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渣男”崔颢的《黄鹤楼》和李白式的“嫉妒”

 新用户24030ygV 2022-10-28 发布于北京

    以一首《黄鹤楼》名震诗坛的崔颢,被冠以渣男,是我没有想到的。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早年漫游江南也曾入过河东军中幕府。后在开元十年或十一年(723年)进士及第入朝为太仆寺丞,终于尚书司勋员外郎,故又称崔司勋。崔颢跌宕一生,一辈子只混了一个不起眼的官早期作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他年青时才名高而士评差,被称为“有文无行”。爱赌嗜酒娶妻挑美女,非美不娶,娶而弃之如此先后四乐此不疲所以名声。被后人称为渣男似也无可厚非。
    年轻时崔颢风流成性薄情寡义,用情不专,花心不假。但仔细分析,他与元稹、李益、李亿却有所不同。元稹是始乱终弃,玩弄女性后又污蔑人家为尤物、祸水、妖孽。李益是狎妓后无情抛弃。李亿是有妻子而娶妾后绝情抛弃。而崔颢却是休掉一个再娶一个,以现代人的观点来看,符合法律手续。而且象他这样的文人,古代比比皆是。就拿白居易来说吧,晚年也蓄妓与嗜酒无度。何况崔颢象变了一个人,离开长安,浪迹江湖二十年游生活的历练和磨砺,使崔颢不再年少轻狂。他诗风大变,写的不再是闺阁之情,浮艳之作他在边塞所诗作,诗风雄浑奔放,迸发出戍边将士报效国家的豪情。并且写出了《黄鹤楼》这样的传世名篇。
    南宋著名诗论家严羽《沧浪诗话》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但有争议如明代诗评家胡应麟称杜甫的《登高》为古今七之冠。其实两者没有可比性。唐代诗歌,经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人称沈宋),的五七言近体诗歌作品使五律更趋精密完全定型;又使七律体制开始规范,到盛唐杜甫时臻完善成熟。《黄鹤楼》前半段是古风,并无遵循格律,后半段才与律诗格律的规范相符。所以《黄鹤楼》不是七言律诗,只能归入七言古体诗之列。但这丝毫无损于《黄鹤楼》诗的巨大成功。《黄鹤楼》至高至美在于意境,是盛唐七言诗中最美的篇章之一,应无异议。它完全体现出初唐与盛唐时文士精英们高妙精深的文学造诣和器宇轩昂的伟气魄。
    关于黄鹤楼《江夏县志》记载了这样一个传奇故事:从前有位姓辛的人,以卖酒为业。有一天,她的店里来了一位身材魁伟,气宇轩昂,但衣衫褴褛客人他进门就老板娘讨要酒喝辛氏并不以貌取人,看到客人索酒,忙奉上一大樽好酒这个客人觉得辛氏的酒好,人也和颜悦色于是每天都来此讨要酒喝,一来二去有半年之久辛氏也没有丝毫的嫌弃怠慢之意。有一天这位客人辛氏说:“我欠了你很多酒钱,没有办法还你”。说完,从口袋一块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鹤,那橘皮是桔黄色的,所以,鹤也呈黄色。那客人就飘然走了。这只鹤很不一般客人酒喝到兴起高歌一曲时墙上的黄鹤便会随着客人的歌声,合着节拍,蹁跹起舞。看到这种奇妙的事情客人纷纷前来观赏。从此,这个酒店买卖兴隆,客人络绎不绝。不觉之间十多年过去了,那辛氏赚的是盆满钵满。忽然有一天,当年那位衣衫褴褛的客人又飘然来到酒店,辛氏一见,满心欢喜,急忙上前致谢。并恳请客人留下来,要终身供养他。那客人笑了笑,回答说:“我哪里是为了这个而来呢?”说完便取出笛子吹了曲子随着悠扬的笛声,朵朵白云从空中冉冉而下,那画上的黄鹤也随着白云飘然来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鹤背,乘着白云飞远方的天际。原来是仙鹤和仙人呀!等仙人走后,辛氏才回过来。为了感谢及纪念此仙人,辛氏便用这些年赚下的银两,在黄鹄矶上修建了一座楼阁,起初人们称之为“辛氏楼”,后来便称为“黄鹤楼”了
    崔颢《黄鹤楼》诗中,“鹦鹉洲”用的是三国时“击鼓骂曹”的狂士祢衡的典故祢衡写一篇《鹦鹉赋》,以自喻自。他被杀之后葬在江中沙洲上,这个沙洲便被称为鹦鹉洲。看到已是青草离离的祢衡埋骨之地那位曾经年少轻狂的崔颢,产生了感同身受悲情“芳草萋萋鹦鹉洲”,明丽动人的画面下,抒发出了追思怀古情,颠沛流离之感慨,怀才不遇之悲通过“鹦鹉洲”这一精深典故运用,诗情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说到崔颢《黄鹤楼》,不得不说一下诗仙李白不嫉妬贤能,勇于自我激励的高风亮节。李白有关黄鹤楼的诗有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另一首为《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第三首为《望黄鹤楼》:“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第四首为《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 黄鹤高楼已捶碎,黄鹤仙人无所依。黄鹤上天诉玉帝, 却放黄鹤江南归。……”。第五首为《江夏送友人》: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
    李白第四首与黄鹤楼有关的诗,隐含着以下一个轶闻:元代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时,发现崔颢《黄鹤楼》一诗,连称"绝妙"!随即写下了四句"打油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怀: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了李白见到崔颢《黄鹤楼》诗后的嫉妒懊恼心情恨不得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但是紧接着后两句,李白嫉妒懊恼心情化为了赞赏和钦佩,他服输了,写下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回家之后,李白心有不甘,他想的不是如何去挑崔颢《黄鹤楼》诗的毛病,去诋毁它、眨低它,而是在承认颢《黄鹤楼》诗写得好的前提下,自己努力设法去超越它,与之一较高下。于是就用心写了《登金陵凤凰台》这首有名的七言凤凰台上凤凰游,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在某种意义上,《登金陵凤凰台》和《黄鹤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首诗又样都是押平声尤韵的七言诗《登金陵凤凰台》也曾被人称为七言律诗之典范。
    联想起中国历代有嫉贤妒能,“文人相轻”的劣习。“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矮子挑担前后一般高”,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更延伸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枪打出头鸟”,“出头椽子先烂”,德高谤兴,功成诽来等谚语。李白式的“嫉妒”,是多么值得今人学习和仿效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