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喜忧参半的桃李面包,如何打破净利持续下滑的桎梏?

 食评方 2022-10-27 发布于四川

10月26日晚间,素有“面包第一股”之称的桃李面包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桃李面包”)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

桃李面包第三季度报告截图

今年第三季度,桃李面包实现营收18.22亿元,同比增长5.6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为1.32亿元,同比下滑达到33.88%;扣非净利润为1.46亿元,同比下滑22.77%。前三季度,桃李面包共实现营业收入达到50.28亿元,同比增长7.8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9亿元,同比下滑13.8%;扣非净利润为4.87亿元,同比下滑7.29%。

桃李面包官网

值得一提的是,从总体营收规模来看,这也是桃李面包首次在前三季度营收突破50亿元大关,但若按单季度看,桃李面包已经连续7个季度净利润和净利率呈现下滑态势。显然,摆在桃李面包面前的,除了在规模层面稳步增长之外,如何扭转这种净利润下滑局面,也是当务之急。

前三季度依旧增收不增利

桃李面包作为一家主要经营面包及糕点、月饼,是一家致力于烘焙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的综合性公司,面包始终是它的主要营收来源。

今年前三季度,桃李面包的面包业务实现营收48.5亿元,占总营收的96.47%。粽子、月饼及其他品类分别实现营收1330.77万元、1.41亿元和2304.12万元。

而从区域上看,桃李面包的发家之地东北地区依旧是其主要“战场”。前三季度,东北地区为桃李面包贡献了22.28亿元的营收,占到总营收的44.32%。当然,桃李面包在东北地区的经销商数量也是最多的,为274家。

此外,华北和华东地区的占比也不小,分别达到了11.23亿元和14.42亿元,上述三大区域合计就贡献了桃李面包95.34%的营收。

要知道,早在2015年上市之后,桃李面包便开启了“南下”之路,先后在华南、华东、西南等地布局了多家工厂,时至今日,桃李面包在其余四大区域市场的表现依旧平平。今年前三季度,桃李面包华中、西南、西北和华南的销售规模仍相对偏小,分别仅为1.48亿元、5.89亿元、3.3亿元和3.93亿元。

而这种品类和市场分部都不均匀的局面,也为桃李面包的业绩增长形成阻力。

桃李面包最近几个季度业绩表现(东方财富网)

根据桃李面包此前发布的2021年一季报、中报、三季报、年报、2022年一季报和中报,桃李面包的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0.31%、7.32%、6.67%、6.24%、9.43%、9.06%;净利润却分别同比减少16.42%、11.8%、17.16%、13.54%、2.8%、2.9%。

算上今年第三季度,桃李面包已经连续7个季度增收不增利了。其毛利率和净利率更是从2020年第三季度的30.27%和15.69%分别下滑至23.9%和9.74%。

如何打破“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从梳理桃李面包近几年的业绩会发现,桃李面包之所以深陷“增收不增利”,其关键在于其“南下”策略目前尚未见到成效。而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也相对比较复杂。

首先,从赛道上来说,全国已有超过23万家烘焙企业,市场竞争程度可见一斑。再加上南方市场有达利美焙辰等一系列强势品牌林立,还有包括元祖股份等各种连锁烘焙品牌,留给桃李面包“见缝插针”的空间本身也越来越小。

“打铁还需自身硬。”

桃李面包要想“啃”下华中、西南、西北和华南这几块硬骨头,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桃李面包产业分布(官网截图)

首先从供应链上来说,桃李面包虽然在全国已有20个生产基地和37家子(孙)公司,但并不能满足桃李面包当下的经营业态。这也导致了桃李面包的子(孙)公司中,大部分位于南方市场的不仅规模小,还有多家处于亏损状态。

此外,近几年来,配送费在桃李面包的销售费用中的占比,近年来一直在50%左右,且呈现了逐步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在短保盛行的当下,在配送层面也给桃李面包造成不小的压力。比如在今年7月,有投资者提问“公司很多新产品只有哈尔滨有售,像奥利奥雪面包、红丝绒蛋糕、奥巧蛋糕杯、生巧大福,青岛即墨工厂为什么不生产?”对此桃李面包董秘回复为:“雪面包、红丝绒咸乳酪蛋糕、奥巧蛋糕杯等均为冷藏品,公司后续将逐步在满足相关生产条件的工厂进行投产试卖。”

而从终端层面说,虽然桃李面包宣称在全国有超30万个终端,并与永辉、华润万家、家乐福、沃尔玛、大润发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随着公司对南方市场的拓展,公司与该地区的知名连锁超市如:步步高、人人乐、新华都、佳世客、嘉荣超市等新建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为公司加快全国市场的拓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也正因如此,随着消费业态的转变和零星疫情影响,大型商超客流量的下滑,也势必会拖累桃李面包的终端动销。

此外,从经销商质量上来说,桃李面包在“兴新”市场的经销商质量也并不高。以今年前三季度为例,桃李面包在东北地区的经销商户均销售额高达813.25万元/家;而在华南地区仅为770.5万元/家,西南地区更是仅有494.73万元/家,差距不言而喻。

从另一维度上来说,桃李面包在西南、西北、华南和华中地区的经销商数量分别仅为119家、66家、51家和34家。显然,经销商数量越少,对于企业来说仍旧需要投入必要的服务和支持力度,单薄到每家经销商上的维护成本也就越高,进而吞噬企业的净利润。

与此同时,桃李面包也在持续加大产能和供应链体系建设,比如在今年8月6日,桃李面包新疆工厂正式落成投产,但这些持续性的投入到见到收益,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实现,只不过在这一过程中,桃李面包依旧需要面临和同类型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

因此,桃李面包要解决增收不增利的难题,除了需要逐步完善自身供应链体系之外,还需要积极培育新开发市场的经销商不断成长,加快空白市场的开发和下沉力度,否则在其他品牌捷足先登之后,桃李面包只会越来越难。

· END · 

声明:本平台推文旨在分享交流,不作投资建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