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现幸福模式 ![]() ![]() ![]() 回避模式 ![]() Wonderful encounter 01 ![]() 怎样做才能幸福呢? 韩国心理学家李南玉曾经过一项调查研究,她向众人提问:“怎样做才能幸福呢?” 研究发现,面对这个问题,幸福指数高的人普遍思考的是“使人感到幸福的行为”,他们喜欢寻找和记录生活中微小的幸福,采取一种积极的“发现幸福模式”。 而幸福指数较低的人大多考虑“避开不幸福的方法”,陷入“回避模式”不能自拔。 这两种模式其实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和思维模式,积极与消极,乐观与悲观。 当我们启动“发现幸福模式”时,就好像带了一个小雷达,不断地去寻找生活中的小确幸: “今天的天气真好啊!” “秋天的落叶真的是太美了!” “我今天又取得了一点小进步,太开心了!” “这个食物真是太美味了……” 而当“回避模式”启动时,关注点从美好的事物转移到了那些我们不喜欢的的事物上。就好比当我们告诉自己不要想一头粉红色的大象时,脑海里就会出现那头粉红色的大象。 曾经有一个女人讲述自己的婚姻经历。她挑选结婚对象时,只有一个条件就是”不要找像爸爸那样的人“,千挑万选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对象,结婚成立家庭,经历了很多幸福的时刻。 可是慢慢的,最初的激情褪去,她发现自己的丈夫竟然越来越像自己的父亲。她变得崩溃起来,而且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里,她不停地在生活中去寻找丈夫与父亲的相似点,以印证自己的想法。 每当发现一点相同,她难以抑制地感到愤怒与绝望,而且将这种情绪发泄到丈夫甚至是孩子身上,一个本来幸福的家庭变得鸡飞狗跳、岌岌可危。 吸引力法则让那些我们想拼命避免的事物纷纷涌现到眼前。 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中说: “悲观主义者好比一个恐惧而悲伤地看着墙上的挂历每天都被撕掉一张、挂历越变越薄的人;而积极地应对生活问题的人好比一个每撕掉一张就把它整整齐齐地摞在一起,还要在背面记几行日记的人。” ![]() 幸福像花儿一样 ![]() 02 我身边有一些朋友,她们是典型的”发现幸福模式“,把寻常的普通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享受每一个当下的时刻,而她们自己也像花儿一样绽放和芬芳。 比如珊珊。 她第一次蒸馒头,记录到: “我出息了呀,完全独立的蒸了两锅馒头,微甜,是我小时候吃过的味道。因为上周突发奇想做了一些面食,虽然做的一般,但是高老板当天说他感觉很幸福。” 高老板是她的先生,从她的记录中常常感受到那种汩汩流淌的暖意和深情。 而这种记录的感受又温暖了她下一个日常,成为一种积极的滋养。 当她给电动车充电时,她也能感受到幸福: “每次电动车充满了电都感觉很富有。” 她日复一日的记录生活中闪闪发光的时刻,很多朋友都在她的朋友圈里感受到了积极又轻松的能量,还有朋友说,当自己没有能量时,就去翻翻珊珊的朋友圈,那里仿佛是一个能量场。 这也正应了她给自己设定的人生使命: 活出真实,照顾好身边的人,把获得的经验分享出来,影响更多需要的人。 幸福其实就像花儿一样,根系伸展在普通甚至有点“肮脏”的泥土中,拼命吸收其中的养分,破土而出,展现出来的是灿烂的五彩的面庞,迎着光…… ![]() ![]() ![]() ![]()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 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 又是如何铭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