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李先念在黄麻起义前后

 冬不拉拉 2022-10-29 发布于安徽

图片

黄麻起义油画

李先念在黄麻起义前后

来 源:黄麻纪念园管理处  作 者:阙和荣 陈荔枝

图片

01

小李木匠

1909年6月23日,李先念出生在黄安(今红安)县高桥区李家大屋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乳名全伢,号克念,同母异父兄弟姐妹8个,他排行老幺,从小过继给伯父李承盛为嗣。全家靠租种地主吴立久家的佃田过日子。

在李先念10岁时,父亲李承元和伯父送他到本村师塾读书,一年后转到冯家湾韩氏祠堂私塾读了一年,因家里实在无钱继续供他去学堂就读,被迫停学。通过父亲请客送礼,13岁的李先念到吴家杂货店当学徒。因无法忍受店主剥削和刻薄、无理,一年后愤然离开杂货店,回到家中。

图片

为自谋生路,和父母反复商量,决定学木工手艺,先是跟卓家田村的三姐夫袁传祖学做榨木手艺,不久因姐夫有病接不了活,便回李家大屋跟本族李某学细木手艺,后转到叶家田村的表亲袁学福那里学雕花手艺,袁师傅见李先念聪明好学,做活精细,又能吃得苦,还能独立做些简易的活,尚未满师,就让他走村串户单独接活做,人称“小李木匠”。15岁时,李先念告别亲人,徒步只身前往武汉陈福记寿器店做学徒谋生,店里有位师傅见他踏实细致,收他当了徒弟,向他传授寿器工艺。李先念参加革命后,有人称他是“做棺材出身的”,他风趣地回答:“我是给旧社会做棺材的。”


02

农运骨干

在武汉期间,李先念的接触面更广,视野开阔了,对人与人的关系及社会问题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进武昌城,李先念看到了工农解放的曙光,毅然返回家乡。这时,黄安的农民运动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李先念回乡后,得到了李泽信、韩爽先、陈有元(李先念的二哥)等的欢迎,并与他们一起到附近各村串连,成立了九龙乡农民协会。同年底,李先念当选为乡农会执行委员,并经王积宽、王积全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2月,高桥区农民代表大会在王才塆村祠堂召开,李先念作为九龙冲的代表参加了会议。通过这一次会议,李先念进一步对农民运动的方向和行动方针有了明确的认识,更加坚定了他的革命意志和革命胜利的信心。

图片

1927年3月18日,国民党省党部正式公布了由董必武主持制定的《湖北省惩治土豪劣绅暂行条例》和《湖北省审判土豪劣绅委员会暂行条例》。黄安县掀起了一个依法惩治反动土豪劣绅的高潮。相继处决了土豪吴隆久、吴子俊,捕捉吴立久等土豪劣绅,送交革命法庭公审法办,认真清查他们的财产,予以没收或退还群众,深得乡亲们的爱戴。同年春,高桥区的工会正式成立,李先念当选为工会主席。夏初,又当选为区农民协会执行委员。这时,在实际工作中,李先念逐渐认识到革命理论的重要性。为了向农民讲清革命道理,提高自己的革命理论水平,提高群众的觉悟,李先念无论怎么忙,都会挤出时间学习革命理论,凡是能借到手的马列主义小册子和革命刊物,如《共产党宣言》、《新青年》、《向导》、《黄安青年》等,他都反反复复地阅读,细心钻研,弄不懂的就虚心向有学问、有经验的同志请教。渴求真理,酷爱学习是青年李先念成长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黄安县的革命形势处于白色恐怖之中。一些土豪劣绅死灰复燃,公然对抗革命。高桥区的农民武装在西砦会的战斗中接连失利,情绪十分低落。李先念等区农协领导,挨家挨户抚慰被俘同志的家属和革命群众,总结战斗经验和教训。由于黄安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土豪劣绅和反动军警大批逮捕和屠杀共产党员、革命群众。李先念等人组织区、乡干部和革命武装分散隐蔽活动。

李先念未被敌人的屠杀所吓倒,他在新成立的黄安县委和许多誓死不投降的革命烈士身上,看到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希望。他决心在白色恐怖下把自己锻炼成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战士,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詹献庭、熊邦山等,得到了他们的鼓励。按组织的要求,他担负起区委和县委间的联络工作。他时而穿一身长袍,装扮成教书先生模样;时而农民装束,挑一副木工工具,以木匠的身份往返于七里、紫云、高桥间传递情报和消息。



03

组织队伍参加黄麻起义

1927年8月7日,党的八七会议在武汉召开,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黄安、麻城响应党的号召,举行了“九月暴动”。

10月,湖北省委鉴于黄安、麻城地区有一定武装力量和相当强的群众基础,决定成立中共黄麻特委,改组黄安县委,准备以黄安、麻城两县为中心举行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11月3日,黄麻特委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后,李先念被指定为高桥区工人纠察队大队长。在区委书记熊邦山的领导下,李先念等积极串连以前的革命同志和革命群众,以原区、乡农民自卫队员为骨干,在各村建立义勇队,进行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高桥区的群众热烈响应区委的号召,纷纷报名参加自卫队、义勇队,李先念他们很快就组织了一支三千余众的武装队伍。

11月13日晚10时前,高桥区各乡的农民武装陆续抵达距县城十多里的羊子山,他们以村为单位,手持刀、矛、土枪、扁担、锄头聚集在一起,焦急地等待下达任务。

10时整,熊邦山、詹献庭、李先念等人站在桌子上向群众作简短的动员。当群众听说不是去打桂花楼、大塘湾的土豪劣绅,而是去攻打县城时,群情沸腾,李先念大手一挥,说:“桂花楼要打,大塘湾也要打,但他们的根子在县衙。县衙不推翻,土豪劣绅照样横行霸道。今天我们先挖根,再砍树!武装夺取县城,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我们一定要把千仇万恨集中在刀口枪尖上,奋勇冲杀,决不后退,人人争当英雄好汉,为亲人报仇,为父老兄弟争光!”

顿时,会场上有人高呼:“拥护攻打县城,推翻县衙!”“组织农民政府,实行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万岁!”“农民万岁!”胸佩“赤化带”,左膀系白布条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黄安县城挺进。

与此同时,各路起义队伍按预定计划于14日凌晨4时许云集城外,高桥区队伍陆续抵达南门外待命。随着一声枪响,城外的起义队伍向黄安城发起猛烈地攻击,起义队伍入城后,活捉县长贺守忠等贪官污吏,摧毁了反动政府,革命的红旗插上了古老的黄安城,起义获得胜利。旋即建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和黄安县农民政府。

起义武装夺取黄安城后,李先念和高桥区委的领导人旋即率领队伍返回高桥区。组织群众广泛开展庆祝和示威活动,给当地的反动势力以强有力的震慑。接着又组织力量向当地反动武装进行反击,重新打垮了反动统治。特别是一举摧毁了西砦会反动力量,给全区群众以有力的鼓舞,他们纷纷举行暴动,惩治土豪劣绅和没收他们的财产。11月25日,李先念率领部分农民武装,铲除了桂花楼、大塘塆的土豪劣绅,打开他们的粮仓,把粮食全部分给农民。



04

继续坚持斗争

黄麻起义的胜利振奋人心,鼓舞了革命志士和革命群众的斗志,但同时也引起了国民党的极度恐慌,他们势必将刚诞生的革命政权扼杀在摇篮中。

11月27日至12月5日,敌第三十军独立旅和第十二军教导师先后分别向黄安城进攻,工农革命武装和革命群众与敌浴血奋战,黄安城最终落入敌手,突围而出的吴光浩、戴克敏等转移到七里坪一带活动。

在革命正处于艰难时期,12月17日,在韩爽先、李泽信的介绍下,李先念在一所破旧的茅草屋里,面对着一面纸做的红旗,举起右手,庄严地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实行革命,努力工作,服从组织,遵守纪律,严守秘密,牺牲个人,永不叛党。”显示出超人的胆识,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和坚定的革命意志。

12月下旬,吴光浩、戴克敏、曹学楷等同志在紫云区木城寨召开会议,决定将现有的武装和干部,一部分留下坚持斗争,一部分转移到黄陂木兰山一带游击。转移的队伍在路过高桥区时,县委负责人找到李先念,要他向其他领导人转达县委的决定,继续在高桥区南部坚持斗争。嗣后,李先念与詹献庭、熊邦山等人分散隐蔽与敌周旋。

鄂东军转入木兰山游击后,为了支援木兰山的游击武装,经高桥区委同意,派李先念回塔耳乡叶家田袁学福家,以木匠的身份作掩护,从事革命,并继续与韩爽先、李泽信保持联系。李先念白天跟师傅做农活,晚上常和原来的伙伴聚会,向他们宣传革命道理,教唱革命歌曲。

在李先念的教育和影响下,1928年初,叶家田第一批青年加入共青团,组成黄陂县的第一个团支部,李先念任支部书记。此后,青年团的工作发展扩大到附近的塔耳、蔡店、静山庙等地,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生力军。他的师傅在他的动员下,也加入共青团,全家支持革命,他的子侄先后加入共青团或参加红军。有一天,袁师傅问他:“全伢子,你说的革命能成功吗?”李先念信心满满地回答:“总有一天会成功,只要我们穷苦人跟着共产党走,团结奋斗,不怕流血牺牲,革命一定会成功!”3月,九龙冲乡党支部重建,李先念兼任支部书记。

为了加强对革命游击武装的打击,国民党加派一个团的兵力,企图控制黄麻起义区的局面。4月,黄安驻军会同“清乡团”、“自卫团”等七里、高桥等镇搜捕革命武装,李先念和游击队处境艰难,不时遇险。为了不连累家人,他与从木兰山转回游击的江竹青商量,智出一绑架计谋,将自己绑走,以重金赎身,愁坏了家人,敌信以为真,此后极少找李家的麻烦。情况好转后,立即派人将实情告诉了家里。没有后顾之忧的李先念则率领游击队员继续袭扰豪绅地主等反动武装。

1928年5月,高桥区九龙冲游击队成立,李先念任游击队队长。为了打击土豪劣绅的嚣张气焰,壮大游击队的声势,李先念决定拿陡山彭家村的联庄会首陈芝斌开刀,陈是当地一霸,常给国民党军通风报信,反攻倒算,鱼肉百姓,群众恨之入骨。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李先念和詹献庭率领5名游击队员,悄悄摸进陈宅,未发一枪就将睡梦中的陈芝斌活捉,历数其罪状,就地镇压,李先念与詹献庭联名签署布告张贴,以儆效尤。陈芝斌被镇压的消息很快传遍高桥、塔耳区,群众深受鼓舞。李先念、詹献庭名声大震,成为敌人搜捕的主要目标。为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李先念等人以红马寨为活动中心,组织游击武装,搜集敌军情报,巧妙地打击敌人。有时还深入到二程区桐柏集一带活动。

1928年7月,李先念率游击队配合江竹青的队伍反击下乡“清剿”的敌军。因反动分子告密,遭敌包围。李先念等沉着指挥作战,组织队伍脱离险境。国民党军出几百块大洋悬赏捉拿李先念的头颅。

为了躲避国民党军的搜剿,李先念白天藏在红马寨山岗的一个岩洞。这个山洞洞口被树丛、藤枝遮掩,十分隐蔽。期间,主要由李先念的二嫂和三姐传递消息和送饭。敌人的轮番搜捕落空后,李先念继续率领游击队奔走乡间与反动武装斗争。这时,工农革命军在鄂豫交界的柴山保逐步站立了脚跟,黄安城失陷后被迫流亡在外的数千名党员和革命群众,纷纷返回家乡,恢复革命斗争。

1929年春,李先念率九龙冲乡游击队编入新扩建的红三十一第五大队,任副班长、代理班长。从此,李先念的革命生涯迈进另一个辉煌的历史时期。

参考书目:
《李先念传》2009年中央文献出版社    主编朱玉
《红安县革命史》1987年武汉大学出版社  主编郭家齐 副主编彭希林

图片


图片

欢迎在文末发表留言评论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