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借三不借二”,这些原则要清楚,才能少吃亏

 修善无上 2022-10-28 发布于湖南

史学家司马迁曾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从古至今,无一例外。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我们之所以终日忙忙碌碌,其实也不过是为了多赚点钱,改善一下生活,为家庭,为自己的未来,做好更坚实的铺垫而已。

金钱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我们每天都在工作努力赚钱,不可避免地要与很多人发生金钱上的来往。或进或出,都很正常。面对他人的“借钱”,你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如果处理得好,可以真正地帮助他人解决困境,如果没有智慧,可能血本无归,反而来与对方结下了仇怨。老祖宗告诉了我们“借三不借二”的基本原则,看看你做到了吗?

所谓“借三”是指下面这三种情况可以借钱出去。一是当他人遇到危急情况时,可以出手相救。比如他人突发严重的疾病,或者突然遭遇意外事故,甚至危及到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时候,这时候我们绝对不可以吝啬。而应该主动伸以援手,倾囊相助。不要说借,就是直接布施给他,也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二是帮助贫困学子。都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同时他们也是每一个家庭的未来。虽然现在的大多数家庭都衣食无忧,但是还是存在不少贫困的现象。尤其是当孩子无法上学时,家人一定是万分焦急。这时候我们也可以奉献自己的爱心,根据自己能力的大小,给予帮助。

三是办大事。古代社会因为物质条件普遍匮乏,有很多不如意之事的发生。如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一直经久流传。当遇到他人因为办红白喜事,尤其是丧事而有困难之时,也应当解囊相救。

因为生死都是大事,人生只有一次,只要能够顺利的操办下来,以后通过努力自然可以慢慢的改观。如果因为无钱办大事,而让一生留下了遗憾,这也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所谓“不借二”就是遇到下面的这两种人,最好不要借钱给他。一是不守诚信的人。人无信不立,一个人若是不讲诚信,永远都没有出头之日,借钱给他,无异于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二是从事不正当行业,做违法乱纪事情的人。

这样的人,如果借钱给他,就相当于助纣为虐,自己反倒成为了行恶的帮凶,从法律上来说,也有相应的连带责任。因此,在借钱出去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地观察对方的人品和钱财的具体去向,不可盲目地相助。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完善自我,即是修行欢迎随喜转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