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校科研没有什么“无心插柳柳成荫”(第204篇)

 邓笛 2022-10-27 发布于江苏

多年前,某个高校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举全校之力办一件大事,想在科研上有所突破,又是全校总动员,又是成立专门团队,投入了不少人力和财力,最后收效甚微,正当大家垂头丧气的时候,有好消息传来,某个不被重视的人在学校没有专门投入的情况下将这件大事干成了。于是,校领导感叹:“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我也做过这种“柳”,觉得有必要说两句。

世界上的事,总的来说还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任何一件事情获得成功,都不是随随便便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物力的投入,也有能力、效率和细水长流的积累等方面的原因。

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有些事情投入了很多的财力物力人力,但效果不佳,还有些事情没有怎么去管它们,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不过,所谓的“没有怎么去管”,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取得成绩的当事人,默默地十年磨一剑的故事,只是你不知道而已;他们没有得到专项的经费支持,不代表他们自己没有投入,只是这些投入是平时的点点滴滴,未曾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而不像那些一次性投入的项目搞得那么大张旗鼓轰轰烈烈。

这些老师大多惜时如命,又不擅长与人打交道,不愿意填表,不愿意开会,不愿意报账,不愿意拉关系,所以失掉了许多获得资助的机会。但是,当他们取得了成果,千万不要以为他们只不过是撞了大运。那是他们实实在在的成果,应该大大地褒奖他们,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静下心来,坐冷板凳,一心一意搞学问,而不是挖空心思,偷奸耍滑,走歪门邪道。

大的成就必定有大的投入,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问题是,有些事情我们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在短时间内搞大会战而取得成绩,也有些事情是需要一个人长期而孤独地打持久战才会取得胜利的,而后者由于在政策上我们无法界定所需要的成本,所以应该改事前的投入为事后的重奖。只要这些“一个人的持久战”取得了胜利成果,就应该大大地获得奖励,而且还应该弥补事前的投入,这个弥补是多少,只要想一想“大兵团作战”会投入多少就可以了。

只懂得埋头搞科研的那些老师,往往情商太低,书呆子气十足,为了科研所经历的艰辛和牺牲不是常人能够想象的,不少人在贫困中被彻底淹没了。他们自己不会为自己呼吁,而我们这些“过来人”再不为他们说话,估计也就没有什么人为他们说话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