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苇:父亲引领我走上绘画人生路

 深浅视频 2022-10-27 发布于北京

全文长约 2500 字  阅读大约需要 5 分钟  

著名画家周思聪1977年来厦创作时
在作者家为作者父亲郑兰画像

父亲引领我走上绘画人生路
文/郑苇(福建厦门)
岁月一点点侵蚀老照片。当我再次打开相册拿起照片端详,看到它们早已泛着淡淡的霉印,这才恍然意识到父亲已经离开我们五年了。
过往回忆一帧帧在脑海里不停回放……回首重拾画笔这些年走过的日子,特别感激爱妻的师兄殷占堂先生在我艺术创作遇上瓶颈之际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更感谢父亲儿时为我开启绘画这扇奇妙有趣的大门。
父亲郑兰,毕业于第一届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绘画系并留校任教,副教授级高级讲师,鼓浪屿文化联谊会会长,曾连任三届区政协委员,擅长书画与篆刻。他的作品《春消息》入选《全国第一届当代山水画邀请展作品集》;《墨竹》入选《20世纪国际现代美术精品荟萃》……先后获得国际文化艺术市场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全国书画研究会精品奖等奖项。

1974年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复办后

学校老师拜访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

前排左二为黄永玉

后排左三为作者父亲郑兰

父亲的艺术实践形式别具特色,除了自身勤习作和教学中示范之外,还得益于参与名家之间交流经验。父亲常说,高雅的艺术,得寻觅知音,如偏安于东南一隅,便尤如井底之蛙,难有放眼全局的眼光,更不能传诸四海。他经常外出交流,乐此不疲地结交名士,登门拜访请教书画大家,其中不乏国内一流名家,如李苦禅、吴作人、张仃、孙其峰、程十发、周思聪、石齐等等。
1960年父亲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班深造,1981年又被学校派往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学习期间,与中央工艺美院院长张仃、教育美术家庞薰琹及中国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宗师李苦禅、我国20世纪美术史上公认杰出女画家周思聪等众多知名画家相交甚笃、声气相求。

作者父亲郑兰(左一)在北京

与周思聪(左三)、石齐(右三)合影

父亲这一生,学术生涯逾半个世纪,或许是受益于读书世家的传承,他几乎把所有心神和精力倾注于书画艺术作品。
祖母苏氏为四川总督苏廷玉之嫡传子孙,教育儿子所传授的理念自然是读书上进、光耀门庭。
记得我还很小的时候,工作繁忙的父亲抽空骑自行车载我去泉州老家探望祖母,他说这样既可以省钱,又可以锻炼身体。我们天不亮就出门,一路上,父亲津津乐道地给我讲家族历史,讲他自己学书画和一些画家的奇闻趣事。我满心好奇地问了许多问题,父亲都乐此不疲耐心地一一解答,愉悦的场景至今还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一路颠簸中父亲跟我互动太过入神,车上绑了一袋给祖母的大米,居然没发现袋子什么时候被划破掉,到达祖母家时才发现大米所剩无几。

2003年,作者父亲郑兰和母亲李菁华

旅游时合影
父亲多才多艺,我对他崇拜至极。2019年底去北京看望大舅李明滨(北大俄语系教授、俄罗斯文学研究所所长),聊起父亲,大舅说:文革“大串联”时,父亲徒步旅行去井冈山红色根据地,然后去了北京,相见时话题不止于名山胜景,却集中在毛主席诗词和沿途书画遗迹。
儿时记忆历历在目。小学有段时间,我心特别野,家里呆不住,老想着跑出去玩,疯起来想不起回家,父母招数用尽,一筹莫展。
当时学校安排父亲带学生去江西、湖北等地毕业创作写生,长时间出差在外,父亲担心母亲工作忙碌家事多照顾不过来,打电报回家让母亲拜托一位当列车员的邻居当班时把我带到江西。
这是我第一次跟着一群专业绘画的人,游走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写生创作,犹如忽然之间看到心中的桃花源,满是新鲜好奇,目不暇接,令人神往。对画画浓厚的兴趣开始充溢我的整个旅程......
从此,我那颗躁动不安的心居然奇迹般地安静下来,我的世界除了满眼的画纸颜料画笔,其他都了然无趣。在父亲安排下,我拜师于父亲好友、著名画家秦长安老师的门下,在老师的谆谆教诲下,绘画技艺突飞猛进,14岁时便以优异的专业成绩考入福建工艺美术学校。

作者考上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全家合影

右二父亲郑兰,中间为作者

父亲独具慧眼,我的老师王柏生(国内著名的人物重彩画家)说,父亲是他的恩师,更是他行走在艺术道路上的伯乐。王柏生自幼酷爱美术,平时喜欢临摹连环画,但因家庭经济困难,初中一毕业就到工厂当了学徒,报考工艺美术学校前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但是连环画不是考试科目,考试时他的那幅线描勾勒的静物写生给招考老师出了个难题,按当时要求他是不符合标准的,但父亲慧眼识珠,力排众议,破格录取。
古今文人雅士,皆有“建功立业、造福桑梓”的抱负,父亲也是如此,个人建功是为了忠诚的事业。
他组织统筹能力强,一呼百应,作为骨干教师受命为学校复办而奔走呼吁,负责草拟复校方案,呈请主管部门批准。大功告成后,旋即奉派至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经过几年深造,既开阔了眼界,又学得办专业的经验,理论和实践均有所提高。
开课后,父亲便编写出《中国工艺美术简史》教材,成为学校该学科的开拓者之一。工艺美术学校复办后,父亲任首届漆器、陶瓷两科负责人,竭力推荐王柏生回母校任教,培育带出一批批造型能力极强的学生,日后颇有建树。
王老师说,他“在学校十几年的教学与专业创作上,一直得到恩师郑兰的支持与帮助”。在校内外,父亲的师生关系相当融洽,无论同行还是学生都慕名前来请求观赏父亲收藏的艺术精品,他都毫不吝啬、不厌其烦地搬出来提供给大家鉴赏、观摹。

作者父亲郑兰擅长画竹(作品之一)

父亲一旦抱定理想,便终生坚持实践,矢志不移,心系书画。改革开放之初,厦门作为经济特区,商业蓬勃发展,装修业兴起,作为工艺美术家,父亲也一度跟随潮流从事装修,在厦门颇具影响,跟从者众。可他却在成功时急流勇退。他觉得做装修经营偏离了他艺术追求的初衷,果断放弃后尊从初心,孜孜不倦教书育人,收获桃李满园。
父亲爱好收藏,除了收集全国各地著名书画家作品外,还收藏名酒、古玩。父亲性格开朗豁达、温和淳良、重情重义,平时自己舍不得用的好酒好茶都会留着招待好友。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期间,每逢假期,国内顶级美院的画家们凡到鼓浪屿修养写生,必到我家与父亲诗酒唱和,品茶论艺;更记得1977年,著名画家周思聪、万青力和石齐(当代大视觉三象合一的创导者)相约厦门绘画创作,齐聚我家中作画。父亲把我带在身边,我有幸得国画大师们的耳提面绶。齐白石入室弟子、著名画家娄师白特别为家中的书斋题字“静观书舍”赠与父亲。这一切让我自幼便深感荣耀之至,耳濡目染绘画艺术殿堂之神圣。

齐白石入室弟子、著名画家娄师白

题字“静观书舍”赠与作者父亲郑兰

父亲一生酷爱兰花和竹,人亦如兰花品行高洁,竹似其骨,刚正笔直。受此影响,我特别爱方正物件,为人处世如方形规整,创作绘画亦是,严谨认真、细致入微而不失意趣。
父亲开启了我绘画人生之门,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引领着我在艺术人生之路前行,令我在历经人生坎坷、几近耳顺之年,依然重拾画笔,求索艺术之路不停歇。
艺术之路虽孤独寂静,但我坚守其中甘之如饴,内心清明澄澈,方得笔下清静、淡然、深远。
作者父亲郑兰书法作品之一

作者简介


郑苇,笔名艾戈,福建厦门人,籍贯台湾。1964年6月生,1981年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现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师从著名画家秦长安、王仲谋、张晓寒、王柏生,厦门市首届美术协会会员,厦门市张晓寒美术研究会会员。1980年漆画作品《秋林》被选送中国美术馆参展,画作《红叶》入选建军60周年纪念展。近些年,屡屡受邀国内各类型画展,其中多幅作品受邀参加2022年海峡论坛首届“相聚厦门·两岸国画艺术论坛”精品展;多幅画作入编福建省广电集团旗下《两岸美术·两岸书画名家精品集》。作品还深受多位知名人士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以及日本、新加坡、菲律宾等地侨胞喜爱收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