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昌硕画墨竹,满纸生风

 远山天共色 2022-10-27 发布于福建

图片

吴昌硕 竹石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吴昌硕所作花卉木石,笔力老辣,气势雄强,长跋行气紧凑,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虚实相生,主体突出。其画作体现出的气魄、速度与力度,为其几十年诗书画印勤学苦练积累而成,后人难以逾越。

图片

吴昌硕 竹石

吴昌硕常说:“我生平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也曾在题画诗里说“离奇作画偏爱我,谓是篆籀非丹青”、“画与篆法可合并,深思力索一意唯孤行”。吴昌硕把诗、书、画、印融合为统一的艺术语言,从金石遗产中历练出古拙的笔墨表现力,创造出一个全新的、雄放的画风。

自古以来,梅与竹素有关联,“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梅竹松”被颂为“岁寒三友”,古人伏案读书作画,窗外竹梅相映,间或有虫鸣鸟叫,静谧怡人的环境下,常能令人灵感泉涌。作为文人画家的吴昌硕,除了爱梅之外也十分爱竹,早年在安吉开辟的芜园内就栽有数株修竹。他爱梅的坚强不屈,也爱竹的高风亮节。竹子的枝干直立有节,枝叶挺劲恬利,极类似我国书法的笔划。用毛笔作画,可一笔一段竿,一笔一个节,一笔一段枝,一笔一片叶,整个画面全用一笔一气呵成,所以古人称画竹为“写竹”,这是因为画竹与汉字书法的笔意和妙趣极为相通,吴昌硕更是把这种“以书入画”的形式发挥到了极致。

图片吴昌硕 竹犬图

吴昌硕画竹是久负盛名的,其笔下的花木竹石一扫清末文人画纤弱荒寂的情调,洋溢着蓬勃的生机和宏大的气势。吴昌硕画竹,笔下墨浓如漆,劲笔横扫,重叠飞白,正如他论画所讲的“作画时须凭一股气”、“苦铁画气不画形”,他在画案前未曾下笔,却已是胸有成竹,画笔落处可谓笔随心行,心随神往,心力所至,一气呵成。

吴昌硕画竹主要用“金错刀法”,直落中锋,劲如刻铁。在他的笔下,“个字”、“介字”等程式化表现竹叶手法难得一见,枝干以纵向取势,竹叶则横向取势,满纸生风,凛凛袭人,具有动人心魄的气势。

图片

吴昌硕 墨竹图

图片

吴昌硕 立石丛竹

图片

吴昌硕 风竹图

图片

吴昌硕 风竹翩翩倚寒碧

图片

吴昌硕 修竹图

图片

吴昌硕 墨竹

图片

吴昌硕 虚心直节

图片

吴昌硕 兰竹图

此画中以遒劲质朴、老辣酣畅的笔触写竹几杆,枝叶婆娑间,似传出爽爽秋风之声,颇有金错刀的金石气韵。右下方绘一方山石浑穆凝重,几簇兰花格调清雅。整体画面下笔如急风骤雨,色酣墨饱,布局重整体,尚气势。吴昌硕常说:“奔放处离不开法度,精微处照顾到气魄”,因此他的画中一笔一画,一枝一叶都匠心独运,配合得宜。

图片

吴昌硕 梅竹图

图片

吴昌硕 墨竹

图片

吴昌硕 墨竹 

图片

吴昌硕 墨竹

图片

吴昌硕 竹石

图片

吴昌硕 风竹 

图片

吴昌硕 风竹 

图片

吴昌硕 风竹 

图片

吴昌硕 墨竹

图片

吴昌硕 墨竹

图片

吴昌硕 墨竹

图片

吴昌硕 墨竹

图片

吴昌硕 墨竹

图片

吴昌硕 墨竹

图片

吴昌硕 墨竹

图片

吴昌硕 墨竹

图片

吴昌硕 墨竹

图片

吴昌硕 墨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