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大家徐文兵《知己》整理笔记(5)

 背后国文 2022-10-27 发布于江苏

徐老师在《知己》这本书中讲解人体结构时,讲到了他在临床和实践中的很多新发现,也提到了现在社会上传播的很多不健康的着重方法。所以,一个好的中医会给老百姓带来福祉,但一些不良假中医为了一点利益而出卖自己的良心、道德,的确让人义愤填膺。不说他们谋财害命,但道德简直败坏到了极点,得有人管。

继续课程,关于胸膛,骨头半包裹的部位就是指胸膛。胸膛后面是十二节胸椎,胸椎各长出一对肋骨,其中十对与前面正中胸骨联合固定。有两对肋骨较短,前端不固定,游离在腹腔。腹内有横膈膜,上下分隔出胸腹,合围成一个腔体。

儿童在发育期间喂养得当、营养充足的话,胸腔容积就大,肋条就宽,肋间隙就窄。否则孩子就会显得单薄、不厚实,显出一副病恹恹的样子。

徐老师的新发现,肋骨夹角大的人,性格豁达开朗,善交际,精力充沛。而小的人,则性格细腻敏感,多疑,易受伤,但有艺术天赋。

要想肋骨变得开阔,要在十六岁前多练双杠,人为把胸廓撑大。

胸膛的正中,两乳头中间,约第四肋和第五肋间的地方有一个重要的穴位,膻中,它是心包的募穴。所谓“人活一口气”,膻中就是这口气的汇聚之处。

中医和西医都认为,胸骨下是心脏搏出血液的主动脉弓。人有血有肉、有情有义,这种情绪和情感发自内心,浅层次的情感发源于心包,高级的情感发源于心、来自灵魂深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过于亢进或过于压抑,最终往往蓄积在膻中。

关于乳房,名词不解释,

中医理论认为,人有五脏六腑,对于负责情绪变化的心包来说,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过度激烈的变化会伤心,进而影响全身气血的运行。

心包经的募穴即情绪的发源地总开关,也就是膻中穴。心包经经过乳头,在乳头上方一寸浮出体表的就是天池穴,是乳腺癌的高发部位。

中医认为,乳腺癌是情欲不遂、忧愁暗恨郁结所致。

乳腺下方是肝经的最后一个穴,期门穴。肝经的气本来上冲到此,潜行人里,不影响乳房。但是平素脾气暴躁、肝火旺的人,肝气会在此横逆或上冲,容易出现胁肋胀痛、乳房下缘憋胀、嘴苦、嗓子发干的症状。

乳房的内侧缘胸骨和肋的间隙有神封、灵墟和神藏三个重要穴位,和人的精神、灵魂直接相关。情绪的变化和受创,最终会影响人的情感和精神,这也是中医认为的由伤害心包到伤害心神的过程。

乳腺癌病灶若由乳腺外上象限转移到腋下淋巴结,中医则认为这是由心包经的天池穴转移到了心经的极泉穴。

从组织解剖学来看,乳房不过是由脂肪、淋巴管和血管等物质构成的;而从中医的角度看,物质背后有能量的推动,气的背后有精神指引方向。仅仅从物质层面理解乳房疾病是远远不够的,关注精神和心理健康才是预防和治疗乳腺癌的正确方向。

关于心口窝。前胸正中是胸骨,胸骨柄的末端长有软骨,西方人叫剑突,中国人称为蔽骨。蔽骨和肋骨合围而成的这个地方,就是心口窝。

剑突下面是肝脏的左叶,肝脏位于右胁,被肋骨保护着,但甩了个尾巴在心口窝。从古至今,这里都是禁针的地方。除非经过特殊训练,且让患者摆出特殊的体位,否则不可进针。心口窝的左侧是脾脏,上面是心肺,下面是横结肠和胃,不能不说这是个要害部位。

古人之所以把这个地方叫作心口,是因为他们超越了物质层面去认识人体,发现这里是心气出入的地方。心口窝藏着一个大穴,巨阙穴,它是心的募穴,属于任脉,在剑突下一寸处,是心气汇聚的地方。

膻中穴是心包的募穴,影响心脏的功能和初级情绪变化。巨阙穴更高级,影响感情和心神。简单来讲,内在心理情感活动、病理的变化最早可以通过这里体现。

块垒就是堵在心口窝那种沉重、郁闷、压抑的感觉,是身心同病。无论是块垒还是硌硬,都是病,得治。

人体的五个窝,腋窝、肘窝、心口窝、腘窝、大腿窝,都容易窝藏邪气,积攒痰浊瘀血,心口窝尤其如此。预防出现心结、块垒的方法很简单,不光是生气,郁闷、难过、沮丧的时候都不要吃东西,此时吃下去的东西一般都会堵在心口窝。

中医把心结称为“伏梁”、“小结胸病”、“心下痞”。痞同否,有上热下寒、阴阳隔绝不通之意。中医治疗心下痞,根据郁结的程度轻重及寒热属性不同,可以用伏梁丸、小陷胸汤、泻心汤一类的中药方剂治疗,也可以用针刺、艾灸点穴的方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催吐,块垒俱消。

关于心窍,心窍俗称心眼儿。

中国人善于用有形的躯体代指无形的心理,比如用“聪明”,即七窍的通达。代指大脑、心灵活动的高级。而心窍的具体含义,指实体心脏的内部腔道。

正常人的心脏应该有六个窍道,二个负责内部沟通,四个负责对外交流输出或回流。

 关于骬,就是蔽骨。中医称之为HE骬,西医称为剑突。骬为骨骼名,《释骨》中有:“蔽心者曰HE骬、曰鸠尾、曰心蔽骨、曰臆前蔽骨。”除了指有形的骨骼, 骬还指能量聚集的地方,是经穴的别名,即鸠尾。更重要的是,中医认为,HE骬的有无、大小、长短对人的情绪、心理、性格都会有影响。

中医认为,蔽骨是用来遮蔽、隐蔽、保护心气和心神的,中医把心口窝看作心气和心神汇聚的地方。那么有蔽骨的人就如同有了护心镜,心理素质就好,脸皮就厚,不容易被外界琐事、悲情干扰。相反,没有蔽骨的人就比较脆弱、敏感,容易受外界干扰,要么频频受伤害,要么就离群索居、孤芳自赏。所谓“HE骬无者心高”(眼高)。

临床上碰到没有蔽骨的人往往是焦虑、抑郁、躁狂或失眠等精神方面疾病患者,我多建议他们在胸前佩玉。后来发现,经过中医治疗以后,特别是通过针刺、艾灸打通任脉以后,很多成年人会长出蔽骨,原来多疑、敏感、易激怒的性格也随之改变。

有蔽骨的人,蔽骨下方就是鸠尾穴;没有蔽骨的人,外来邪气聚于心口窝。中医把胸骨柄末端称为鸠尾穴。

如果说中医学不重视形体解剖那就是大错特错了,真正的中医是基于形体,追求形而上的真理,活人和尸体毕竟不同。

基本就是抄书抄书抄书了,抱歉抱歉!

以上为第五部分整理内容,如有侵权,请速告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