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选择将原子弹投放到东京,是因为东京根本不符合筛选标准! 广岛非常符合,长崎本来是备用,最后替另外一个城市“受罪”了。 美国“投放原子弹的城市”到底是怎样筛选的,为何不首选东京这个“大都市”呢?广岛和长崎又是如何选出来的? 看完此篇,你会了解得一清二楚。 1、为何不将原子弹投放到东京?说到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不得不提到著名的“曼哈顿计划”。 从1945年4月开始,曼哈顿工程的负责人、专家们开始选择要轰炸的城市。 当初的计划是要从日本已有的城市里挑出四座城市,两座为轰炸目标,两座为备选。 既然是要选择,就要制定几个重要的选择标准:
如果城市之前被大力轰炸过,就试验不出原子弹威力的大小,就看不出冲击波如何、光热辐射如何、核辐射如何、放射性污染如何。 冲着几个标准进行选择,筛选了17个城市,首轮选择,有这么几个城市“脱颖而出”:
东京为什么落选了? 要知道东京可是日本首都,而且是第一大都市,为何不将东京选为轰炸城市? 首先,东京在1945年遭受了三次大轰炸,死亡人数高达14万人,全城50%以上的建筑物被损坏,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仅从城市的破坏情况看,东京就不符合条件。 其次,东京被几次大轰炸后,上百万逃向了农村,工厂无法开工。 人都跑了很多,留在城里的也是稀稀疏疏,投个两万吨当量的原子弹,实在不能发挥出什么大作用。有点牛刀宰小鸡的感觉。 第三,东京不是兵工厂集中地,也不是军队集中地。
而此时的京都,因为很多工厂转移到了那里,兵工厂居多,人口众多,经济也很发达,是再合适不过的原子弹轰炸目标了。 而小苍、广岛、横滨具有如下特点,(1)地势平坦,(2)军事、工业潜力极高,(3)城市直径都在4.8公里以上,(4)人口密集。 如果不出意外,京都和广岛会被首先轰炸,横滨和小苍会作为备用。 后来,到底发生什么了,为何广岛和长崎成了轰炸的目标了呢? 2、原子弹轰炸为什么放在了广岛、长崎?(1)最先确定的就是广岛了。 广岛被列为首先轰炸的没有任何问题,因为广岛是当时的日军指挥中枢,日本的第二军区司令部就在广岛,同时,这里有最多的日本陆军。 而日本第一军区司令部在东京,因为东京已经被炸得烂七八糟,所以广岛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2)京都被人保住了 京都本来是确定要轰炸的对象,但是,有一个人出面了,他不是是日本人,是美国人,是美国陆军部长亨利·刘易斯·史汀生。 此人曾经在菲律宾任职,多次去过京都,对日本的这一座古都非常欣赏,他无法忍受炸掉这么一座历史底蕴深厚、风景美丽的城市。 对于史汀生的反对,曼哈顿负责人格罗夫斯直接拒绝,因为京都城里有着一些非常重要的军事、工业企业,涉及到了机床、精密机械、飞机零件等等。 史汀生很坚持,继续跑到国防部长马歇尔那里做说服工作。 对于马歇尔来说,无所谓炸不炸,不放原子弹,后期可能还会放燃烧弹、高爆弹等。史汀生又找到了杜鲁门总统,继续做说服工作。 终于,杜鲁门同意了。 到1945年7月24日,确定了四个城市:广岛、小仓、新泻、长崎。前两个就是原子弹轰炸的目标,后两个是备用。 大家知道广岛是军事枢纽中心,小仓是兵工厂云集的地方,新泻、长崎有什么特点呢? 新泻主要是濒临日本海,有几个大型企业:铝厂、钢铁厂、炼油厂,还有一个油港码头。在战时,这些企业太重要了。 长崎有很多重工业企业,比如三菱重工等。长崎的缺点是山稍微有点多,会影响原子弹的作用发挥。 (3)为什么最后选择轰炸了长崎? 1945年8月6日清晨,美国在日本关岛投放了第一颗叫“小男孩”的原子弹,刹那之间,广岛陷入火海当中,仿若人间地狱。 原子弹在广岛收割了大量的生命,前后总计二十多万人为此献出了生命。 按理来说,第二个应该轰炸的就是小仓,为什么换成长崎了呢? 8月9日,美军准备对小仓投放原子弹“胖子”,但是,当天小仓的天气十分不好,携带原子弹的轰炸机在云层上空穿梭三次,未找到合适的投放缺口。 于是,目标调整为备用轰炸地“长崎”。 1945年8月9日十点五十八分,蘑菇云就此在长崎上空出现,又一个人间地狱出现了...... 8月15日,日本投降了! 满目疮痍的广岛,不幸中弹的长崎,以及由此造成的痛苦成为了日本人长久惨痛的回忆..... 回到题目本身,东京没有被投放原子弹,理由很简单:不符合筛选标准。 广岛非常符合标准,而长崎被原子弹轰炸,完全是因为小仓天气太差,长崎“代为受罪”了! |
|
来自: 格林书屋 > 《首藏网络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