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法躺平,也躺不平

 佩君的文艺营 2022-10-28 发布于浙江
下了场雨,夜里凉了,怕冷的我依然穿着秋天的睡衣,只因享受它带来的丝滑质感,躺在被子里如此舒适,但起床就感到到后背一阵“嗖嗖”凉,我找到床上一条水蓝色薄毛毯披在身上,轻轻带上房门,摸黑进入书房,凭感觉扭动书桌上的台灯,看着它由暗转明,调到暖橘色光芒让眼睛适应,才停下。
打开电脑,开始写作。
现在是凌晨五点多,我三点多醒来,在床上翻来覆去,眼睛闭了又睁,睁了又闭,反反复复,索性不睡了。失眠若找到喜欢的事来做,它便不算痛苦。我向来睡眠浅,小孩夜里说梦话或翻身,亦或是担心她被子没盖好,我都会醒。
小时候每到秋凉之际,给她套上睡袋,她毫无意见。长大一些,体验过不睡袋睡觉舒服,嘴里喊着不愿穿。好不容易说服她穿上,她要将手脚从衣筒里抻出来裸露着,不愿盖被子,说是怕热。
穿一天穿上,第二天脱下。斗智斗勇,难分伯仲。
当小孩有了自我意志,却又不能平衡自我意志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联,需要大人给予协助,但这种协助对大人也是一种考验,它涉及到分寸感。管控过多会让孩子丧失自主意识,觉得什么事都不必操心,反正有大人来管。管得太少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野蛮生长”断然行不通。
好比种菜,不管不顾,不浇水施肥,不除草杀虫就企图大获丰收像是青天白日做梦。假如在青菜成长期动不动拨弄一下,时不时在它周围的土上踩来踩去,甚至里里外外扒个底朝天,看看长势如何,则会破坏主体成长。
况且,菜可以种多次,今年犯了错误,明年重新改过便是,越种手艺越好。养育孩子不同,你不可能生很多个孩子来修炼自己养孩子的技能,可时时刻刻做一个战战兢兢的母亲,像蜡烛一样牺牲自己以变成一幅“伟大”的传统形象,似乎犯不着。
而我一向认为,一个家庭不能搞出多种教育孩子的理念,比如爷爷奶奶一个理念,父母亲一个理念,那么孩子到底该听谁的?爷爷奶奶这辈,去越俎代庖履行孩子父母的职能是错误的示范,试想,您把孩子父母的活儿都干了,让父母自己如何成长?
爷爷奶奶有话说了,照顾孩子我比你们年轻人有经验。我承认,在吃喝拉撒层面或许的确如此,但孩子的心理发展,行为习惯,思维意识,看待事物的角度等就未必了。
一个家庭的运转需要家庭成员分工协作,同时有情感的流动,互相理解,关怀;同时秉承“家有家规”,家庭的“规矩”就像是企业的“制度,有了它,家庭保持更良效的运转,并且这个“规矩””不是“死的”,它需要依据家庭阶段的发展而动态调整。
家庭的主体一定是夫妻双方。试图僭越或打破这个规则的,家庭的纷争,矛盾,争议,多如牛毛,谈“家和万事兴”恍如痴人说梦。
我见过结婚有自己家庭的夫妻,丈夫和妻子各自听父母的话,面和心不和。按理说觉得奇怪,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幸福吗?但架不住各自家长维护自己的“权威”,这个权威也许是某件事上面的观点不同,也许是“过日子我的经验多,比你更深刻”的姿态。
时代不同了,真的,平时工作挺累,生活上不需要每件事都深刻,都精致,都正确,都面面俱到的精益求精,那太痛苦,生活只需要简简单单,松弛一点有助于保持精神的弹性。
我做母亲的时间与上一辈父母相比,的确很浅,在实践操作这个层面,我一样认为分寸感不好掌握。有的父母学一辈子也学不会,它很容易“极左”或“极右”,导致一个家庭的母亲要么变成控制狂,父亲要么稳如磐石的不闻不问当“甩手掌柜”,还自我安慰说,急什么,孩子自己会长大。
是啊,孩子是会随着时间而长大,问题是谁更用心带孩子,陪伴,支持,让彼此建立起更温馨持久而身心健康的关系,谁跟孩子亲。不是你下一道“命令”,颁布一道“圣旨”,孩子的情感就像水龙头一样流向你。
我做母亲不久,就自身经验来说:第一,反思;第二学习;第三借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