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泉县置县时间考

 和和乐306 2022-10-27 发布于陕西

汉阴退休教师陈世奎

1990年《石泉县志.第一章建置》:

“夏代,石泉属梁州。商代属庸国。春秋时,庸国被夹于楚、巴、秦3个大国之间。春秋鲁文公十六年(前611),楚、巴、秦灭庸,石泉归属楚国。秦更元十三年(前312),秦败楚于丹阳,取汉中,石泉成为秦楚争夺的交锋之地。后石泉归属秦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划汉水中、上游为汉中郡,辖西城等6县。石泉属西城县。”

“南北朝时期,中国呈分裂局面,郡、县朝设夕废,统属复杂。南朝宋初(约420),改晋昌郡为新兴郡,后又改名魏兴郡。当时,今石泉东南部属安康县,西北部置长乐县,属魏兴郡所辖。北魏时,宣武帝正始二年(505),在原梁州东部,分设东梁州,治所设在金城(今池河镇)。下设直城县(今石泉东北部,县治在池河老街)、安康县(今石泉东南部)、永乐县(原长乐县,今石泉西北部)。西魏时,废帝元年(552)因永乐县城南有石泉数眼,泉水清冽,四时不涸,因将永乐(今石泉西北境地)改名石泉。当时,今石泉南部属魏宁县,县城在梅湖(今喜河街);东北部属直城县;东南部属安康郡的宁都县。隋代初,撤销直城县,辖地并入石泉。当时石泉县,辖今石泉、汉阴2县北部。宁都县于隋大业三年(607)改称安康县。”

读本章建置,对建置有点迷惑而存疑,疑而无解,遂自解惑,写一点点简介。

查阅了如下古籍:

《二十四史》及《尚书》、《逸周书》、《春秋左传》、《战国策》、《竹书纪年》、《山海经疏证》等等;还有《晋太康三年地记》、《广舆记》、《华阳国志》、《通典》、《元和郡县图志》、《括地志》、《广释名》、《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文献通考》、《续通典》、《方與览胜》、《方與胜略》、《三秦记》、《关中水道记》、《陕西與程考》等等;还有《大元一统志》、《大明一统志》、汉中与兴安府志以及各县县志,《郧阳府志》及《竹溪县志》等,还有楚国《楚纪》、《楚汉疆域志》、《楚国八百年》等。手头缺书时,在家可进入《中国国家图书馆网》免费阅读,如今古籍图书数字化,极大地为读者提供了方便。

古籍数字化,获益之人当然有我。我会使用电脑,进入国家图书馆网我便是常客。还会维修电脑,为我工作的小镇义务维修电脑十多年。退休后,正好利用电脑阅读古籍。

于是把石泉县的历史资料汇集起来,不知道用什么标题好,就取了一个超出我能力标题《石泉县置县时间考》,其实只是把资料汇集在一起而已,不妥之处,恳请大师斧正,大家补充,集思广益。

一、黄金县属安阳县地

公元267年,分益州置梁洲,魏兴郡安阳县地所置黄金县,隶梁洲。

1.《晋书.地理志》记载:“泰始三年(267),分益州,立梁州于汉中,改汉寿为晋寿,又分广汉置新都郡。梁州统郡八,县四十四,户七万六千三百。汉中郡秦置,统县八,户一万五千。南郑、蒲池、褒中、沔阳、成固、西乡、黄金、兴道。”

2.唐代杜佑的《通典.卷一百七十五 州郡五古梁州》记载:

“黄金,汉安阳县。故黄金城在县西北八十里,张鲁所筑。南接汉川,北枕古道,险固之极。西魏置今县(黄金县)。”

3.《旧唐书 > 志第十九 地理二》:

洋州:

西乡,本汉成固县地,蜀立西乡县,后魏于此置洋州,以水为名。黄金,汉安阳县地,属汉中郡,后魏置黄金县,水名也。

金州:

隋西城郡,武德元年改为金州,领洵阳、石泉、安康等县。其年,割洵阳、驴川二县置洵州,领三县。又置西安州(安康县)。又立宁都、广德二县隶西安州,为直州。三年,金州置总管府,管金、井、直(安康)、洵、洋、南丰、均、渐、迁、房、重、顺十二州。七年,废洵州,以洵城、洵阳、驴川三县来属。贞观元年,废直州,又省宁都、广德,以安康来属,仍省驴川县。八年,省洵城县,又以废上州之黄土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安康郡。至德二年二月,改为汉南郡。乾元元年,复为金州。旧领县六,户一万四千九十一,口五万三千二十九。天宝,户九千六百七十四,口五万七千九百八十一。在京师南七百三十七里,至东都一千七百里。

石泉,隋县。圣历元年,改为武安。神龙初,复为石泉。永贞元年,省入汉阴县,复置。

汉阴,汉安阳县,属汉中郡。晋武改为安康,置安康郡。隋改为县。武德元年,置西安州,立宁都、广德二县。改西安州为直州。州废,省宁都、广德二县入安康。至德二年二月,改为汉阴县。

4.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洋州“元领县五,今三:兴道、西乡、真符。二县废:洋源(入邻近县)、黄金(入真符县)。”

“洋川五县:西乡、兴道、黄金、洋源、华阳。”

5.《宋朝事实.卷十八·升降州县》“乾德四年,省黄金县入真符县。”

小结:

1.黄金县,夏代属安康诸侯国地与夏代褒国接壤;商朝庸国据有其地仍与褒国接壤;西周到春秋为庸国地与褒国交界;春秋中庸国被灭、褒国消失;战国又属楚汉中与秦国南郑交界之地;战国秦国在公元前312年攻取楚汉中,此时已为安阳县地,合并南郑置秦国汉中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秦朝汉中郡,属安阳县地;刘邦为汉王时为安阳县地;两汉属于汉中郡安阳县地;建安二十年(215)后属西城郡安阳县地,三国属刘备、诸葛亮驻军之地,蜀汉刘备与魏国曹氏争夺之地。966年乾德四年,省黄金县入真符县。

2.黄金县置县时间在太康元年之前,故属于安阳县,黄金县从此划归洋州。

3.黄金县属安阳县地,可定位石泉县所属,非西城县地。

4.安康县名称:280年改名安康县;618年武德元年安康县为西安州,立宁都、广德二县隶西安州,为直州(因其位置重要,朝廷直管。旧子午道、汉江几百里,水陆通道)。627年贞观元年,废直州,又省宁都、广德,为安康县。

5.金州名称:隋西城郡,618年武德元年改为金州;620年武德三年,金州置总管府管十二州。742年天宝元年,金州改为安康郡。757年至德二年二月,安康郡改为汉南郡(今安康市)。758年乾元元年,复为金州。

二、石泉县置县时间

安阳县地首先分出了黄金县,后安阳县更名安康县。十六国时期,从安康县分出长乐县(石泉县)与魏宁县。其历史沿革:

1.无石泉县时期,地先属汉中郡安阳县地。两汉均有安阳县,东汉魏整为安阳长(《石门颂》)。汉末,曹操分安阳县西城县置西城郡。

2.汉建安二十年(215)七月至建安末(220年),属西城郡安阳县地,申仪为西城郡守;

3.建安末(220年),申仪偕西城郡降曹丕魏国,西城郡改魏兴郡,至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属魏兴郡安阳县地。有荀勖与郤正为安阳令(《三国志》)。

4.公元280年,即晋武帝太康元年平吴,国家统一,期望国家“安宁康泰”,安阳县改名安康县,至十六国时期,四川成汉据有益州之地(包括梁洲),“晋永和三年岁在壬戍而降晋(《晋书地理志》)”即公元347年,晋收复益州和梁洲,石泉县地属魏兴郡安康县。

5.公元347年,“桓温平蜀之后,以巴汉流人立晋昌郡,领长乐(石泉)、安晋、延寿、安乐、宣汉、魏宁(石泉喜河镇)、新兴、吉阳、东关、永安十县。(《晋书地理志》)”石泉始置县。

6.由此可知:

(1)石泉县置县背景为“桓温平蜀之后”。

(2)石泉县最早置县在公元347年,分安康县地置长乐县。

(3)西魏废帝元年(552),长乐县改名石泉县。

三、石泉县地变迁

《陕西南山谷口考》:“正南通兴安,出郧襄,其东南抵商州,连楚豫。其西南毗汉中,道陇蜀。昔年”

今石泉县地与明代之前大不同。明代将旧汉阴县的池河与喜河镇划归石泉县。

1.唐代石泉县地

石泉县地主要在马岭关以西至饶峰关,饶峰关以西为黄金县地。

《宁陕县志》:“乾隆四十八年(1783),北拨长安县山地500里(华里,下同),西北拨盩厔县山地150里,南拨石泉县山地50里,东南拨镇安县山地110里,西南拨洋县山地40里设置五郎厅。”

乾隆五十三年《兴安府志》引《寰宇记》长乐,“石泉县在金州西南三百二十里。”这是北宋金州到石泉县城的路程。

2.清代石泉地

《嘉庆长安县志》记载:

长安县在乾隆时划拨宁陕后,“南至宁陕厅界七十里,至宁陕厅治五百六十里。”

划拨宁陕之前:“正南微西至石泉县界四百三十里。”

唐长安县,“南至金州石泉县界四百三十里。”“自界首至金州二百五十里。”

宋,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县,“南至金州石泉县界四百三十里。”

金,“南至金州石泉县界四百三十里。”

元,“南至兴元路金州界四百三十里。”

明,“南至兴安州石泉县界四百三十里。”

《石泉县志》:1958年5月1日石泉县到宁陕县正式通车,全程71千米。

清代乾隆五十三年《兴安府志》到石泉县路程:

“汉阴县在州西一百五十里,(兴安府)西至石泉县二百八十里(汉阴县池河镇已经拨给石泉,比唐代减少40里)。(石泉)治所在府西北二百七十里(水路五百六十里)。

(石泉县)东至安康县界(西城县与汉阴县合并为安康县)五十里,西至洋县界七十里,南至西乡县界九十里,北至长安县界一百二十里(此时已拨给宁陕50里)。”

3.新旧子午道分属石泉与汉阴。

《三秦记》曰:子午长安正南山名,秦岭谷一名樊川,余按今洋川东百六十里,有子午谷。郡县志曰:旧子午道在金州安康县界,梁将军王神念(451年-525年)以缘山避水,桥梁百数,多有毁坏,乃别开干路,更名子午道,则今路是也】不过十日可到长安。

旧子午道,王莽修复并命名子午道,江口沿旧道通西城县,又通汉阴县池河,翻凤凰山大垭子经磝头,到汉阴县城。今存古地名:幺铺子,天鹅抱蛋,金马下鞍,大垭子,龙王沟等。

新子午道,王神念所开,经江口到石泉县地(北50里划拨宁陕),到石泉饶峰关,入洋川,唐代称为“荔枝道”,为杨贵妃输送荔枝的快速干道。

4.宋金在石泉饶峰关大战

《资治通鉴卷.宋纪一百十二 绍兴三年金天会十一年1133年》记载:

将领:王彦,金州、均州、房州安抚使,知金州(今陕西安康)。吴玠,明州观察使、陕西诸路都统制、秦凤路经略使。

“金州之西有姜子关(江口),乃承平时商旅由子午谷入金、洋之路。金(兵)声言取姜子关路(旧子午道)入汉阴县(池河),故(王)彦颇分兵守之(旧子午道),既而完颜杲自上津疾驰,不一日至洵阳境上,召汉阴统制官郭进,以三千人乘流夜发(沿汉水),遇于沙隈。金人舍骑来攻,战十合,金人见进军少,晡时,步卒并进,尘埃蔽日,进力战,败死。彦曰:“敌所以疾驰者,欲因吾粮食以入蜀耳。”即尽焚储积,退保石泉县。金人入金州,彦退趋西乡。会浚遣干办官甄瑶持手书督彦清野中会,遂逾西乡。”

4.池河与直州

北宋的《太平寰宇记》:池河镇属于汉阴县地。“直水(池河),源出永兴军干祐县弱岭姜子关,经县理西(汉阴县城西方),又南注于汉,北流当终南山子午谷路是也。”

乾隆五十三年《兴安府志》引《通志》“安康即汉安阳县。安阳在汉阴西二十四里。”《兴安府志》记北周直城,引《通志》“直城,金城郡,故城在今汉阴县西。”《府志》引《环宇记》“安阳故城在汉阴县西二十四里,敖口东十里,汉江之北。”引《水经注》“汉水东历敖头,魏兴安康县治。”引唐代《元和志》“梁门山,在县东八十里,梁将王神念开拓州境,以梁门为之门,月川水出此”这都是南宋以前的汉阴县城位置。

《五代志》:“金州安康縣,蕭詧改直州。”

《新唐书卷四十 志第三十地理四》:“石泉,(中下,圣历元年曰武安,神龙元年复故名,大历六年省入汉阴,永贞元年复置)。汉阴(中下,本安康。武德元年以县置西安州,并置宁都、广德二县。二年曰直州。贞观元年州废,省宁郁,以广德入安康,来属。至德二载更名。西有方山关,贞观十二年置。月川水有金)。”武德二年把安康叫直州,直州即安康。《舆地广记》:“至德二载以安禄山姓改为汉阴县”。

“永徽令(唐高宗李治)。二万户已上为上州。至显庆元年九月十二日敕。户满三万已上为上州。二万已上为中州。先已定为上州中州者。”

《唐会要卷七十一州县改置下》:“石泉县,圣历元年(698),改为武安县,神龙元年(705)改为石泉县,后废。贞元元年十二月(805),刺史姜公辅请复置。从之。”

《太平寰宇记》:“石泉县,西南约三百里,旧六乡,今五乡。本汉西城县地,梁武帝立晋昌郡,治王水口,夏侯道迁以梁州入魏,移晋昌郡于所领长乐县东阳村,即今石泉县理是也。永贞元年(805)金州刺史姜公辅奏:本州先废石泉县以地并入汉阴,山谷重阻一千余里,来往输纳,民不为便,请复旧所。诏许之。汉水在县东百步,王水口在县西八十里。”可见,当时石泉县与汉阴县合并,面积之大。

5.唐宋安康、汉阴县城

汉阴县城从唐至德二载(757)至宋皇祐二年(1052)在汉阳坪邻居石泉咀,汉阳坪与石泉咀本为汉阴县城,明代以社溪(藕溪沟为界)将汉阳坪与石泉咀分为两县之地。1054年汉阴县城迁到漩涡镇米家庄(方家牌楼附近),北魏在此置魏明郡,短时即废。北宋在此建汉阴县城,汉水之北而名汉阴,阳位阴名,将旧汉阴城改名汉阳镇即汉阳坪与石泉咀,阴位阳名,特取反位而名。1132年金兵自洵阳侵金州,汉阴县治匆忙中从漩涡方家牌楼附近,迁移到月河新店今老县城。

安康县城在石泉咀汉江对面冉家坝,方家牌楼沿汉江上(西)到冉家坝二十四里;敖头即(磝头),喜河电站北坝基所占山包,旧子午道必经之路,磝头沿江上十多里有“蛤蟆滩”,滩北上山即方山关今三台寨;沿江上有千渡、莲花石、池河,均在汉阴县境内。

《元和郡县图志.卷逸文卷一.山南道》:“方山关,在县(安康县)西三十二里。贞观十二年置,北阻方山,南临汉水(磝头到蛤蟆滩一段),当东南驿路(杨子明沟子午道路)《纪胜金州》。”“磝头戍在旧县(安康县)治西。宋元嘉十一年,氐王杨难当陷汉中。宋将萧承之自襄阳缘道收兵,进据磝头。难当焚掠汉中,引众西还,是也。”

《水经注》杨守敬(清地理学家)按:“《地形志》,安康有直水。今曰迟河,出长安县腰竹岭即子午谷岩岭也。《史记 索隐》引《三秦记》,正南谷名子午。颜师古曰,旧子午道在金州安康县界。《元和志》,在长安县南百里。子,北方也,午,南方也,道适南北,因名子午。安康与长安南北相对也。”

6.魏宁县(今石泉县喜河镇)地划拨石泉县

(1)分安康县置魏宁县。

魏宁县,清代民国名梅湖镇,解放后改名喜河。石泉咀到故梅湖街公路十公里。

宋代,石泉的喜河与池河镇都属于汉阴县。

安康县城在冉家坝,唐玄宗后期,杨国忠为丞相,报喜不报忧,安康县城可能水毁,未上报,迁县城于社溪口(汉阳坪与石泉嘴本为一地),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唐肃宗讳安禄山,改有“安”字地名,安康县改为汉阴县,水南为阴。

石泉咀属石泉县喜河镇,宋代属汉阴县城。县治东迁江北米家庄(方家牌楼附近)保留汉阴名,原县城地改为汉阳镇,石泉咀应属汉阳镇,地下有碑,明代存石泉,属县长甄履与刘县长的德政碑,记载大水漂没汉阴县城与新建汉阴县城之事。

《随书.地理志》“西魏析置魏宁县”;《通志》“魏宁在今石泉界。”

清.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魏宁废县在县西南。西魏析石泉县置,属魏昌郡。后周仍省入石泉县。”宋《续通典》“石泉县,宋仍唐旧。”可见,顾祖禹“西魏析石泉县置”有误。

《历史词典》有:魏宁县西魏废帝元年(552)分石泉县地设置,故址在今石泉县东南45公里喜河街,北周天和三年(558)撤销。沿袭了顾祖禹的说法。

宋代的汉阴县城石泉咀,应当在明代划拨石泉县。

石泉县地域变化:北拨50里于宁陕,东南增加池河与喜河镇。

四、置石泉县之前地属安阳县

石泉县分安康县地所置。之前,属安阳县地。

1.《楚汉疆域志》考证,汉王刘邦的汉中郡十二县为:西城阳,南中,房陵,安阳,成固,沔阳,锡,武庸,长利

西城(今汉滨区)为汉中郡治。

秦末汉中郡十二县,安阳县为其一,安阳县地包括石泉县地。

2.刘邦建立汉朝,汉中郡有安阳县

《汉书卷二十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汉中郡,秦置。莽曰新成。属益州。县十二:西城;旬阳,北山,旬水所出,南入沔;南郑,旱山,池水所出,东北入汉;褒中,都尉治,汉阳乡;房陵,淮山,淮水所出,东至中庐入沔,又有筑水,东至筑阳亦入沔,东山,沮水所出,东至郢入江,行七百里;安阳,谷水出西南,北入汉;在谷水出北,南入汉;成固,沔阳,有铁官;钖,莽曰钖治。武陵,上庸,长利。有郧关。”

3.后汉汉中《石门颂》有安阳长魏整。汉末建安二十年曹操分安阳、西城县置西城郡,有安阳县。

3.秦朝汉中郡十二县,有安阳县。

4.秦国公元前312年置汉中郡,十二县,有安阳县。

5.公元前312年前,楚国上庸六县,有安阳县(《史记.楚世家》)。

2022年10月22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