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作手记|我县长江流域文物资源调查:枞阳镇

 文乡枞阳 2022-10-28 发布于安徽

枞阳镇的文物点高达50个,在枞阳县各乡镇中当属第一,我对枞阳镇好多文物点是真的又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它们的名字我听过很多遍,因为工作关系,它们被图文并茂地记载在文本上;陌生是因为枞阳镇的很多文物点我都没有实地去看过。

如果说枞阳的哪个文物点最富传奇色彩,那必然是射蛟台。射蛟台在枞阳城西的达观山之巅,是首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旧时,山上有一块平整巨石,上面有两块天然痕迹,酷似一双大脚印,相传这是当年汉武帝弯弓射蛟时留下的足迹。汉元封五年,枞阳县始设县,同年汉武帝射杀蛟龙后作《盛唐枞阳之歌》。
如果说汉武射蛟是传说,那相国故里可就是名副其实了。

何氏家庙、何如宠故居、青山石屋寺以及青山摩崖石刻“相国诗篇”都离不开一个人——何如宠,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是明末一代名臣。《明史》称其“操行恬雅,与物无竞,难进易退,世尤高之”。何如宠曾建书房于石屋寺,并留下“坚云堕地阁山椒,仙隐禅栖万古遥。为向悬崖磨数字,与他后代认前朝”的摩崖诗刻,后称“相国诗篇”。

枞阳文风盛行,名人辈出。先有何氏“兄弟同榜”,后有方氏“一门五理学,三代六中书”。

方学渐字达卿,明代著名学者,人称明善先生。生有三子,长子方大镇,万历进士,任浙江巡按、大理寺丞、左少卿等高官。次子方大铉历任京官户部主事。三子方大钦。孙子方孔炤,崇祯年间任湖广巡抚。曾孙方以智,崇祯进士,翰林院编修,定王讲官,永历朝拜为内阁大学士。故有“一门五理学,三代六中书”之美誉。

名人辈出的枞阳,又怎能少得了独具特色的古民居?青山何氏太史第,位于枞阳镇大青山村长山庄,系青山何氏十一世倚石公所建。据当地老人叙述,太史第建筑面积达两万平方米,主体五进,且屋宇纵深,多巷弄。据记载,翰林院编修何循父亲病故后,倚石公将何循一家从京城接回家中,居住于此。编修即修史官,因此,后世便将何循故居称为太史第。

为期两个多月的枞阳县长江流域野外调查工作已经结束,在这次调查工作中,我遇到很多人问,这些古遗址、古窑址等,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因为它们的占地面积较大,且多处于农田之中,影响了工农业生产。但为什么我们不仅不能去破坏,还要去保护?我想,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价值大于实际价值,它们的存在就是最好的证明,证明我们枞阳悠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