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铜陵:大通古镇的古与今

 zhb学习阅览室 2022-10-28 发布于上海

位于安徽省铜陵市郊区的大通古镇,繁盛一时,曾有“小上海”的美誉,正式建镇已有千年。其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背靠长龙山,是镶嵌在八百里皖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这片70.7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青山碧水、万亩沙洲,人口2.3万,是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从佛教圣地九华山发源的青通河,袅袅婷婷地流到这里后像归来的恋人般投入了长江的怀抱。穿镇而过的青通河和一段被叫做“鹊江”的长江夹江,像香包上两根缠绕的丝线,镶嵌在古镇深深浅浅的老巷和新街边。一河一江,通衢的大路和优良的深水港口,将这个地处八百里皖江南岸的古镇与世界紧紧相连。

千年时间打磨,小镇沉淀出“大通”之名。在南北朝之前,因长龙山(九华山余脉)伸入长江之中,形似鹊头,故彼时大通镇被称作鹊头镇。直到南北朝至唐代,人们见大通位于澜溪河与青通河交汇处,故更名为澜溪镇。而大通之所以由澜溪易名为大通,一是有“四通八达”之意,二是有“店铺前后门,人们进出自由”之意,方便商贸生意往来。

史志曾记载,唐代就在大通设水驿,名曰大通水驿。北宋975年正式建镇。明代洪武初年(公元1370年)又在此设巡检司、河泊所、递运所、驿运站等机构。清代在此设大通水师营,管辖的范围是枞阳以下东至荻港江面。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至1874年),清政府又兴建了大通参将衙,驻扎在这儿的参将统帅水陆清军近千人,同时变大通江防为经济关卡,在和悦洲上设置了“纳厘助饷”的厘金局和专征江西、湖南湖北及安徽中路盐税的盐务督销局。从此,和悦洲上清廷要员云集,江面上兵船游弋。

上来下去的大批盐商、运盐船从四面八方而来,一时间,鹊江沿岸船如桥,桅如林,街上商家店铺日益剧增,人流滚滚,灯火通明,形成了“三街十三巷”的蔚然景观。兴旺的渔业、集中的盐业,使当时的大通享有“鱼盐城市”的盛名,和悦洲也逐渐发展成为皖南商贸重镇。

岁月变迁,斗转星移,古镇大通的变迁,几乎就是一部中国历史的缩影,也让古镇拥有了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悦洲上饱经风霜雪雨的马头墙,澜溪老街与和悦老街上被磨得光亮的青石板,龙泉古井斑驳的井壁,还有大士阁和天主教堂钟楼,无一不在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繁华。最为独特的便是澜溪老街与和悦老街,当你置身其中时,会惊叹于一个背依着工业城市的古镇,竟然还保留有这样的古朴厚重与宁静清新。

这里的天然沙洲,植被茂密,参天大树亭亭如盖,成千上万只鹭鸟在此觅食嬉戏。如此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广袤的水域成了“东方美人鱼”白鳍豚的故乡;有着长江水生野生动物养护中心——世界上首座利用半自然条件对江豚进行易地养护的场所,憨态可掬的江豚在这片水域中尽情地嬉戏。

为留住青山绿水,为了让人们记得住乡愁,2015年,铜陵市郊区正式启动大通古镇风景区建设工作,打造4A级旅游景区,开启了南部城区的崭新征程。自景区建设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建设成效显著,建成了S221旅游观光公路、滨江岸线景观、澜溪老街修缮保护、和悦老街肌理清理、环和悦洲健身步道等重点项目,景区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逐步完善。

近年来,通过实施“旅游+”战略,大通古镇风景区依托澜溪老街、和悦老街、淡水豚保护区等资源,引领和推动生态体验、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三大产业。为集聚人气,促进发展,景区先后举办龙舟赛、江豚文化节、美食节、半程马拉松等各类活动,年接待游客约74万人次。

2016年以来,大通古镇先后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中国特色小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安徽省旅游休闲集聚区”“省级影视产业优秀园区(基地)”“安徽省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多项荣誉。

如今的大通,襟江带水,风景秀丽,可谓集山水之幽,得人文之胜。面对未来,千年古镇大通必将再现昔日繁华,成为更加繁荣、更具魅力的江南名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