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被“恐吓”,家长投诉老师很“解气”,却并不利他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

 平湖一柱家教号 2022-10-28 发布于山东

【平湖一 第1927期 家教专题

【核心提示】当孩子遇到“不顺”“不公”,有了“委屈”,受到“伤害”时,家长不能冲动,应冷静分析,采取恰当方式进行处理,不能动辄把投诉、“上网”“曝光”当成为孩子讨回“公道”的“杀手锏”。那样,很可能出了气,“问题”得到解决,令孩子“满意”。可是却并不利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成长。严重者,可能因此毁掉孩子的人生前程……



      一名学生,因上课不会做题,被老师罚抄学生守则100遍。

学生回家后一边抄一边哭。家长心疼了,将老师投诉到学校,说老师“恐吓”孩子、伤害了孩子。

老师解释说,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上课时,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讲了三遍,全班同学都会了,只有这个学生不会。他说,第四遍再不会,就罚学生抄写100遍学生守则。老师说,当时,他是为了提醒学生认真做题,罚抄100遍只是随意说说,并没有想让学生真抄。可不曾想,学生却当真了。

老师觉得很冤枉,说自己只是想让孩子学会,并没有真心想惩罚孩子,这真是好心没有好报。

老师说的可能是真心话,或许真的是出于一片好心,没有主观上的恶意。但据教师自己描述的整个事件经过,平湖一柱觉得老师被投诉并不冤枉。

什么是“恐吓”?恐吓就是吓唬、威胁他人,使之害怕。

老师自己说得很清楚:如果学生“第4次还做错的话,就罚他抄100遍中学生守则。”这不是这是赤裸裸的吓唬是什么?

所以,无论老师说话时是不是真心、故意,但客观上结果,孩子“被恐吓”是事实,遭家长投诉,一点也不冤枉啊!

但话又说回来,这件事大不大?真的不大!孩子不会做题,老师该不该对孩子提要求?真应该!

从孩子学习的角度而言,就算罚抄100遍学生守则不太合适,但从性质上来说,对孩子学习总不是一件坏事。

作为家长,如果想让孩子学习好,应该先说服孩子听老师的话,接受批评和惩罚,引以为戒,今后好好听课,认真思考,把学习搞上去。

如果家长觉得老师做法不妥,可与老师沟通,对老师的做法提出建议甚至抗议。

如果老师是“随意说说”,当给老师解释,咱这个孩子“太实在、太认真、太听话”,请老师在以后的教育中妥善处置即可,别再“吓唬”他。如此,才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而现在,家长一纸诉状将老师告到学校,老师为此受到通报批评。

家长如此做法,好像是为孩子伸张了正义,自己对老师的不满得到了发泄,但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并不利,这会让孩子“学不会”合法化,以后上课更加不认真听讲,题目继续不会做,老师如果批评还可以理直气壮地给予“回击”,就再无俗话说的“怕矩”,这样下去,孩子就毁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电影《少年犯》就有这样一个情节:

少年犯方刚,上课睡觉,警官教育不听,还激火说:“你,难道还要打我不成?”

警官说:“我打你怎样?”

方刚说:“你不敢打,打了你就犯错误,你就会被处分,就会扣你的奖金!”

你看,孩子如果有了这样的思想,将来还会学习吗?学习和品德各方面还会好得了吗?

另一方面,家长动辄就投诉老师,孩子和家长就会成为出了名的“惹不起”,会令所有的老师对孩子“远而教之——只管教,不管会,孩子学会学不会都无人敢再批评,孩子还会学到东西吗?

不仅是教师“远孩子”,周围的同学也会“敬而远之”,孩子连个朋友也都不会再有了!

爱子、护子之心,人皆有之。但这个爱不能是溺爱,护不能无原则。

孩子在成长、求学的过程中总会犯错误,总可能受到教师这样那样的批评教育。作为家长,要想让孩子健康顺利地成长,当正确对待之。

当孩子遇到“不顺”“不公”,有了“委屈”,受到“伤害”时,家长不能冲动,应冷静分析,采取恰当方式进行处理,不能动辄把投诉、“上网”“曝光”当成为孩子讨回“公道”的“杀手锏”。那样,很可能出了气,“问题”得到解决,令孩子“满意”。可是却并不利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成长。严重者,可能因此毁掉孩子的人生前程!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