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卦我们背熟了,我们还需要知道,六十四卦是由两个卦组合而来,一个是上卦,一个是下卦(可以参考这篇:玩《易经》六十四卦(上))。 我们经常用上卦的名称+下卦名称+卦名来称呼这六十四卦。 比如说:天风姤卦,是由上卦乾卦和下卦巽卦组成,乾卦用“天”表示,巽卦用“风”表示,卦名是“姤”,这个卦就是天风姤卦。 易经一般这样称呼这八卦:乾:天;兑:泽;离:火;震:雷;巽:风;坎:水;艮:山;坤:地。 接下来就可以挑战六十四卦了。 别怕,按照我的方法来,很快你就能熟悉六十四卦。 这两个卦放在一起,很容易就看出来它们的差别就在于初爻(六根爻自下而上叫做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不同。 乾卦的初爻是阳爻—,而姤(gòu)卦的初爻是阴爻--。 再来对比天风姤卦和天山遁卦: 不难看出,二爻发生了变化,从天风姤卦的阳爻—变成了天山遁卦的阴爻--。接下来再来对比一下天山遁卦和天地否卦: 这时候,三爻发生了变化,从天山遁卦的阳爻—变成了天地否卦的阴爻--。 继续观察天地否卦和风地观卦: 这时候的你肯定觉得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了:天地否的四爻从阳爻变成了阴爻,得到风地观卦。 最后对比风地观卦和山地剥卦: 显而易见,延续了前面的爻变方式,观卦的五爻从阳爻变成阴爻,就得到了山地剥卦。 到了剥卦,阳气仅存于上爻,其他阳爻都一步步,一点点变成了阴爻。这就好像剥洋葱的过程,阳爻一层层都被剥离掉了,所以这个卦也叫“剥卦”。 如果上爻再变下去,那么整个卦就要变成纯阴之卦坤卦了。 并且从乾卦开始,我们经历了乾卦,姤卦,遁卦,否卦,观卦,剥卦六个卦。 按照上篇提到的(点击这里看上篇:玩《易经》六十四卦(上)),凡事不过六,因此我们保持上爻不变,改为从外卦也就是上卦的初爻开始变,由此得到第七个卦火地晋卦: 这个卦有一个很有趣的名字,叫做游魂卦。 它表示由内在的思想变成行动,行动又会影响到外在的环境,环境的改变进而也会压迫我们内在的思想发生改变。 这个变化的过程就好像游魂一样变化不定,因此这个卦也叫做游魂卦。 接着变,把火地晋卦的内卦也就是下卦变回原来的乾卦,于是我们就得到了火天大有卦。 这个内卦回归原卦乾卦的过程也好像是人的魂魄归位于身体(内卦)的过程,因此这个卦也叫做归魂卦。 总结一下,乾卦的八个卦的变化过程: 一,本体卦乾卦; 二,初爻变,得到天风姤卦; 三,二爻变,得到天山遁卦; 四,三爻变,得到天地否卦; 五,四爻变,得到风地观卦; 六,五爻变,得到山地剥卦; 七,四爻变回原爻也就是阳爻,得到游魂卦火地晋卦; 八,内卦变回原卦乾卦,得到归魂卦火天大有卦。 这样我们是不是一下子就记住了六十四卦里头的八个卦了?很轻松的嘛 六十四卦里头总共有八个重卦。重卦是指上卦和下卦都由同样的卦叠加组成的卦。也叫做八纯卦。 这八重卦是:乾为天,兑为泽,离为火,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艮为山,坤为地卦。 这八重卦跟先天八卦的名字差不多,都很好记,只要记住了八卦分别代表的自然现象,自然就记住了这八重卦。 记住这八重卦,是背诵易经的第一步,也是最简单的一步。 而每个重卦都可以根据我们上面提到的方法得到八个卦,八八六十四,因此我们从八重卦就可以衍生出六十四卦,也就记住了六十四卦。 我们再以坎卦为例来帮助理解这整个变化的过程: 一,本体卦坎卦; 二,初爻变,得到水泽节卦; 三,二爻变,得到水雷屯卦; 四,三爻变,得到水火既济卦; 五,四爻变,得到泽火革卦; 六,五爻变,得到雷火丰卦; 七,四爻变回原爻也就是阴爻,得到游魂卦地火明夷卦; 八,内卦变回原卦坎卦,得到归魂卦地水师卦。 下面这张表格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六十四卦的变化过程,我们可以借助这张表格来记忆六十四卦: 今天的内容,你晕了吗?如果晕了,就再看一遍吧 自己拿着纸笔画一画,很快就会领悟其中的奥妙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