以不断超越自己,发挥特长,提高价值,增强大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实现自我目标。最终可以在发现并提高在自身价值中缓解迷茫。

      大学结束,便是步入社会的阶段。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数量激增,就业市场竞争越发激烈。高等教育不仅教导理论知识,同时在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帮助大学生更顺利地步入社会。作为成年人,大学生都有着完全行为能力,通过学习对自身充分了解。所以需要先多加思考,明确自身具备的能力,明确感兴趣的行业。社会发展形势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大学生要提升社会适应能力,需要与老师家庭讨论,更需要勇敢走出校园,与社会有所接触,多了解社会的形势,了解自身所感兴趣的行业,制定更加科学的职业规划,进而更好地为未来的就业做好铺垫,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总而言之,迷茫感的产生主要就是因为自身的不足,需要大学生认清自身所处阶段,了解专业方向,进而提高自身能力,明确未来发展,并在这条通向目标的道路上,越走越稳当。当然,如果自己无法更好调节这一情绪,需要及时向同伴、老师及家人寻求帮助,与其他人的沟通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接纳他人的意见,可以更顺利地走出迷雾。高等教育学注重研究高考、自我认知、专业认知、教师指导、同伴影响、社会实践和职业规划等,全面应用这些知识,有利于大学生早日走出迷茫。

高教课堂研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