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如何治疗脱发?

 秦楚古方 2022-10-28 发布于陕西
中医如何治疗脱发 / 中南山    
这是秦楚古方203篇原创文章

最近很多知友咨询中医能否治疗脱发,有没有见效快,效果好的中医疗法。我回答说,中医治疗脱发相对于养发理疗馆而言,不仅见效快、效果好,更重要的是省钱。但你要是想要和染发比,或者和植发比,那肯定没有那么快。

中医治疗脱发的原理

中医治疗头发,一般称之为“发落、蛀发癣、头风、斑秃油风鬼剃头等范畴。中医治疗头发,分为虚证和实证两大类型:虚证以心肾不足为主,实者则为风湿热等

而从脏腑辩证的角度,一是主张从肺论治脱发肺主气”“肺主宣降”,以补益肺气和调理气机为治疗原则,比如黄芪益气汤,克促进肺气畅达,以脏腑气血为本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是主张从肝肾论治兼顾心脾,以精血为纲以调血养阴为基本大法。 认为精血不足内虚失养及痰湿、火热瘀血导致玄府郁闭毛发失养主张从养血、补肾化瘀祛湿入手治疗。 

三是从血论治。脂溢性脱发多是肾中阴阳平衡失调湿热毒邪上蒸头部所致,治以平调阴阳解毒。湿热体质是脂溢性脱发的土壤瘀浊蛀发为其病机从清利湿热、凉血活血入手治疗脂溢性脱发[15]

《素问·经脉别论:“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肺主治节可宣发津液于上肺气失宣,无以输津上养发经常用入肺经之药以理肺。“肾其华在发”,久病累及肾者。“发为血之余”,“脾为气血生化之源”,需健脾益肾而气血生化有源,发得气血津液濡养。 正如诸病源候论所言:“血盛则荣于须发故须发美。 若气血衰弱经络衰竭不能荣润,故须发秃落。”

在跟师临床的过程中,我发现秦岭山区的人脱发,大多都是因为失调为其湿浊毒等为其标, 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和原因:

一是临床多见肺气不利、脾肾亏虚、肝气郁结等五脏功能失调之虚证,从而导致夹痰、湿、热、瘀、浊毒等病理产物,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气血不上荣于头面,头发失养;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思虑过多久坐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肺气不利肝气郁结肺助心行血肝藏血肝肺之气不利,血不得养发

三是现代人喜冷饮饮食失宜脾胃受损,水谷精微运化不利四是或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亏虚,“肾藏精其华在发”,肾精不养发。 

因此针对以上病理病机,师傅指导本人遵循扶正祛邪、调和气血,治法多为清热解毒、祛湿化痰、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养血润燥、补益肝肾等方法治疗脱发,大多都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尤其是采取伤寒论六经辩证的基础上,结合辩证与辨病的结合,采取经方治疗,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

治疗脱发的几个主要经方

1、柴胡类方疏肝理气藏血生发

朱丹溪在《金匮钩玄》言“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明代沈仕《摄生要录》载“多怒而百脉不定鬓发憔焦”,可以看出肝气疏泄不利,藏血功能失宜,头发不养而发堕。 

此种类型多见于青少年思虑过多或情绪波动较大者,较为关注自己容貌,或见头发干枯、无光泽,喜叹气,胸闷、胃脘不适等,治以疏利肝气。多用小柴胡汤加减,肝气郁结明显者,可用时方柴胡疏肝散。

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之剂,少阳主枢,而“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始终也”,少阳三焦得通,而肝藏血,肝气疏利而水谷、气血得输送于头面而濡养毛发。研究表明,小柴胡汤具有调节免疫、抗炎、调节内分泌的功能。当然在实际治疗中,需结合实际,加用玫瑰花合欢花川芎、香附等疏肝解郁 

2、麻子仁丸清胃解毒和血养发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多食甘,骨痛而发落”,嗜食肥甘厚味,脾胃功能受损,水谷运化不利,而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易化热,血热扰动不安而发落。需清胃热,解浊毒,此证多见于壮实之人,症见面部发红,胃纳良好,易发口腔溃疡,小便黄,大便干等,多选用麻子仁丸加减,可加用黄连、黄芩、萆薢等清热利湿解毒之品,脾胃一体,多加用党参、黄芪等健脾之药,脾胃和则气血旺。

麻子仁丸见于《伤寒论》第247 条:“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抟,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后世多用于治疗大便难、小便频数的脾约证。 

柯伯韵称麻子仁丸为“调脾承气,推陈致新之合剂”,认为“凡胃家之实,多因阳明之热结,而亦有因太阴之不开者,是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 故名脾约……盖阴无骤补之法,亦无骤攻之法”。 

脾约证本质为脾对身体津液调控功能失调导致的病症,脾约”为湿热蕴阻于小肠,使小肠气机不利,失于蠕动,使津液在小肠被过多吸收。脾虚不足,而胃气有余,麻子仁丸可顺应脾胃升降相因之象,促进津液输布代谢,加用补气健脾之药可顾护中州而安脾土,中州健则气血和而养头发。

3、麻杏感石汤宣肺利湿温气生发

《灵枢·决气》云:“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为气。”肺为上焦,肺气宣降得宜,助气血上行而养头面。肺气不利,水谷运化不利,易生湿化痰,巧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减以宣肺利湿以安上焦。

该证多见于腹型肥胖者,平素喜食肥甘厚味,症见面部油腻,头部发油,头皮瘙痒,舌红,苔厚腻,脉滑等,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减以清热利湿。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可见于《伤寒论》第 63 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现多用于治疗哮喘、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因“肺主宣降”,可运化水湿,用于治疗痤疮、脱发等皮肤科疾病,多加减用于肺胃湿热之证,收效良好。

4 养血润燥引血生发

清代《冯氏锦囊秘录》认为“发为血之余,枯者血不足也”,血不足,头发失养而落。多以养血润燥为主,可用当归四逆汤合《温病条辨》沙参麦冬汤加减。 

此类患者多见于素体亏虚,产后妇女、久病者,症见气短、乏力,面色萎黄,头发无光泽,舌淡,苔白,脉细或弱等。血虚致气虚或瘀血者,加用黄芪、川芎、首乌藤、制首乌、侧柏叶等益气活血通络之品。

研究发现,首乌藤主要成分为苷类、总黄酮、总蒽醌,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有研究表明,制首乌提取物可以通过延长头发生长时间和/或通过激活真皮乳头细胞延迟毛囊的诱导来促进头发生长]。 

黄芪、当归药对可调节物质能量代谢、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应激、抗炎等。沙参麦冬汤多用于治疗阴虚肺热之肺系疾病,用之于脱发,取其润而养阴血,入肺经而引药入头面。

5 益气补肾 肾藏精,头发有赖于肾精滋养。经曰:“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则齿发去。”肾气其荣在发,肾与脱发密切相关。此类多见于中老年患者,或久坐、熬夜、摄生不当的青年,症见面色苍白,头发发白、干枯,怕冷,腰背部酸痛不适,小便频或夜尿多,大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等,多用金匮肾气丸加减。药理研究发现,肾气丸可通过多途径延缓衰老,改善肾藏象系统[25]。笔者认为,这或许是治疗脱发的潜在靶点。肾气为先天之本,肾气虚易伴有心肝脾等脏腑不足,需养心、健脾、补肝,可加用酸枣仁、茯苓、党参等品。偏肾阴虚者,可用六味地黄丸益肾精;肾阳虚者,加用五子衍宗丸补肾阳。

临证医案举要

案例一:女,42 岁,主诉脱发 2 个月。 现症见:神清,精神一般,形体适中,稍乏力,怕冷,脱发,见少许白头发,头发干枯,稍油腻,头皮无脱屑及瘙痒,唇周、下颌处少许粉刺,色暗红,脓点,无明显疼痛,无瘙痒,无明显口干,纳眠可,大便一至两日一行,小便正常。 舌淡,苔白,脉细。 

月经史:周期21~27 天,量色正常,无痛经及血块。身高 162 cm,体重52.5 kg。

诊断:脾虚胃热证,以健脾行气、清胃泻火为法,方用麻子仁丸加味。

具体方药:火麻仁 15 g、白芍 10 g、麸炒枳实 10 g、大黄 5 g 后 下 、姜厚朴 10 g、杏仁 10 g、黄连 10 g、牡丹皮10 g、黄芪 30 g、党参 30 g、麸炒白术 15 g、茯苓 20 g、知母 10 g、干益母草 30 g、甘草 10 g,7 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十天后复诊:神清,精神一般,稍乏力,脱发较前减少,怕冷改善,唇周下颌处粉刺,脓点,无明显疼痛,无瘙痒,无明显口干,纳眠可,小便正常,大便日一行。舌淡,苔白,脉细。近期体重无明显改变。治法同前,首诊方去枳实,加柴胡15 g、玫瑰花 15 g 以疏肝行气。继服 14 剂,煎服法同前。此后守二诊方再服 14 剂,电话回访,诉脱发已较前明显减少,无新发痤疮,大便日一行。

按语:本案例患者病程尚短,正气未损,气血逆乱易恢复平衡。四诊合参,属脾虚胃热之象,方用麻子仁丸加减。

虽然本患者没有明显的小便频数、大便难的症状,但从其舌脉象可以看出脾虚之象,患者偶尔有大便两日一行、面部痤疮,为胃热征象,即为广义“脾约”之象。故用麻子仁丸加减。胃热为标实,脾虚为其本,脾虚则水谷化源不足,头面失养,故用麻子仁丸行气导滞,加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渐补脾之气,以行津液,固其本;加用知母、黄连清胃热;阳明经多气多血,胃热气血壅滞,故用牡丹皮、益母草清热凉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而健脾。二诊患者症状有所好转,考虑患者近来思虑较多,肝气郁结,故用原方去枳实之破气,加用柴胡、玫瑰疏肝解郁,并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运动以养正气、调畅气机。

案例二:女,33 岁,主诉:反复脱发 10 年。无明显诱因出现明显脱发,头发出油多,需每日洗头,曾在外院诊断为“脂溢性脱发”,中西医诊治效果不佳,具体不详。

症见:精神一般,面部萎黄,头发多油,发间散在头屑,无头皮瘙痒,下颌见散在痤疮,色暗,无脓头,偶有口干,口苦,口气稍重,纳可,睡眠欠佳,入睡困难,二便正常。舌暗红,苔薄白,脉滑。平素月经尚规律,无血块、痛经,量色正常。

诊断:肺胃热盛,以清肺泻火、利湿安神为法,方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味,具体方药:麻黄 10 g、杏仁 10 g、甘草 10 g、生石膏 20 g 先 煎 、知母 10 g、干鱼腥草 15 g 后下、牡丹皮10 g、黄连 5 g、茯苓 20 g、大黄 5 g 后下、首乌藤 15 g、炒酸枣仁 20 g 打 碎 、龙骨 30 g 先煎、牡蛎 30 g 先煎。7 剂,日 1 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二诊:患者诉服药后精神较前清爽。精神一般,面部萎黄,头发多油,隔日洗头,无头屑,下颌仍见痤疮,无新生痤疮,无头皮瘙痒,晨起及夜间口干,口苦,口气稍重,纳可,眠较前好转,二便正常。舌暗红,苔薄白,脉滑。诊断同前,效不更方,首诊方去首乌藤加益母草 30 g 活血利水,再服 7 剂。

三诊:精神可,面色稍有光泽,头发多油较前减少,隔日洗头,痤疮较前减少,但经前可见新生痤疮,无头皮瘙痒,晨起及夜间口干、口苦好转,口气稍重,纳可,睡眠较前好转,二便正常。舌暗红,苔薄白,脉滑。治法同前,在二诊方基础上加当归 20 g 活血养血。

后来在前方基础上去黄连,加红花 10 g、桃仁 10 g、柴胡 10 g 以活血化瘀,疏肝行气。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又服7剂后逐渐痊愈。

按语:本案例伤及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内停,内湿外湿交结,郁而化热,母病及子,肺胃热盛,故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味以清泻肺胃、利湿祛浊。麻黄宣肺,载药上行,有“火郁发之”之意;知母、石膏清肺泻火,制约麻黄之温燥,张锡纯谓石膏“善清头面之热”。谨守麻黄、石膏的比例为 1︰2,方能发挥其作用。杏仁宣肺,以水湿向外输布,大有“宣上”之妙;鱼腥草入肺,质轻,清肺热,解毒消痈;黄连清热燥湿;茯苓利湿。

《医学纲目》:“湿热之痰,随上升之气至于头,蒸熏发根之血,渐成枯槁。”故痰湿不去,气血难以上养头发。湿邪黏腻,易阻滞气血运行,患者久病入络,瘀血内生,故用牡丹皮活血化瘀,首乌藤通络养血安神,佐以酸枣仁养血安神,龙骨、牡蛎重镇安神。二诊后患者症状缓解,故去首乌藤之养血安神。朱丹溪谓“血受湿热,久必凝浊”,故加用益母草活血利水,湿瘀共治。“血不利则为水”,水、血本同源,均为水谷精微生化而成,两者可相互影响,故瘀、湿易结,故用益母草活血利水。

案例三:26岁。半年前发现巅顶脱发,如铜钱大小,后逐渐扩展至直径约4.5厘米大,多方投医,内服外用多种中西药,皆无效验,刻诊:口干舌燥,常欲小饮,四肢欠温,余无不适,舌质淡,苔薄腻,脉沉弦略细,察其前服之中药,均未脱养血、化瘀、滋阴、补肾之窠臼。余沉思良久,审为厥阴内损,阴阳不足,寒热错杂之证,即处以乌梅丸加减。

药用:乌梅、党参各12克,黄连6克,当归10克,黄柏、桂枝各8克,首乌15克,川椒3克,生姜3片,用法,日煎三次,前二次内服,第三次接以温水洗头。内服外用,双管齐下。服5剂后,症状明显改善,脱发处可见有茸毛萌出。再给药七天,茸毛变密变粗,患者精神旺盛,要求继服此方。遂予上方略加增损,连服三周停药。四月后偶遇患者,不见原来脱发之象。

按:脱发于巅顶,其位乃厥阴肝经与督脉相会之处。木火燔炽,最易上冲,故《伤寒论》有“气上撞心”之说。进而思之,厥阴之气既能上冲于心,又何尝不能上撞于头,而致使发生头部巅顶病变。“发为血之余”,为肾所主,而厥阴之肝司藏血功能,与肾同出一源,故治肝者有益于生发。

此案脱发兼见口干、肢欠温,病象虽简,却不单纯。其中有阴有阳,有寒有热,互为错杂于一体。乌梅丸乃寒热并用之名方,投之以治,颇为惬当。

方中去附子、细辛、干姜,是虑其温燥太过,恐伤阴血,加生姜乃助药性走上之力,配首乌则是借其养血生发之专功。

总之,中医治疗脱发应遵循辩证论治的法则,同样是肝肾亏虚,有的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有的却只能用肾气丸加减,有的可用七宝美髯丹。对脾虚湿阻所致的脱发,四君子汤、升阳益胃汤等都有应用的机会;气血虚的患者,可釆用小建中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圣愈汤、八珍汤或四物汤;血瘀者,血府逐瘀汤或通窍逐瘀汤治疗;肝郁者,釆用黑逍遥散或柴胡疏肝饮加味,以疏肝解郁法治疗肝郁气滞者。 等等不一而足。

当然在临床中,还可以适当采取梅花针配合特质生发液等,内外结合,内调脏腑气血,外植生发营养,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