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8篇:不要问你的孩子是否会想家

 邓笛 2022-10-27 发布于江苏

不要问你的孩子是否会想家

桑迪·谢尔顿(美国)  邓笛/

我的女儿艾莉再过一周就要去上大学了。她的房间里堆满了大包小包,里面装的是毛毯、毛巾、衣服等生活用品。

这是她第一次要长时间地离开家,可是,她并不愿意跟我谈这件让我激动不已的事。

我说,“我会想你的。”她看了我一眼,就又埋头继续忙她的事了。我又问:“是把这些明星画像带走,还是到学校后重买?”

这回她答腔了,但很不情愿,说:“我怎么知道?”

这些日子里,艾莉大部分时间都是与朋友们在外面。昨天一整天是与凯瑟琳在一起,接着会是沙娜、克莱尔、希妮……或许最后一天会想到我。

我的朋友海伦告诉我,“我上大学前的那个月,每天都与我妈妈斗嘴。你可要有心理准备哟。”

我看着艾莉。她在厨房里为自己调了一杯冰茶。我想着说些什么有意义的温暖的话。我想告诉她我激动的心情,想说我为她即将开创自己的生活而感到自豪。可是一看到她冷冰冰的表情,我知道一旦我把这些说出口,她就会推开我扬长而去。

我们之间怎么会无话可说呢?一天晚上,我终于忍不住问她,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或者说错了什么让她生我的气了。她显出不耐烦的样子,说:“妈,你什么也没有做错。我们不是很好嘛。”我们是很好,就是有了走不近的距离了。

而在过去,我们总是有办法让我们的距离拉近。当艾莉还在蹒跚学步时,我下班后会去托儿所接她。我会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给她喂奶——我们凝视着对方,重新沟通心灵。

在她上初中的时候,当别的妈妈已在哀叹她们处于青春期的女儿与自己疏远时,我突然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法——救援突袭。我偶尔会到她学校去,然后向老师请假,将她带到某个地方去散心——有时是找一个饭馆吃顿饭,有时是一起看一场电影,还有一回我们驱车来到海边散步。这听起来,我的所为像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家长。然而,我就是用这种方法使我和我的女儿一直关系亲密,而别的妈妈与她们的女儿已经磕磕碰碰相处困难了。在那一段段时间里,我们无所不谈,我们把我们的“救援突袭”活动当着了我们俩人之间的秘密,即使对朋友和家里的其他成员都秘而不宣。

她上高中以后,我经常晚上在她熄了灯但还没有睡着的时候走进她的房间,坐在她的床沿上,她这时就会将她心中的烦恼向我倾诉:有一位老师因为她上课发言声音小就给她很低的分数,有一位男生老是想欺负她,有一个朋友开始学会抽烟了。黑暗里,她的声音显得稚嫩和柔弱。

然而我们即将分手,却说不到一起了。我真想要有一个浪漫的场面,我们一起用餐,倚在桌上说将会多么多么思念对方;我想要有含泪的微笑、苦中有甜的回忆以及教给她最后一点人生至理的机会。而艾莉,却深藏起自己的感情,把我晾在一边。我伸手触摸她的胳膊,她将身子往后缩。她拒绝我提出的每一个邀请。她躺在床上看艾米莉·迪金森的诗,好像懒得理我,直到我说我也喜欢看艾米莉·迪金森的诗,她才合上手头的书。

有人说,你与孩子的关系越密切,她越想挣脱,去塑造在这世界上属于她自己的个性。我的一位朋友就与自己的女儿有个这样的艰难时段,而如今她们又亲密如初了。她告诉我:“你的女儿迟早还是会回到你的身边的。”

“我不知道。”我说。我有时感到非常气愤,我真想走到艾莉的面前摇动她的双肩大喊:“和我讲话,否则我就不许你和朋友约会!”我有好几次几乎说出了许多母亲们说过的最糟糕的话:“想想我为你做过的一切。”

后来有一天晚上,我正在刷牙准备睡觉,艾莉走了过来。她站了一会儿,我以为她要说我刷牙的方式不当,因为近来她跟我总是格格不入。但是她说:“我想读一段话给你听。”她手里捧的是录取她的学校寄来的一本手册。“这一段是父母指南。”

她大声朗读。“不要问你的孩子是否想家,”她念道,“也许起初的几周她会不习惯,但是你不要为她担心。这是一段过度期,是非常自然的现象。经常给她写信、打电话、寄些她喜欢吃的东西……”

她的声音有些发颤,她走近我的身边,把头埋在我的肩上。我抚摸她的头发,动作轻缓,一言不发,担心只要我说一句话她就会逃走。我们久久相拥,重新沟通心灵。

我知道要安全度过母女之间的这一段隔阂期还需要一些时日。但此时此刻,我站在这里,紧紧搂着——同时也是要放飞——正努力想和我道别的女儿,我已经是满怀感激了。

曾载《家庭生活指南》(2005年第8期)等期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