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该早读《道德经》

 土而不渣 2022-10-27 发布于重庆
我没有直接去读《道德经》原文,而是对照着白话文及解析看完了道德经。算是粗略的翻了一遍。读完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不想再说话。在老子伟大的智慧面前,我知道的太少,说即是错。哪怕偶尔说对了一句却仍是对老子的话语重复。过去不自知,总以为参悟了一些东西,没曾想两千多年前早就有人说过了。
《道德经》是文化的道。哪怕只是读了一遍,我顿时觉得我之前所看的很多知识、道理、文化等都可以从这里找到出处。它就像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书,后世对他不断的解读,才演化出了不同的内容。无论后世怎样长篇大论地说,无非是想用通俗的语言解释给天下人。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注解,便就形成了百家齐放,姹紫嫣红的两千多年文化果实。根,依然深扎在此。明白此理,读书似乎就找到了捷径。与其读很多很多书,不如好好读这一本书。它如同“道”,生一生二生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人生阶段,看这本书都将有不一样收获。我读的是原文对照的解读版,明显感觉作者有些时候的解读也不够深,或者片面,与我看见的不一样。也翻过《老子译传》,也翻过小视频讲解,同样的一句话也是不同人的解释不一般。这里面有对两千多年前文字用意的考究,也有对自己觉知的不同程度反映。同样一本书,实在是可以千人千面。它比“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更加深刻,他让人读到的是自己的时空。读完此书,再无争论。你所见的世界是你自己的,他之所见未必不如你,各有局限各有所长罢了。
社会与人的发展也有既定规律。老子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就是在讲本来社会可以无为而治,结果我们不断有为,便生出了德治、仁治、义治、礼治及法治等等,人类的行为越来越需要外部力量的约束。这正是混乱的表现。两千多年前老子就预见到人类的发展。不过最终我们还是会回归道。正如宇宙不断膨胀,最后也要冷却下来收缩回奇点。人本身的成长如此。小时爱睡觉,会走路会跑了就闲不住,有本事了就爱瞎折腾。随着岁数越来越大也就越来越安静,知天命而耳顺了。越早懂得这个道理,就明白不妄做的重要性。无为,顺势而为,一切都有时数命数。
……
就是一遍,懵懵懂懂,也似乎认识了属于自己的时空原点。知识有一个原点,身体有一个原点,性格有一个原点……似乎我们最终都会属于某一个特定的状态,只是暂时我们还没有完全觉知觉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