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6年尼克松黯然下台,毛主席坚持亲自接见,事后才知主席伟大布局

 sgpwg 2022-10-27 发布于广东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开启了中美的破冰之旅,他也成为了被永久载入中美光辉史册的历史人物。

四年后的尼克松已经早就不再是美国总统了,但毛主席仍然热情的欢迎他来访华,而且坚持要亲自接见,这又是为什么呢?

1974年,尼克松就因为“水门事件”被迫辞职后,带着落寞和疲惫回到了加利福尼亚。就在他人生最灰暗的时刻,周总理向这个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发去了电报,向他表达了中国人民的诚挚问候和祝福,同时也希望他能够再度访华。

图片


就在之后不久,尼克松因病住院,毛主席还亲自打去了越洋电话去关心,并且随时欢迎尼克松到中国来访问。

这是毛主席的真情实感,也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1976年,尼克松的女儿和女婿来到了中南海,毛主席还关切的问尼克松的腿怎么样,说希望他能够养好腿,以后再来爬长城。

尼克松的女婿说他已经不是总统了,毛主席却说我就是愿意这样叫他,还让尼克松的女儿给父亲写信,说很想念他。

尼克松虽然走下了政治舞台,但他与中国的接触却并没有中止,始终同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图片


尼克松在任上为推动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在其被迫辞职后,继任的福特总统却对发展中美关系并不是特别热衷。在对华关系上也犹豫不决,甚至迟迟不愿意发展促进中美大使级的外交关系。

不仅如此,福特主导的美国政府反而向苏联示好,试图修复一些美苏关系,这让中国十分警惕,因为自从中苏关系恶化后,双方还没有恢复友好往来。

1975年8月,中国驻华盛顿联络处主任黄镇给尼克松带去了毛主席的意愿,希望在其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能够尽快见到这位老朋友。

毛主席的诚挚邀请让尼克松非常感动,也非常高兴,他也计划着再一次前往中国。为此,尼克松同基辛格商量访问中国一事,但基辛格考虑的更深一些,他认为总统都还没有访华,要是尼克松这个刚刚离开总统宝座不到一年的人再次前往中国,会让福特总统脸上难看。

尼克松有些感到遗憾,但基辛格却宽慰他说相信他下一次去中国的时间不会等太久。

图片


当时的中美虽然没有建交,但既然已经进行了破冰之旅,所以新上任的总统来华访问也顺理成章。1975年12月,福特开启了为期四天的访华之旅。与备受欢迎的尼克松访华不同,福特的到来并没有让中国方面感到振奋,气氛也有些冷清。

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福特在对华关系上出现了反复,没有积极的推动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这对于两个大国来说是不太友好的。而且,福特对苏联态度暧昧,中国却在几年前与苏联又在珍宝岛发生过武装冲突。复出的邓小平还曾警告福特不要对苏联充满幻想。

因为尼克松无法前来,中国方面就邀请了他的女儿朱莉和女婿戴维来中国。戴维是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孙子。

这对夫妇对于中国充满了好奇,也有前往中国的打算,就在福特回国不久,他们也坐上了飞往东方大国的飞机。此行两人十分兴奋,因为他们已经得到中国方面的通知,毛主席将会亲自接见他们。

图片


在与两人见面时,毛主席犹如一个宽厚的长者,他十分关心尼克松的身体状况,也幽默的同两人聊天。戴维说美国仍然有许多人在反对他的岳父,还想审判前总统。

听到这里,毛主席忽然很坚定的说:“好啊,那我们中国马上邀请尼克松总统来华”,毛主席说完又加重了语气:“马上邀请”。

在两人告辞时,毛主席对尼克松的女儿说道:“他会来的,你的父亲一定会来的,我在这里等他”。

这对年轻夫妇在中国受到的礼遇是破格的,中方甚至为他们准备了新年午宴。黄镇在祝酒辞时说了一句话:“离任以后,我才发现了谁是真正的朋友”,这句话正是尼克松所说。

图片


二人离开中国不到一个月时,一则新华社的《公告》又震惊了全世界,引起了轰动。公告的内容是说中国再次邀请尼克松夫妇访华,他们也接受了这一邀请。

尼克松再次来华是坐的中国专机,那是中国刚刚买回来不久的波音707型新飞机,与他在任时乘坐的“空军一号”专机是同一个机型,这令尼克松非常高兴。

尼克松受到了毛主席的热烈欢迎和亲自接见,那时候的毛主席已经是八十三岁的老人了,身体很难再承受高强度的外事活动,但毛主席却与他聊了一小时四十分钟。

毛主席这一次与尼克松的会面意义深远,也是向美国传递的一个信号,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图片


当时正值美国换届选举,摇摆的福特呼声很高,热人们也以为他胜券在握,但尼克松的二次中国行却改变了大选格局。最终福特败选,当选的卡特总统改变了福特的对华政策,认为中美两国建立合作关系会大大加强远东局势的稳定,是十分有利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