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法指导】微专题--风沙地貌(新教材)

 yg760 2022-10-27 发布于天津


(温馨提醒:由于微信改版,打乱了发布时间,为了保证大家可以及时看见老师的推送,可将本公众号设为星标就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推送哦

声明:本文来源于“地理帝”,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

风沙地貌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各种风成地貌并描述其特点。【地理实践力】

2.辨识给定区域的地貌类型,归纳风成地貌的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区域认知】

3.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的角度,分析风成地貌的形成过程。【综合思维】

4.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风成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图片

图片

图片

风蚀地貌


图片



图片

风蚀作用


风吹经地表时,由于风的动压力作用,将地表的松散沉积物或者基岩上的风化产物(沙物质)吹走,使地面遭到破坏,这种作用称为吹蚀作用。风速愈大,其吹蚀作用愈强。

一般情况下,组成地表的沙质物质愈细小,愈松散、干燥,要求的启动风速愈小,受到的吹蚀亦愈强烈。

风夹带沙子贴地面运动时,风沙流中的沙粒对地表物质进行冲击、摩擦,如果岩石表面有裂隙等凹进的表面,风沙甚至可以钻进去进行旋磨,风的这种作用称为磨蚀作用

由于风沙流是一种贴地面的沙子搬运现象,沙子的分布只限于距地表的较低高度内,故磨蚀作用也在接近地面处最为明显,所以,沙漠地区的电线杆下部可因风沙磨蚀而折断。

吹蚀作用磨蚀作用统称风蚀作用

风蚀地貌形态


在干早荒漠地区,风通过对地面物质的吹蚀磨蚀作用而形成的风蚀地貌,由于岩性、岩层产状等因素的影响,具有种种不同的形态,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石窝

石窝:是在陡峭的迎风岩壁上,经风蚀形成的许多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的小洞穴凹坑(石袋),其直径20cm左右,深可达10-15cm,有的零散分布,有的成群出现。

图片

石窝

来源 | 百度搜图

形成机理:

①阳光晒热岩壁,使岩石内部的矿物体积不同程度地膨胀,产生热力差别风化。

②加之岩石受热时,其内部的盐溶液顺毛细管上升到近表面的细孔中结晶,撑胀岩石,使之发生崩解。

③风吹蚀风化了的疏松岩面,形成许多浅小凹坑。以后,风沙再沿凹坑钻磨,使之不断加深扩大,逐渐发展成为石窝。

大的石窝又称为风蚀壁龛(kān),有的高可及人。这种现象在花岗岩和砂岩壁上最发育。

图片

风蚀壁龛

来源 | 百度搜图

风蚀蘑菇和风蚀柱

发育在水平节理和裂隙上的孤立突起的岩石,经受长期的风蚀作用以后,可形成上部大、基部小、外形很像蘑菇似的岩石,称风蚀蘑菇(蘑菇石)。

图片

风蚀蘑菇

来源 | 维基百科

形成蘑菇石的主要原因:

风沙对岩石磨蚀时,受到高度的限制,距地面一定高度以上的高处,一气流中沙量少,磨蚀少;而近地面部分沙量多,磨蚀作用强。

长期发展下去,下部就被磨蚀得愈来愈小,磨菇石而变成蘑菇状。特别是水平成层、软硬不同的岩石,当下部的岩性较上部易于风化,易于变得疏松时,蘑菇石更易形成。

垂直裂欧发育的岩石,在风的长期吹蚀后,易形成一些孤立的柱状岩石,称为风蚀柱

图片

风蚀柱

来源 | 百度搜图

风蚀谷

在干早荒漠地区,偶因暴雨产生洪流冲刷地面,可形成许多冲沟。冲沟再经长期风蚀改造,可加深和扩大成为风蚀谷

风蚀谷无一定形状,可为狭长的壕沟,也可为宽广的谷地。

它们沿主要风向延伸,蜿蜓曲折,长者可达数十千米。

图片

风蚀谷

来源 | 百度搜图

风蚀残丘

一个由基岩组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和暂时水流的冲刷,以及长期的风蚀作用以后,原始地面不断缩小,最后残留下一些孤立的小丘称为风残丘

它的形状各不相同,以桌状平顶形较多,亦有尖塔状的。

图片

风蚀残丘

来源 | 百度搜图

风蚀雅丹

雅丹地貌与前者不同,它不是发育在基岩上,而是发育在古代河湖相的土状堆积物中,以罗布泊洼地西北部的古楼兰附近最为典型。

图片

古楼兰

来源 | 百度搜图

雅丹在维吾尔语中意为“陡壁的小丘”,后来用它来泛指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的地貌组合。

图片

雅丹地貌

来源 | 百度搜图

雅丹地面崎岖起伏,支离破碎,高起的风蚀土墩多呈长条形分布,排列方向与主风向平行,高度多为5-10m,也有在15-20m,有长有短。

土墩物质全为粉沙、细沙和沙质黏土互层,沙质黏土往往构成土墩顶面,向下风方向倾斜。

风蚀洼地

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的长期吹蚀,可形成大小不同的风蚀洼地。它们多呈椭圆形沿主风向伸展。单纯由风蚀作用造成的洼地多为小而浅的蝶形洼地。

如准噶尔盆地三个泉子干谷以北,平坦薄层沙地上分布有许多蝶形注地,直径都在50m以下,深度仅1m左右。

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开比托高原等地,风蚀小注地长、宽仅十余米,深1m。

一些大型风蚀洼地,都是在流水侵蚀的基础上,再经风蚀改造而成的。如河西走廊的弱水(额济纳河)东西两侧,所见的许多水蚀一风蚀凹地,深度达5-10m或更大,面积可达数平方千米至数十平方千米。

图片

风蚀洼地示意图

来源 | 百度搜图

较深的风蚀洼地,如以后有地下水潴育,可成为干燥区的湖泊,如我国呼伦贝尔沙地中的乌拉湖,浑善达克沙地中的查干诺尔,毛乌素沙地中的乃林淖尔等。

图片

知识清单一 从敦煌“魔鬼城”说风蚀地貌

1.敦煌的地理特征  深居内陆

(1)地理位置:敦煌地处河西走廊西端,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界处。

(2)气候特征:气候干旱,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因此地表的物理风化强烈。

2.风蚀地貌

(1)概念:风力对岩石、沉积物侵蚀而形成的地貌,叫风蚀地貌。

(2)风蚀地貌的类型及特征:风蚀地貌具有“顶平、身陡”的特点。长条形的称为风蚀垄,孤立的石柱称为风蚀柱,“头大、身小”的称为风蚀蘑菇,垄槽相间的称为风蚀雅丹。公众号地理帝 因下部气流中含沙量多,磨蚀力强

风积地貌


图片




风积地貌:风中夹带的砂粒,在风速降低时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

风积作用


在风沙流运动过程中,当风速变弱或遇到障碍物(包括植物或地表微小的起伏),以及地面结构或下垫面性质改变时,都能够发生沙粒从气流中下落堆积

图片

风积地貌形态


沙丘:沙漠里最基本的风积地貌形态,按塑造沙丘形态的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可分为以下三个类型:

①垂直于风向的横向沙丘形态—新月形沙丘、沙丘链和复合型沙丘链。

②平行于风向的纵向沙丘形态—新月形沙垄、沙垄和复合型沙垄。

③多方向风作用下的沙丘形态—金字塔沙丘。 


横向沙丘

新月形沙丘:是一种最简单的横向沙丘形态。

顾名思义,新月形沙丘最显著的形态特征,是其平面图形如新月,沙丘的两侧有两个向前伸出的角(翼)。

新月形沙丘的剖面形态是有两个不对称的斜坡。

迎风坡:凸而平缓,坡度5°-20°。

背风坡:凹而陡峭,坡度为28°-34°。

新月形沙丘的高度不大,一般在1-5m,很少超过15m。单个新月形沙丘大多零星分布在沙漠的边缘地区。

图片

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地形下凹,坡度较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就是沙丘的两翼,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

纵向沙丘

纵向沙丘、沙在世界沙漠中占过半的面积,在亚热带信风沙漠中更是普遍。

如北非撒哈拉的利比亚沙漠及中国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柴达木盆地等地区,有大面积的纵向沙丘分布。

纵向沙垄沙垄表面叠置着许多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

图片

沙丘链

纵向沙丘的成因

一、在两个锐角相交的风交互作用下,由灌丛沙丘转化为纵向沙丘。

二、新月形沙丘在两种风向呈锐角相交的作用下,由沙丘的一翼向前延伸而成,如下图:

图片

由两种锐角相交的风作用下

新月形沙丘过渡到新月形沙垄

三是可能与纵向卷轴涡流(平行于气流方向)作用有关。这种涡流是大气边界层气流运动的主要形式,它只产生于平坦而均一的地面,当它出现时,会使地面沙子吹起,匠心地理公众号整理 并且搬运到双反转的涡流之间的地表上进行堆积,从而形成了顺风向延伸的纵向沙丘。

图片

纵向涡流与纵向沙丘的形成

多方向风作用下的沙丘

金字塔沙丘:是在多风向,且在风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发育起来的一种沙丘,因其形态与埃及尼罗河畔的金字塔相似而得名,有时其形态像海星,故又称为星形沙丘

图片

金字塔沙丘有一个尖的顶,从尖顶向不同方向延伸出三个或更多的狭窄沙脊(棱),每个沙脊都有一个发育得很好的滑动面(棱面),坡度一般在25°-30°。

沙堆

沙堆:是一种特殊的沙丘形态,是风沙流通过草灌丛植物时,风速受到减弱,发生大量沙粒堆积在植物根部形成的。

凡是水分条件较好,植物生长繁茂,又有沙子供给的地方,都可有草灌丛沙堆分布。草灌丛沙堆最初的形态为蝌蚪状。

这是因为部分从草灌丛两侧绕过的气流(有部分气流由植物本身空隙通过)在其后形成垂直轴的涡流,匠心地理公众号整理 将沙粒卷入中间,使沙堆沿风向伸展,形成平行风向的蝌蚪形沙堆

图片

草灌丛沙堆的形成

A:草灌丛附件气流示意图

B:草灌丛后的沙积物剖面

当蝌蚪形沙堆发育到一定阶段,沙子将填塞整个草灌丛。它对风沙流成为不透风的障碍物,这更引起在草灌丛前后大量堆沙,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草灌丛沙堆。

图片

草灌沙堆

草灌丛沙堆根据其上主要植物种类命名。如红柳沙堆、白茨沙堆、沙蒿沙堆等。沙堆的高度取决于形成沙堆的植物,如沙蒿沙堆一般为0.2-1.0m,白茨沙堆多为1-2m。

若沙源比较丰富,沙子大量堆积,沙堆的高度不断增长,植物的根系不能达到给水层时,植物会枯死,则沙堆会因失去植物覆盖而遭受吹蚀破坏,可以逐渐发展成其他各种形态的沙丘。

知识清单二 从鸣沙山看风积地貌

1.概念:沙丘是干旱地区风力吹扬的松散沙粒堆积而成的。

2.类型

 由此可判风向

图片

移动沙丘

图片

迎风坡的沙粒在风力吹动下,不断地越过沙丘顶部并向下滑落,这样沙子源源不断地移动,沙丘向前缓慢推移,成为移动沙丘。

图片

 图片

任务清单一 风成地貌的形成

情境探究

[情境] 关于黄土高原形成的学说有多种。目前“风成说”得到科学界最为广泛的支持。“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主要是盛行风从中亚、蒙古的沙漠和戈壁搬运来的黄土堆积而成的,被称为风神捏就的土地。

图片注意粒径的变化,与什么有关

[探究] 描述戈壁、沙漠、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

提示 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区,地表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大小不等的石块、沙子和粘土;在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尘土蔽日。粗大的石块残留在原地,成为戈壁;较细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区,形成沙漠;细小的粉沙和尘土则随风南下,当风力减弱或遇到山地阻挡,便纷纷扬扬降落下来,经过几十万年、上百万年的堆积,才形成了今天的黄土高原。


素养凝练

1.风成地貌的形成与分布

(1)形成过程

图片

(2)分布

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

2.雅丹地貌形成的条件

(1)岩性条件:岩性条件是雅丹形成发育的基础,雅丹形成发育可以在不同硬度和不同时代的岩石上。

(2)环境条件:多数雅丹分布在极端干旱区,年降水量小于50毫米,植被稀少的平原地区,风蚀作用强烈。

(3)动力条件:动力条件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关键因素,主要为强劲的风力作用。

素养应用

例1:日本鸟取沙丘能实现人们领略沙漠风情的愿望。鸟取沙丘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2.4公里。鸟取沙丘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当地政府为了保护该“沙漠”下了很大的力气。据此完成(1)~(2)题。

图片

(1)鸟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是(  )

A.夏季风 

B.冬季风

C.东北信风 

D.盛行西风

(2)当地政府“下了很大的力气”最有可能是指(  )

A.植树种草 

B.修筑防浪堤

C.从外地运沙 

D.持续除草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获取信息]

文本信息

鸟取沙丘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保护该“沙漠”

图像信息

该岛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中部高、四周低,鸟取沙丘位于山地的北侧;经纬度和海陆位置

  [思维路径]

(1)图片

(2)图片

[参考答案]  (1)B (2)D

任务清单二 沙丘的特征及移动

情境探究

[情境] 新月形沙丘因形状如新月而得名。它的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很多个新月形沙丘连在一起形成沙丘链,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大致垂直。

图片

[探究] (1)分析如何判断图中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在图上用箭头标注风向。

(2)思考我国西北沙漠地区的沙丘链大多朝什么方向延伸?

提示 (1)迎风坡坡度较缓,背风坡坡度较陡。箭头方向为从左下至右上。

(2)我国西北沙漠区的沙丘链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


素养凝练

1.根据风成地貌判断风向的方法

(1)根据沙丘形态判断风向

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如下图:

纵剖面图      俯视图

图片

(2)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

堆积物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即风向,如下图。

图片

(3)根据雅丹地貌垄脊的走向判断风向

垄脊的走向与盛行风向一致,迎风坡一侧因受风力侵蚀明显,坡度较陡。如下图。

图片船型垄脊

2.沙丘的移动规律

新月形沙丘的迎风坡缓,背风坡陡。下图示意移动沙丘运动机制。

图片

运动物质—沙粒 动力—风 运动方向—向右 坡向—陡坡和缓坡

迎风坡的沙粒在风力吹动下,不断的越过沙丘顶部并向下滑落,这样沙子源源不断的移动,沙丘向前缓慢推移,成为移动沙丘。

素养应用

例2: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图片

(1)左图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  )

A.风力堆积形成 

B.流水沉积作用

C.风力侵蚀残留 

D.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

(2)右图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  )

A.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B.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C.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D.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获取信息]

文本信息

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与盛行风向平行;常年高速大风。

图像信息

平顶山状雅丹,顶平、四周陡;鲸背状雅丹,一侧坡缓、一侧坡陡。

[思维路径]

(1)→→→→→

(2)图片

[参考答案] (1)B (2)A

课堂小结

图片

考点必背

1.风成地貌包括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

2.典型的风蚀地貌有风蚀垄、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雅丹。

3.典型的风积地貌有沙丘、沙垄等。

4.垄槽相间的称为风蚀雅丹,风蚀蘑菇有“头大、身小”的特点,新月形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

课堂学业达标

1.图中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图片

A.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

C.流水沉积          D.海浪侵蚀

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读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2~3题。

图片

2.下列叙述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  )

①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 ②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 

③地面支离破碎 ④土墩奇形怪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下列省份中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是(  )

A.山东      B.云南      C.新疆     D.广东

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区域,“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壁的小丘”之意。这里的小丘按一定方向有规律地排列,形成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奇特景观。读我国北疆地区魔鬼城分布图,完成4~5题。

图片

4.形成雅丹地貌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风力搬运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

5.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  )

A.东西向                             B.南北向

C.西北—东南向                  D.东北—西南向

6.下面是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做的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5~10厘米厚的大小不均的干燥沙粒,用电动吹风机向里吹风。

图片

(1)实验中风力不同所吹扬起的沙粒有何不同?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

(2)简单绘制阻挡物前形成的沙丘平面和剖面形态,并说明沙丘坡度与风向的关系。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图中地表形态是沙丘,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沉积,形成沙丘、沙垄地貌,A对。流水侵蚀形成的是河谷地貌,B错。流水沉积形成的是平原、三角洲地貌,C错。海浪侵蚀形成的是海蚀崖、海蚀柱等地貌,D错。

2.D 3.C

解析 第2题,雅丹地貌垄槽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故选D。第3题,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故选C。

4.B 5.C

解析 第4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准噶尔盆地地处亚欧大陆内部,气候干旱,降水较少,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强。选B。第5题,准噶尔盆地常年吹西北风,受风力侵蚀作用的影响,小丘呈现西北—东南走向。选C。

6.解析 第(1)题,以吹风机模拟自然界的风力作用,分析风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第(2)题,风从缓坡吹来,背风坡坡度大。

答案 (1)风力越大,吹扬起的沙粒越多、越大。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2)如下图: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图片

风沙地貌 课后质量评估

合格考——小试牛刀

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埃及白沙漠除了有雪白色的沙子外,还有众多高耸的白垩岩(石灰岩的一种)层屹立其中,仿佛巨大的蘑菇群,因此又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它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地质奇观。据此完成 1~2题。

图片

1.图中蘑菇状白垩岩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搬运

2.图中地貌常见于我国(  )

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四川盆地       D.塔里木盆地

下图是新疆准噶尔盆地著名的乌尔禾魔鬼城的景观。回答3~4题。

图片

3.形成魔鬼城四面壁立,怪石嶙峋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溶蚀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

4.与乌尔禾魔鬼城地区地貌形成的自然环境关系最密切的是(  )

A.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

B.山高谷深,水流湍急落差大

C.深居内陆,降水少风力强

D.冬冷夏热,降水季节变化大

下图示意河北省秦皇岛南部的海岸沙丘地貌分布。据此完成5~6题。

图片

5.该地海岸沙丘地貌形成时期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堆积作用 

B.河流堆积作用

C.海水堆积作用 

D.风化作用

6.古地质时期形成该地区海岸沙丘地貌的主导风向可能是(  )

A.南风—北风 

B.东风—西风

C.西北风—东南风 

D.东北风—西南风

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及其附近地区从戈壁带到黏黄土带的粒度分带。黄土高原主要由细颗粒物(黄色粉尘)组成。据此完成7~8题。

图片

7.给黄土高原带来黄色粉尘的风主要有(  )

①盛行西风 ②东北信风 ③冬季风 ④夏季风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甲地黄土堆积较少,原因最可能是(  )

A.风力增强     B.山脉阻挡

C.降水偏多    D.农耕发达

福建平潭岛东北部的沙地底村北部分布着一座巨大沙丘,沙丘与村庄近在咫尺(下图),沙丘上长有稀疏植被,覆盖一些黑色碎石。岛上常年盛行东北风,风力6~7级。据此完成9~10题。

图片

9.该沙丘的沙源最可能来自(  )

A.河流沉积出露河床 

B.海滨的沙滩

C.岩石就地风化 

D.台湾岛

10.形成该沙丘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  )

A.海水堆积 

B.流水堆积

C.冰川堆积 

D.风力堆积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40分)

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地表每时每刻都受到外力作用的雕塑,风力、流水等外力在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下图是我国西北地区常见地貌景观。

图片

(1)写出图示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4分)

(2)推测图示景观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4分)

(3)说出该景观的地貌类型名称并简述其形成过程。(6分)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多大风。在该县丹娘乡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山麓,有一个高约百米的沙丘,叫丹娘沙丘(下图)。雅鲁藏布江水位季节变化大。

图片

丹娘沙丘位置示意图

图片

丹娘沙丘景观图

(1)推测该沙丘的沙源地与沙丘所在河谷段的主导风向。(4分)

(2)简要说明丹娘沙丘形成的过程。(10分)

13.金庸先生笔下的丘处机道长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图片

(1)图示甲区域地貌风格独特,简要说明该地貌的主要特点(物质组成、规模、形态)。(6分)

(2)简要分析甲区域地形的形成原因。(6分)

等级考——大显身手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14~15题。

图片

14.甲、乙两区域的主要风力作用分别为(  )

A.侵蚀、侵蚀 

B.侵蚀、堆积

C.堆积、侵蚀 

D.堆积、堆积

15.该区域的盛行风向为(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北风

鄱阳湖地区的沙岭沙山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槽相间的地形。据此完成16~17题。

图片

16.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17.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1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图片

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参考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风蚀蘑菇是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故选C。第2题,图示景观是风蚀蘑菇,是干旱地区的典型景观,故选D。

3.D 4.C

解析 第3题,该地貌位于新疆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多大风天气,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图中魔鬼城四面壁立,怪石嶙峋景观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故D项正确。第4题,乌尔禾魔鬼城地区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主要是因为该地深居内陆,降水少风力强,故C项正确;该地区的年较差较大,故A项错误;该地区河流发育较差,故B项错误;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少,故D项错误。

5.A 6.D

解析 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海岸沙丘地貌中新月型沙丘链最多,且高出海平面很多,因此不可能是河流堆积、海水堆积而成,而风化作用也不可能形成新月型沙丘链。该地区海岸沙丘地貌主要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第6题,该地新月型沙丘主要呈西北—东南走向排列,说明古地质时期当地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西南风。

7.B 8.B

解析 第7题,黄土高原的粉尘来自西北方向,应该是偏西风或西北风带来的粉尘沉积形成的。东北信风不会影响到黄土高原,夏季风为东南方向,且来自海洋,不会携带粉尘。冬季风和盛行西风可以带来黄土高原西部的沙尘,据此选项为B。第8题,甲地位于太行山脉的东侧,携带黄土的风主要来自西风、西北风,而太行山脉为东北-西南走向,可以阻挡大部分的黄土、沙尘,故甲地黄土堆积较少,选B。

9.B 10.D

解析 第9题,由景观图和材料中提及此处是巨大沙丘,该沙丘地势较高,不可能是河流搬运,A错误。该地区气候湿润,如果是岩石就地风化,经长时间生物作用形成土壤而不是沙丘;沙丘上覆盖的黑色碎石风化形成黑沙,但景观图中却是黄沙为主,C错误;台湾岛植被覆盖率较高,风沙天气少,且距福建平潭岛遥远,风力搬运到此地的泥沙有限,D错误。第10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沙丘的形成主要是受该地区盛行的东北风搬运海滨沙滩的泥沙遇到地形阻挡,气流抬升风力减弱,最终泥沙原地下沉,风力堆积而形成。

11解析 第(1)题,由图示景观可知,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地貌景观是沙丘。它是风力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第(2)题,该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多大风天气,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第(3)题,这种景观是风力堆积地貌:沙丘。在干旱地区,风力携带大量沙粒运动的过程中,遇到阻挡风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沙粒逐渐沉积形成的。

答案 (1)风力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2)气候干旱,风力强劲,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3)风积地貌(沙丘)。干旱地区,在风力携带大量沙粒运动的过程中,当风速减小或遇到阻碍时,搬运能力减弱,沙粒逐渐沉积形成沙丘。

12.解析 第(1)题,由景观图可看出,丹娘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河谷与山岭之间,沙源主要为来自雅鲁藏布江枯水期出露的河道。从等高线图上可以看出,丹娘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江心洲的西北方向,可推测此地经常吹东南风。第(2)题,由材料可知,冬春季多大风,沿岸地区及河心洲地区的沙子在强风吹动下,在山麓处堆积而成。

答案 (1)沙洲或河谷河漫滩。东南风。

(2)每年冬春季节(10月~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少,加上经过江面,受阻挡较少,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气流携带沙洲和河滩上的沙粒,受江边山地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

13.解析 第(1)题,甲位于黄土高原,从物质组成、规模、形态等方面做答。第(2)题,考查黄土高原的成因,结合“风成说”做答。

答案 (1)黄土广布,规模大,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西北风携带来自其西北部荒漠、沙漠中沙尘进入该地区,遇山地阻挡,风力减小,经长时间风力沉积而成。

14.B 15.C

解析 第14题,该地貌是风力作用形成的。根据海拔及等高线分布情况,甲、乙两区域分别位于沙丘两侧,甲区域地势低,为风力侵蚀形成的洼地。乙区域地势高,为风力堆积形成的沙丘。第15题,结合上题分析,甲区域风吹扬沙粒,滚动到乙区域堆积,所以甲区域位于迎风地带,乙区域位于背风地带。结合指向标,该区域的盛行风向为偏西风。

16.D 17.C

解析 第16题,鄱阳湖位于湿润地区,沙山的沙源是赣江携带沉积而成的。沙山受风力的侵蚀作用,形成东北—西南走向的一系列沙垄(脊),初步判断该地应该多西南风或东北风。鄱阳湖位于东部季风区,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偏北风,但由于沙山北部赣江河道呈东北—西南走向,河道狭管效应导致该地多东北风。第17题,冬季枯水期水位下降,洲滩裸露,强劲的冬季风可将湖滩裸露的泥沙扬起,经风力搬运到湖滨地带堆积慢慢形成沙山。同时由于风力侵蚀形成与风向一致的垄槽地形,选C项。

18.解析 提取图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答题的关键。读图文材料可知,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有三个:一是来自注入湖泊的河流形成的河口三角洲;二是来自冬春季河流水位低而裸露的河滩;三是来自错那湖冬春季水位低而出露的湖滩。

答案 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声明:本于“地理帝”,版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