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雅课堂•秦观】豪兴徜徉,步过东冈——秦观 《行香子》

 行人呓语 2022-10-28 发布于重庆
【原文】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行人呓语】

一、前言

秦观,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他作为北宋最为著名的词作家,为历代词评家所重视称誉。尤其是他在词作中,以景语作情语,突显出情韵悠长,情感细腻的特征。有“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的缥缈空灵;有“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的幽隐失意;有“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的沉痛悲伤;有“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的幽怨道白;有“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的无奈感伤。叶嘉莹先生认为,秦观的词具有一种幽微纤柔、含蓄婉约、淡语有味、浅语有致的深层美感。
但他的早期作品《行香子》一词,却一扫柔婉低沉的风格,显现出清新恬淡、明快爽朗的格调。纵观秦少游的词作,这无疑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今天,我们就来品读这首词作《行香子》——

二、鉴赏

这首描写田园风光,闲适徜徉的词作,是秦观乡居耕读时期的作品。大约作于熙宁年间(1068——1077),秦观还没有科举出仕。秦观家住高邮城东四十多里的宁武乡,家里有“敝庐数间”,“薄田百亩”,“若无横祸大事,惟自足而已”。在一个初春时节,词人漫步乡野,乘兴游览,沉醉于自然乡野的质朴风光中,因而有了这首词的诞生。
词的上片写村庄、陂塘、小园春色,以斑斓之笔巡视乡野的自然风光,描绘出乡村静态的姿容颜色。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词的开头以“村庄”“陂塘”起笔,显然,词人立于乡野的高处,纵目远望,满眼是“树”,满目是“水”,他用淡笔给我们勾勒出一幅朴素的江南水乡图:绿树环绕着村庄,春水溢满了池塘。一个“绕”字,写出了旷远乡野的一派萧散之象:村庄疏疏散落,绿树逶迤点缀,这与孟浩然“绿树村边合”所描绘乡野景致的蓊蓊郁郁迥乎不同。一个“满”字,将诗人满心的欢愉,满脸的喜色袒露无遗。似乎能透过明晃晃的池水,映照出词人那盈盈的笑意。“陂塘”,是池塘的意思。
“倚东风,豪兴徜徉”,词人迎着温煦的春风,安闲自在地在乡野里漫步而行。宋词里“倚东风”三字一出,接下来便有情感的勃发,葛长庚说:“倚东风,忽然惆怅。”辛弃疾说:“倚东风,一笑嫣然。”张炎说:“倚东风,啸咏古兰陵。”秦观呢,“倚东风”,生出“豪兴徜徉”,一时兴致勃发,是决意要在这春风骀荡,恬静秀美的村野里信步而行了,去探寻乡野的逸趣幽美。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意思是小小的园子里,收拢了所有烂漫的春光。“几许”,多少,若干。这里是说有很多的小园子。“收尽”二字见得奇妙,春光哪里是小园能够收拢得尽的呢?但词人偏偏说“收尽春光”,与“小园”相吻合,与“豪兴”相呼应。因为园小,更衬得“收尽”的可能;因为“收尽”,更表现出词人的“豪兴”。南宋叶绍翁有“春色满园关不住”的妙句,总疑心他的匠心独运是来自于秦观“小园几许,收尽春光”这句的启迪。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桃花本来就是红的,李白天然就是白的,菜花自然是黄的。这些颜色本来不需要作特别的讲解与说明,但词人偏要一一强调:这里有红红的桃花,白白的李花,黄黄的菜花。词人将满目的春光,五彩缤纷的小园春色这样直白地道出。既带来描述对象本身的朴拙气息,又洋溢着词人对春光灿烂的乡村的诚挚热爱。这令人不禁想起黄庭坚的诗句来:“白白红红相间开,三三五五踏青来。”正是这乡村独有的春色缤纷,吸引着词人的驻足。春天,在乡野郊外格外清新动人。

词的下片写围墙、茅堂、桥旁、东冈春色,移步换景描写乡野的屋舍建筑,描绘出乡村动态勃发的美。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远远望去,围墙里隐约可见几间茅草房。词人的视线由近处春意盎然的小园景色转而望向远处的围墙茅堂,“远远”“隐隐”,两个叠词连用,在音韵的谐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词人闲步乡野,漫游的愉快心境,也读出了词人对于乡村更美景致的期待,那围墙的背后,将有怎样的一番春景?词人进一步深入打探春景的欲望被调动了起来。继续往前走吧——
“飏青旗,流水桥旁”,流水潺湲的桥畔,青色的酒旗风中飞扬。“飏青旗”,暗写有风,与前面“倚东风”相呼应;“流水”,见得有声。一时远处围墙、茅堂,近处青旗、流水、小桥,动静相宜,风光如画,含诗意,引遐想。春色旖旎,这踏青而来的,绝非词人一人而已。妙就妙在“飏青旗”三字。辛弃疾的《鹧鸪天·和子似山行韵》:“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所描写的意境,与秦观此处颇有几分相似。漫步歇脚,自然是人来人往的桥旁酒馆,喝酒水暂憩,看春水潺湲。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词人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偶然乘兴”与前文的“豪兴徜徉”相照应。这里的“东冈”,不仅仅具有地理位置的意义,也有表示向阳的山冈。诗词里但凡谈到“东冈”“东皋”这类,大都有欣欣向荣,希望与寄托的所在。诗人们登临的,一般多是“东冈”,而不会是“西冈”。比如王绩说:“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王安石说:“东冈岁晚一登临,共望长河映远林。”东冈,才是春色最浓的所在!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只见莺儿啼叫,燕儿飞舞,蝶儿匆忙,好一派喧闹的春光景象。词人用一个“正”字,描绘出眼前,当下的东冈,一派盎然生机的景象。通过写莺儿、燕儿、蝶儿,进一步写出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词人怡然自得于旷野乡村中。前面描写“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的静态姿容,这里刻画“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的动态勃发,两相照应,将春天的形色与声音勾勒得淋漓尽致。动词“啼”“舞”“忙”,概括精准,写出了春天动物们的活力四射。儿话音的运用,更加显示出乡野朴拙、不加雕饰的气息。
整首词写景状物,或俯察绿绕村庄,或远望围墙茅堂,或近观青旗流水,或仰看莺啼燕舞。总之,全词以词人的行踪为线索,移步换景,从视觉、听觉、触觉多种感官角度,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幅宁静甜美、动静相宜的江南乡野春光图。

三、思考

作为秦观的早期作品《行香子》一词,没有幽微柔婉的词风,反而显现出一股清新恬淡、明快爽朗的格调。纵观秦观的全部词作,《行香子》无疑是一个特别的存在。考察秦观的早期诗作,也有类似风格的乡居生活诗作。比如《田居四首》,“田家重农隙,翁妪相邀迓。班坐酾酒醪,一行三四谢。陶盘春旨蓄,竹箸羞鸡肭”,写冬日村民在农闲时节,彼此相邀,相对而饮。比如《秋日三首》,“月团新碾渝瓷,饮罢呼儿课《楚词》。风定小轩无落叶,春虫相对吐秋丝”,写诗人饮酒之后在月明风清的书斋里诵读《楚词》,一股淡然悠闲之气扑面而来。又比如他写《纳凉》,“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依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用清新质朴的语言,写闲雅恬淡的生活情趣。这些诗作与《行香子》一词遥相呼应,共同构筑了秦观早期作品的清新质朴,为什么秦观后来的词作风格却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词作家的生活与命运,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创作内容与风格?

四、写法

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里引用董晋卿语说:“少游正以平易近人,故用力者终不能到。”王国维也曾特别强调指出,秦观的词“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行香子》作为秦观的早期词作,也呈现了这样的语言风格。
秦观以朴拙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勾画出乡野五彩缤纷、春意盎然的自然风光。他说“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他说“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有”与“正”两字,是浅淡的生活用语,儿话音“莺儿”“燕儿”“蝶儿”和叠词“远远”“隐隐”这类词语,朴素直白,充满着农村生活的随和与亲切感。
全词的行文结构,是兴之所至,笔之所到。上片是“豪兴徜徉”,下片是“偶然乘兴”。词人的笔触随着词人的目光与脚步而游走,或远望,或近看,或仰视,或俯瞰。写村庄、陂塘、小园、围墙、茅堂、小桥、东冈这些山野之处;写树、水、桃花、李花、菜花、流水、莺儿、燕儿、蝶儿这些乡村风光。其中有“飏青旗”三字,我以为妙绝。它镶嵌于“流水桥旁”,暗示出这里绝不是与世隔绝的穷沟僻野,这里也有流水与小桥通向更遥远的地方,交通要道,青旗酒馆。在恬静的乡野世界之外,有另一个“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的热闹所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