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唐朝大宦官,原本是一个读书人?

 巴西太守 2022-10-27 发布于浙江

和同期的王守澄、梁守谦、仇士良相比,杨承和并不算拔尖,但唐朝宦官掌握神策军后,就有了“四贵”的说法,指的是神策军的左右中尉和两枢密使。杨承和官至枢密使,当然在四贵之列。

杨承和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不仅是宦官,还可能本是读书人,还参加过科举。

《牛羊日历》记载:杨承和科举及第后被中书省驳回,没有获得功名,但对当期主考官辛秘心存感激。后来杨承和另寻出路,做了宦官。唐宪宗元和年间,辛秘作为礼官在宣政殿习礼,被杨承和认出,杨承和便问:“座主还记得门生吗?”辛秘说:“老夫没忘。老夫有个女婿还得仰仗您。”

辛秘的女婿是谁呢?正是牛党党魁牛僧孺。杨承和为了报恩,便在宪宗面前说这位牛郎的好话。

杨承和的确有存世的墨宝《邠国公功德铭》,致敬的邠国公是他的老同事梁守谦,署名是“右神策军护军中尉副使,兼右街功德副使云麾将军,右监门卫将军员外置同正员,上柱国弘农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五百户”,确实很像有文字功底的读书人,所以这看起来也是一个很传奇很合理的故事,但后来却被有心的学者辟谣了。

黄楼《神策军与中晚唐宦官政治》指出:

辛秘的神道碑是女婿牛僧孺所写,如果有什么荣耀的经历,没有藏着掖着的道理,但牛郎根本没提及岳父当过科举主考官;

中书省复查举子的制度早已废止,唐穆宗长庆元年爆发科场舞弊丑闻后才恢复,杨承和如果果然是举子,不可能被中书省驳回。

从而得出结论:杨承和文采出众,不输给真正的进士,不能排除他曾经考过科举以及照顾过牛僧孺及其队友李宗闵,但这个因为感激恩师而意图报答在恩师女婿身上的故事却是对面的李党伪造出来黑政敌的。

相比之下,杨承和对李宗闵的照顾是记载在正史上的,下文细说。

当然,杨承和上升还是有一个过程的。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他还是右神策军副使,年底就受任充深、冀行营都监押,即深州诸道兵马都监。这一年,河朔三镇复叛,成德军节度使田弘正被将领王廷凑所杀,深、冀两州属于成德军,也就是说杨承和亲自参与了讨伐王廷凑的战斗。

战斗后来不了了之,朝廷只能承认王廷凑为节度使。而很快,比战斗更严重的事就发生了: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宦官刘克明等担心被敬宗所杀,先下手为强弑敬宗,矫诏欲立皇叔绛王李悟,并欲把内侍也更换成自己人。

当时,杨承和已经当了神策军枢密使,位列四贵。其他三贵中,另一枢密使是王守澄,俩中尉是魏从简、梁守谦。四贵开会,总算达成了一个宰相裴度也赞成的共识:迎立皇弟江王李涵为帝;率左、右神策六军、飞龙兵讨伐刘克明。

刘克明和绛王都被杀以后,李涵登基,即唐文宗。杨承和因为拥立有功,加上将军。

大约文宗太和二年(828年),吏部侍郎李宗闵因为想高升,就通过文宗的姑父驸马都尉沈<立義>走后门,走谁的后门呢?一个是女学士宋若宪,另一个就是杨承和,图的就是他们在文宗面前能说上话,能说他的好话。

第二年,李宗闵如愿拜为宰相。杨承和可能想的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也可能还觉得自己帮国家发现了人才,却不知道此举埋下自己日后毁灭的种子。

太和七年(833年),前邠宁行军司马郑注依附王守澄弄权,为文宗所厌恶,又被侍御史李款弹劾。当时梁守谦已死,右神策中尉被王守澄接任;另一枢密使是王践言,左军中尉是韦元素,认识比较统一,都厌恶郑注,只有王守澄把郑注藏在神策右军。

左军将李弘楚劝韦元素诱杀郑注,等杀完人再请罪,那时声言郑注奸状,杨承和、王践言也必会辩护,这样韦元素将有功无罪,最坏还有当初拥立之功的老本,怎么都不会获罪的。

郑注最初是因为医术上位的,李弘楚就说韦元素可以自称有病,请郑注来看。

韦元素敢请,郑注还真敢来,不过是有备而来:

他畏缩如鼠,又满口奉承,韦元素很是受用,甚至忘情到抓着郑注的手,相谈甚欢。本来说好只要韦元素使眼色,李弘楚就把郑注抓出去杖毙,这时候任由李弘楚再三暗示,韦元素都顾不上了,最后还送给郑注很多金帛。李弘楚怒称韦元素今日不断,他日必遭祸,辞去军职离去,不久发背疽去世。

在王守澄的帮助下,郑注顺利洗白了。唐文宗得病了,王守澄就把郑注推荐上去,郑注的办法还很灵验,这样郑注就成了文宗的宠臣。略进谗言,宰相李宗闵就滚了。

杨承和、韦元素、王践言都与王守澄争权,彼此不和,郑注联合翰林侍讲学士李训一起发大招,太和九年(835年),竟将杨承和、韦元素、王践言都外放做了藩镇监军,杨承和去西川军上班了,韦元素去了淮南,王践言去了河东。

不久,郑注又揭发李宗闵昔日请托宋若宪、杨承和得以拜相的事,使得李宗闵从江浙被贬到了岭南,宋若宪更被赐死。

宋若宪姐妹五人都是宫中女官,其长姐宋若昭卒于太和二年(828年),由堂侄宋申锡撰写墓志。宋申锡后来官至宰相,但当时已经倒霉了:先前太和五年(831年),他受文宗之托铲除王守澄和郑注,却被倒打一耙反诬谋反而被贬。

现在郑注成了文宗的宠臣,宋申锡自然平反无望并客死他乡,死了还被做文章:文宗下诏说杨承和庇护宋申锡,下令安置于驩州,令西川军用囚车押送。

驩州在现在的越南境内。

除了杨承和以外,韦元素、王践言也以与宰相李宗闵、李德裕内外勾结、收受贿赂为由获罪,分别安置到象州、恩州,分别在现在的广西和广东。

不过他们都不用去了,很快他们都被新的诏书赐死了。不知这时候,韦元素是否会想起自己和郑注谈笑风生的瞬间。他不仅是当断不断自取其祸,还让其他两位也陪葬了。

本来这几位被贬,王守澄应该是最大赢家,但郑注、李训不愿王守澄独大,竟然投文宗所好,反手对付恩人王守澄。这几位死后不久,王守澄也被毒酒送走了。

至此,诸多宰相、宦官都成为了郑注、李训的踏脚石。然而人心不足蛇吞象,他们又把目光对准了他们为了制约王守澄而扶起来的新贵宦官左神策中尉仇士良,造成了“甘露之变”,最终反噬了自己。

也正因为郑注倒了,被郑注整死的杨承和、韦元素、王践言才有了平反的机会。开成元年(836年),文宗下诏称杨承和、韦元素、王践言系被诬陷而死,追复官爵,允许归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