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安山文学】葛焕军||美好的青春回忆(散文)

 望安山文学 2022-10-29 发布于福建
    点击上面蓝字“望安山文学”关注我们,谢谢!


美好的青春回忆
文/葛焕军(山东)


                       前     序


       岁月无情,流水有声,昨日美好的青春和浪漫故事,都让时间打包捆绑在了一起,载入了历史的回忆录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好想再去找一找那段青春的美好时光。去翻阅储存在大脑里的那部储存器,找一找青春的颜色,看一看当年的模样,品一品年轻时的味道。
       当年,活力无限的岁月,就是自己青春的标志。那身绿色的军装,打造出一名英俊潇洒的革命军人。如今,不老的青春,永驻心中;红色之心,永远是自己听党话、跟党走强有力的信念。


      1992年冬天,也就是我结婚的那年,在部队服兵役的我,获得了单位分配我的一间半公租平房(也就是三间房子住两户人家,中间那一间从中间隔开,一分为二),每户的建筑面积只有二十多个平方米。
       房子都是五六十年代建造的,用大青砖彻成,是初建营房时保留下来的老房子,可谓原汁原味的老建筑,经过一代代官兵的爱护和保护,才得益以保存下来。老房子墙体很厚,冬暖夏凉,坚固耐用,所以说,这种结构的房子,很适合居住。
       老房子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北边是小商品城,南边是火车站,东边是汽车站,西边是一个大型的集贸市场,它们都在距离一公里的范围内。这里无论是出行,还是购物,交通四通八达,非常便利。我可以自豪地说,它是这座城市里最佳的一处风水宝地。住在这里,真有一种得天独厚、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感觉。
      这种老房子,在我们大院里只有五排,它分布在大院里的不同位置,其中一排用于仓库和维修用房,其余都是用来官兵居住的。
       在老房子里居住的人家,基本上都是一些老职工和那些新结婚的军官,还有少数的士官。每一排能住上七八户人家,也就是这七八户的人家,曾上演着一部部至今都让人回味无穷的美好故事。


       我居住的老房子,前后各一排,这十几户人家,只有一个出入口。当年,为了安全起见,单位在出入口处,安装了一个铁门,这也就形成了大院中的一个小院,这十几户人家就成为了天天相处的一大家子了。
       一个小院,犹如一家人,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每户家门口都会摆放着一个扫把,随手拿起,随时就能清扫院内的卫生,所以小院始终保持着干净整洁的卫生。
      起初,我们都是共用一个水龙头,用来洗菜、刷碗等等,后来,由于生活需求,单位把水池子延长了,每户一个水龙头、一块水表,这样更方便了各家各户。
      我们这个和谐的小院,团结得如一家人,无论谁家里有大小事情,只要一声招呼,保证一呼百应,全体出动!一家有难,全院支援;一家有喜,大人孩子都来祝福贺喜!
      以下举几个例子,回忆一下当年左邻右舍们那些有趣的故事。


         (一)充满幸福的小院


        一个小院,团结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习惯、一种传承、一种互信共尊的基本。一堵墙,阻隔不断幸福的传递,不同声音,会发出五彩缤纷的音符。而有的时候,一种声音,会把人们带到一种无限的意境中去,使之陶醉,让人难忘。
      如今,我们居住的楼房,虽然密封较好,但隔音效果却是一般,声音的穿透力极强,特别是在夜深人静时,更能发挥它的优势。
     而当年我们所住的老房子,虽然墙体很厚,但它的上方却是互通的顶棚。隔壁邻居发出的一些声音,都能清晰可辨,比如:睡觉的呼噜声、说梦话声,小两口打架吵嘴声,还有一些特别的声音,听着如同在一个房间似的。
      有时候,那种“爱爱”的声音,一些悄悄话、一些基本动作,都能让人听得清清楚楚。所以,一些经验丰富的哥嫂们,每当在“爱爱”时,无论浪漫的情调达到哪个环节,他们都是强忍着,始终憋着不让自己发出声音来,生怕让隔壁的邻居们听到,这也真有点强人所难,强制执行“闷骚”模式吧。
       当然,也有些刚结婚的小两口,迫不及待的性子、火急火燎的动作,他们根本就不吃那一套,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什么声音、什么叫声、什么节奏,你行我素,此起彼伏。那种人性最原始的声音,它是一种健康的声音、和谐的声音、美妙的声音、甜蜜的声音,一种容易让人陶醉的声音。它就像一曲动听悦耳带有节奏的音符,穿越房间的一道道屏障,飞向户外,划破静静的夜空,让这个美妙的夜晚陶醉。
        “ 性”是人类一项最伟大的工程,是延续生命的必然条件,有人谈“性”色变,而有的人则顺其自然。
      但是,  “性”与道德紧密相连,不可越境,绝不可乱性。
       一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承载着人类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延续了生命最优秀的基因,繁衍了一代代最优秀的子孙后代。

          

        (二)勇士们擒拿变态男


       周末,一个闷热的天气,居住在小院里的邻居们,跟往常一样,午饭后早早地进入午休时间。此时的小院,显得较为安静。
       此时此刻,一位陌生的中年男人,溜进了我们这个小院。他穿着西服革领,一副正人君子的样子,但他鬼鬼祟祟不雅的举动,却让自己的三观彻底改变了。
       他进入小院后,竟打起了院内晾衣架上那些红红绿绿衣服的歪主意。他贼眉鼠眼地东瞅瞅、西望望,见小院里无人,竟然不知羞耻地把衣架上女人的内衣裤塞进了自己的衣兜里。
       正当他顺手牵羊一路扫荡后要拿走衣物时,正好被邻居家正在玩耍的小孩子从玻璃窗里看到了。聪明的孩子并没有大声吆喝,而是小声对着正在熟睡的妈妈喊道:“妈妈、妈妈,你快起来,我看到有人把你的衣服偷走了!”妈妈被孩子的喊声惊醒,一骨碌地从床上爬起,出门一看,果其不然自己晾晒的内衣不见了。她大声喊道:“邻居们,快起来抓小偷!”喊声惊动了正在午休的左邻右舍。邻居们听到喊声,纷纷冲出小院去追赶小偷。我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喊声从睡梦中惊醒,一起冲出小院。
       我们几位男士跑在先,追到大门口时,中年男人被我们团团围住。当让他交出衣物时,他一口咬定,死不承认偷拿了任何东西。等小孩赶到,在确认无误的情况下,我们几位男士从他身上的衣兜里翻出了四五件女人的内衣裤,原来我们抓获了一名变态男。
       此时,邻居打电话报告了派出所,不一会警灯闪烁,警笛声声,警车到了,警察把变态男带上了警车拉走了。


         (三)全院出动抓流氓


       温馨和谐的小院,邻居们时不时就会聚集在一起闲聊,每逢周末、节假日,小院里有一个不成规矩的好习惯,各家各炒上几个菜,拼凑在一起,男女各一桌,男人喝酒吹牛皮,女人则吃饭聊天,一派庭院深深、热闹非凡的团结气氛。酒足饭饱后,打扑克也成为了一个惯例 。若非天气因素或者遇有特殊任务,这种有利于邻里之间团结、和谐、有意义的活动,基本上每周都会举行。
      一个周六晚上,邻居们又相聚在一起。酒足饭饱之后,饭菜盘子一收拾,立刻进入打扑克的重要环节。为节约用电,把小院里的灯光调整为微弱状态,但也能很清楚地看清扑克牌。
       正当邻居们聚精会神打着扑克时,邻居家的一位小姑娘跑到正在观看打扑克的妈妈身边说道:“妈妈,女厕所里有一个男人,还站在墙角处偷看我呢。”小女孩天真的童声,引起了打扑克的邻居们的注意,大家纷纷猜测,是不是别人走错了厕所,但也立刻放下扑克,与小女孩一起去看看情况。
       不一会儿,大家说说笑笑又都折了回来,说厕所里面空无一人,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男人的影子。
       大家一起分析说,现在有许多女人喜欢剪个短发,远看近看都像个男人,其实,她们都是地地道道的假小子,小女孩一定是错把这种类型的女人看成男人了。
       又是一个傍晚,邻居家的一位大嫂去厕所解手,同样发现了一位陌生男人蹲在女厕所的墙角偷窥她。大嫂提起裤子就回了家,说起此事。
      起初,大家都不敢相信,但随着众多邻居的反映,发现次数的增多,经过多人的描述,基本上认定是同一个男人。大家一起商定,决定来一次厕中擒色狼。
       一个天空飘洒着细雨的傍晚,据一位大嫂反映,这位男人又出现在了女厕所里。大家一招呼,五六位身强体壮的男人,组成了临时抓色狼队,在该大嫂带领下,急匆匆地赶往了厕所。
       来到女厕所门口,这位大嫂先进去瞧了瞧,发现这位男人正蹲在茅坑上。在确定没有其他人员如厕的情况下,几位男士进去把色狼男擒了出来(他根本就不是在解手方便,而是穿着裤子一直蹲在女厕里偷窥)。
        色狼男被擒出来之后,显得一副惭愧无奈的样子。邻居大哥上去就是一脚,色狼男当即跪下并求饶:“大哥,我错了,我错了,我保证以后再也不敢了!”大家本想报警交给警察去处理,但看他可怜的样子,态度又如此诚恳,邻居大哥就又踹了他几脚,让他滚蛋了。从此以后,小院又恢复了往日那安宁的生活了。
        小院出现色狼入侵,有许多人提出了同样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色狼来你们小院骚扰?”院外几位老同志直言不讳地道出了实话:“你们院里的小媳妇,个个长得水灵灵、细皮嫩肉,美貌如花,个个都是大美人,这对男人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极大的诱惑。”


       回忆,是青春的再现过程,也是一种放松、怀念的过程。    


              2022年10月写于世界风筝都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葛焕军,笔名:无敌勇士。山东莱阳市人,1966年8月出生,1986年入伍,1991年毕业于信阳陆军学院后勤财务系,2001年转业至今于潍坊市委办公室工作。
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长期以来,自己对文学作品有着较浓的兴趣,酷爱阅读和写作,曾在《齐鲁文学》《潍坊晚报》《网络文学》《望安山文学》《黄土地文学》《文学纵横》等十几家报刊发表了百余篇文章。参加各类征文大赛若干次,荣获多个参赛奖项。出版专著《飘过村庄上空的云》《乡村里的那些奇闻异事》。
中国民间故事创作成员,潍坊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香港特别行政区作家协会会员,潍坊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策划:耕文;主编:非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