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庭作家】陈敬民/赵爹

 潇湘原创之家 2022-10-28 发布于湖南

 赵爹

作者:陈敬民

赵爹是我的农垦前辈,是从市人大副主任职位上退休已二十多年的一位耄耋老人。我与赵爹虽然都在钱粮湖工作过,但由于时间差,且隔着辈分和级别,工作生活中实际交集甚少。后来在市区,偶尔路上迎面相逢,也只是礼节性问候搭讪几句。近两年来,我住进孩子的家,与赵爹同一小区,路遇的机会多了一些。这不久前,看见他女儿和外孙女陪他散步,我迎候赵爹,他满面笑容向我介绍女儿赵青和外孙女,说她们明天就要回北京了,今天陪他走走。也是,如今有出息的子女都在外面闯世界,留下父母在家。这不赵爹的老伴在一年前离世走了,三个子女都不在身边,请了一个不居家的家政工照顾赵爹一日三餐和打扫卫生。偌大一套房子住着赵爹一人,白天还好,可以在家看看书或出去转悠转悠,晚上不免有些孤独与寂寞。我与赵爹同是失偶之人,自然感同身受,有些惺惺相惜。

当年,赵爹在钱粮湖农场当党委书记,是老百姓称谓的大领导。我是个农民的孩子,从小到大,天生怕官,到老,也不敢主动接近领导。记得就是大学毕业分配到总场机关不久,赵书记出国援外回场,层山街上一直到汽车队以下排着长长的队伍,隆重迎接赵书记凯旋,我只是欢迎队伍中的小兵一枚。那时赵书记不认识我,我可熟知赵书记。一是我在湖大读书时,就看到人民日报报道:塞拉利昂总统史地文斯会见中国农业专家组负责人赵纯烈。在大学生眼里,那也是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家乡有这样的领导让我在同学面前感到骄傲。二是在机关经常参加新建办公楼的劳动,那些阿姨辈的如赵桂珍、吴杏琛等机关干部经常跟我开玩笑,要给我介绍对象,说我长相和说话有些像赵书记,赵书记一表人才,我今后也一定前途无量。我想,我是沾赵书记的光了,有很多人认同我像赵书记,尤其是说话的声音。我不以为然,别人还问与赵书记是亲戚吗?我笑而不答,故意卖卖关子。尔后,我下派到机械化点上连续办点两年,回机关不久,赵书记就调走了,我们没有近距离接触。赵爹的儿女我都知道,只不过当年离开农场时他们都还是中小学生。赵青不认识我,她出嫁时我去吃了婚酒,我从心里感激的不是赵书记,而是赵书记的夫人李科长,记得我上大学当时的宣教科招生办李科长为我说过好话。几十年一直铭记在心。可惜,李科长去年辞世走的时候,我不知道,因我父亲就在她走的前几天走的,加上我老伴重病在床,我天天陪护,信息不通,有些愧对老领导。

还记得多次在路上相遇赵爹,赵爹总是热情跟我们打招呼。一次,他说看过赵青转给他的我写的《故乡的传说》,鼓励我多写钱粮湖。老人家的平易近人感动了我,让我才有勇气把文章再次转给他。我是退休后试着写回忆文章的,文字基础不好,只是想把自己心事通过文字找个托付寄存的地方,才找了“潇湘原创之家”平台发表。一共就十几篇。赵爹是当年农场有名的笔杆子,在市人大期间写的出国援外系列回忆录在岳阳晚报上连载,文章妙语连珠,别开生面,把个非洲国家的异域风情刻画的维妙维肖,其文笔令人感叹难以望其项背。

我与赵爹多是间接微信联系。一天,赵爹看了我的《乡愁三叠》后,转来微信:河,柳,月三篇整体布局,层次,描写,都很不错,叙述生动流畅。

赵爹说自己不懂文学,但从小就热爱阅读,从初中起,几乎把三、四十年代著名作家的文集都阅读过。诸如茅盾、冰心、丁玲、曹禺、张天翼、柔石、沈从文等人的文集。以后就喜欢读名人传记,古代和现代的都有,诸如曾国藩,李宗仁,蒋经国,宋美龄以及近代的一些名人的传记。六十年代初,特别喜欢看小说,诸如《三家巷》《苦斗》《红旗谱》《青春之歌》,有时一个晚上通宵达旦把近十万字的小说看完。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赵爹在农场担任党委办秘书,当时的办公室主任是杨殿英(副场长兼),也没有副主任,从那时起,他就挑起了办公室的大梁,喜欢上读政论评论文章。赵爹说自己过去的阅读兴趣,强调不是显摆什么,只是说学习知识不管哪方面的都需要沉淀。有沉淀,就会有思考,就会有更多联想。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聊中。当年的赵书记在钱粮湖做的工作有口皆碑,好评如潮。赵书记喜欢穿布鞋,走土路,下基层。布鞋书记心里装着布衣百姓,代表着那个时代简约朴素的公仆形象。

我几次把乡友的聊天记录转给赵爹看,他说,离开农场这么长时间,你们还记得我和老伴,还给这么高的评价,实在是有愧农场百姓,好多事该做的没有去做,就是做了一点事,也是职责范围内应尽的责任。赵爹说,虽然自己出生在华容,他是从59年钱粮湖刚建农场就在那里工作,到64年调长沙,65年到屈原,71年再调回钱粮湖,先后12年多时间,其间两年半在非洲,在钱粮湖整十年,所以把这里视为第一故乡。赵爹同老伴生前有个约定,死后不留骨灰,就撒到华容河和钱粮湖。可老伴病重最后一年,向他提出要找个放骨灰的地方,让子女们有个祭祀的地方,最后他俩商量,就在农场层山橘园边买了一块墓地。赵爹说,他们把一生中最青春的年华献给了这块土地,对这里的人民与这里的一切都有深厚的情意,在他心中有个永不忘怀的农垦情结。

(女儿赵青在母亲去世后陪父亲旅游留影)

赵爹和他的夫人李步琛都是华容人,早年在华容一中读书而结缘。因品学兼优,当年的青年才俊赵纯烈极早就走上从政的道路,从农场党委办秘书,到农场党委副书记、书记。李步琛也被保送到湖南师范学院读书,大学毕业后回华容一中任教,数年后教高三语文兼班主任、年级语文组长。与赵纯烈结婚后育有一子二女。再后来李步琛调钱根湖农场宣教科任分管教育的副科长。刚解决了夫妻两地分居,赵纯烈又出国援外两三年。人们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成功的女人,李步琛既是一位忠诚履职的科长,又是丈夫的贤内助,陪衬红花甘当绿叶,一个人支撑起相夫教子等全部家务。当年的同事说,李步琛精明能干,作风务实,是一个外表文雅素净,内心很有主见,处事风轻云淡却成事率极高的女性领导,在副科长的位置上默默奉献,为农场教育事业倾注了心血,也获得一致的好评,以致调离农场数十年后,人们还在怀念她,认为组织上对她待遇不公。

在聊天中,赵爹有过解释:“李老师1980年调去临湘时就是正科级。1983年机构改革她年龄还在45岁内,又有学历,当时地委指导县机构改革小组长文启龙主持公开推荐干部时,她票数不少,问我(指赵爹)意见,我说原地不动,不能进县级班子,如果她进,我就辞去县委书记,这是我和李老师商量好的一致意见。文只好接受我们两人的请求。”

“ 1985年底我调岳阳,以后地市合并,不久丁来文任宣传部长,我在临湘时他是我去从县直机关派到公社去担任社长的,因为他毕业于人民大学,也是为培养本地干部,从长远着眼,机构改革前就让回县当宣传部长,机构改革又担任县长,没过一个月就去湘阴县当县委书记。他对我有感恩之情,老李从临湘调到地区文化局任政工科长,没过好久,丁想提议她当地区文化局副局长,此事被我和老李都拒绝。毫不夸张地说,我和老李对当什么官看得很淡很淡,一心只想老老实实做点对人民有益的事。我在农场担任过廖信伯,马书玉,王三明,邬舜等几任书记的副手,是农场当副手时间最长的,我真的毫无怨言,做自己该做的事。不争权,不越位。”

从以上述说,人们看到了一位领导干部的操守与襟怀。对于有人认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丈夫当领导就应夫荣妻贵,养尊处优,“近水楼台先得月”,而赵爹的夫人李步琛女士不是这样,本可凭自身条件和优势竞争晋升到高一级职位的,为了丈夫工作方便和避嫌,主动选择放弃晋升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实属难能可贵。

2021年1月某日,岳阳降下了新年第一场大雪,那天是李老师出殡的日子。大地银装素裹,世界冰清玉洁,就像李老师纯洁无暇的一生。相濡以沫的伴侣赵爹情不自禁,深情款款地给爱妻写下一段话,以自己温暖的情怀为寒风中的老伴送行。

“外面飘起了2021年的雪花,我向你上路的方向,想起了几句话。你在生做人清清白白,在驾鹤仙去的路上白雪皑皑,老天爷知道你是天下最好的女儿、最好的儿媳、最好的妻子、最好的妈妈、最好的奶奶和外婆。儿女们不要我送你,说我年纪大了,我只好用这样方式,为你送行。我们是63年的夫妻,知道的人谁都羨慕 。”

我想,赵爹的这些话中的含义,有对老伴一生的肯定,有对老伴的恋恋不舍,也有对老伴为全家付出牺牲的歉疚。好在老伴活到了84岁高寿,在老伴生病居家和住院的几年里得到了赵爹和家人无微不至的护理与关怀。                        

一位不靠权力地位而自带光芒受人敬仰的长者,必定是有着其自身人格的魅力和儒雅的风度。赵爹一生经历丰富,既有在农场,县府,市人大工作经验,又有出国援外,领略非洲风土人情的经历。一生精彩,一串故事,一篇华章。用不着我去为他树碑立传歌功颂德,只觉得这些生活往事回忆起来很亲切,很温馨,很感人。是啊,故乡,故人,故事,我不知该怎样把这些情节串连起来,讲给曾经共事的乡友听,也讲给故去的当事人的后人们听。

作者简介

陈敬民,笔名静鸣,岳阳市政府部门公务员退休。曾在多家报刊杂志发表过文章。业余时间喜欢读文学作品,退休后偶尔写点小文章。

图片:作者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专辑大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