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从化学结构上看盐酸去氧肾上腺素与其他α1肾上腺素激动剂的区别
2022-10-27 | 阅:  转:  |  分享 
  
从化学结构上看盐酸去氧肾上腺素与其他α1肾上腺素激动剂的区别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α1-AR)是临床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之一。近年来,随着
围术期容量治疗研究的深入,围术期容量管理由开放性或限制性补液策略转变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策略。与此同时,仍有部分患者需要给予α1-A
R以维持适当的血管张力,达到维持血压和器官灌注的目的,并且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基础上限制性液体管理,改善患者的术后转归。肾上腺素能受
体亚型及其作用肾上腺素能受体亚型包括:α肾上腺素能受体,β肾上腺素能受体和血管的多巴胺受体(DA),各自分布的部位和作用有所不同。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区别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基本化学结构式为β-苯乙胺,由苯环、碳链和氨基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的
氢被不同基团取代后,产生不同化学作用。3,4位羟基数量决定α和β受体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苯环上3,4位羟基数量越少,对α、β受体的作用
越弱,持续作用时间越长。因此,原则上儿茶酚胺类对α、β受体的作用强于非儿茶酚胺类,持续作用时间短于非儿茶酚胺类。比如去甲肾上腺素作
用强于去氧肾上腺素,作用持续时间短于去氧肾上腺素。N基上取代基团决定α和β受体的选择一般认为,取代基团从甲基(-CH3)到叔丁基(
-CH(CH3)3)对β受体的激动作用逐渐加强,而对α受体的作用趋于减弱。比如,去甲肾上腺素的一个氨基氢被甲基(-CH3)取代形成
肾上腺素,因此肾上腺素对β受体的那个强于去甲肾上腺素;若被异丙基(-CH2(CH3)2)取代形成异丙肾上腺素,则为纯β受体作用,而
无α受体作用。去氧肾上腺素虽然氨基上的氢被甲基(-CH3)取代,但由于苯环上4位缺少羟基,仅保留对α受体作用,对β受体无明显作用。
碳链α碳原子上氢被甲基取代苯环和氨基间的碳链长度以两个碳原子为最佳,如果α碳上的一个氢被甲基取代,则由苯乙胺类变为苯异丙胺类,其外
周肾上腺素受体激动作用减弱而中枢兴奋作用增加,不易被单胺氧化酶(MAO)破坏,稳定性增加,作用时间延长,在神经元内存在时间长,促进
递质释放(具有间接激动作用),如麻黄碱和间羟胺。甲氧明虽然也被甲基取代,但由于苯环上2,5位上各有一个-OCH3基团,因此略有差异
。具有间接作用的药物(如麻黄碱和间羟胺),由于为大量释放神经元存储的去甲肾上腺素起作用,最大的危险是诱发高肾上腺素能状态;但当去甲
肾上腺素储存耗竭时,这些药物便丧失其作用。利血平耗竭神经元内的去甲肾上腺素,长期使用会使受体上调并诱发“去神经高敏”状态,这时使用
间接作用的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物显示其作用减弱。从结构上看,去氧肾上腺素与其他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的区别为,去氧肾上腺素为纯α受体
直接激动剂:1一般来说,儿茶酚胺类对α、β受体的作用强于非儿茶酚胺类,作用持续时间短于非儿茶酚胺类;2儿茶酚胺类中,异丙肾上腺素和
多巴酚丁胺氨基氢被大基团取代,因此无α受体激动作用;肾上腺素是去甲肾上腺素氨基氢被甲基取代,因此较去甲肾上腺素β受体选择性增强;多
巴胺α、β受体选择性与其剂量有关;3非儿茶酚胺类中,去氧肾上腺素、间羟胺苯环上有一个羟基,其作用强度基本相当,强于麻黄碱和甲氧明(
这两个药物苯环上无羟基);去氧肾上腺素苯环上仅3位上有一个羟基,因此仅保留对α受体作用,对β受体无明显作用;间羟胺在神经元存在时间
长,促进递质(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因此具有较弱的β受体作用;与去氧肾上腺素相比,间羟胺、麻黄碱、甲氧明由于碳链上α碳原子上氢被甲基
取代,因此对受体作用还有间接作用(甲氧明除外),且作用持续时间延长。参考文献1.杨宝峰,陈建国.药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15.2.赵俊.中华麻醉学[M].第2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6013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