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是一个深锁在天坑里的小山村,四面悬崖绝壁。没有修通公路前,住在“井底”的近400名下庄村民与世隔绝,贫穷闭塞成为下庄人难以摆脱的宿命。1997年,38岁的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毛相林决定带领村民向绝壁挑战,历时7年,以牺牲6条生命为代价,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8公里的“天路”,创造出了“不甘落后、不等不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下庄精神。下庄村通过“忆、说、立、疏”乡村治理四步工作法,持续发扬下庄精神,村民法治意识、规矩意识持续提升,实现了集家风培育、民意疏导、合力干事为一体的基层治理创新新方式。 一、“忆”奋斗岁月,“下庄精神”聚民心。一是建好陈列室。建成并开放下庄人事迹陈列室,展示下庄人自发在绝壁上凿出“天路”的珍贵照片、雕塑、实物1000余件(张),循环播放主题宣传片《“天路”上的下庄人》、全纪实纪录片《下庄人》、歌曲《大道沧桑》《绝壁上的雕塑》MV等,进一步宣传发扬下庄精神。二是讲好下庄故事。利用下庄精神这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在全市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各地学习团体达800余批次3.5万余人次。一代又一代巫峡儿女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奋力谱写新时代巫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三是传好下庄精神。开展毛相林先进事迹报告会23场,愚公讲坛35次,受众超过20余万人。取材于下庄人真实事迹的电影《开山》开拍,追忆下庄人“凿通出山路,蹚出致富路”的难忘岁月,激励新一代下庄人在乡村振兴事业中,继续发扬不等不靠、敢想敢干的下庄精神,书写新的“下庄传奇”。 二、“说”发展变化,“愚公讲堂”汇民智。一是搭建平台。利用毛相林同志老屋,建成“愚公讲堂”“乡情馆”,搭建“你说我说大家说”的学习、议事平台。每周一晚固定召开村民会,集中说,让大家有“说”的渠道。二是丰富内容。邀请农业专家讲种植养殖技术,增强下庄人干事创业技能;邀请政法干警说法制法规,提升下庄人法治意识;鼓励村民围绕乡村振兴、乡村旅游、集体经济、移风易俗、人居环境等主题说建议、谈看法、提意见,引导下庄人敞开说。三是创新形式。开设“专家现场说”“广播无线说”“信箱书信说”等汇智新形式。截至目前,以发展为主题的说事会已开展30余次,提出保护耕地红线、整治无事酒等有效建议意见20余条,实现下庄常住居民全覆盖参与。 三、“立”制度章程,“村规民约”导民行。一是立规矩。下庄村党支部召集村支“两委”确定内容框架,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形成《下庄村村规民约》初稿,分别在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上充分酝酿,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不断修改完善,报上级党委政府审批备案后,形成《下庄村村规民约》9条,全体村民遵照执行。二是亮家训。组织市、县文艺专家,深入下庄村采风,拟写家风家训150余条,鼓励村民将家风家训制扁上墙,公开接受监督。下庄村党支部结合乡风文明要求,设立红黑榜4个,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组织3个,大大提升了村民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三是评先进。每季度开展“好婆媳”“好邻居”“清洁文明户”“致富带头人”等评选活动,奖惩分明,引导下庄村人形成敬长辈、爱卫生和用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浓厚氛围。 四、“疏”矛盾纠纷,“老毛工作室”解民忧。一是调纠纷。毛相林同志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带动了其余党员同志加入到调解群众纠纷、参与基层调解中,充分加强了基层群众思想政治工作。“老毛工作室”的成立,已常态化开展群众调解工作120场。二是解民忧。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活动,2022年已梳理形成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个,办理柑橘管护、培训、健康义诊等民生实事70余件。三是重宣讲。“老毛宣讲队”是一支多元化的队伍,吸纳了一批机关干部、“竹贤乡贤”“下庄名嘴”和优秀本土人才的加入。自“老毛宣讲队”成立以来,深入基层开展常态化宣讲80余场次,受众达1500余人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