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可能是最受男孩子喜欢的小说了,在这本小说中刻画了数百个个性鲜明的人物,特别是作为主角的梁山108将,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着许多的粉丝。 如果必须在梁山好汉中选出一个人气最高的,应该非武松莫属,除了水浒传之外,现代拍了很多影视作品,都是关于武松的,足以见得武松这个英雄人物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武松这个人讲义气,豪情万丈,身上有着所有中华儿女身上的热血特征。他为哥哥报仇、景阳岗打虎、单臂擒方腊的事迹在读者中间流传甚广,武松的结局也是梁山108将中最好的。 他在平了方腊之后,选择了去到六和寺出家,最后以80岁的高龄圆寂,但是水浒中有一处失误道出了武松的真正结局,历史的真相让人心痛。 武松的经历 武松本来是清河县人,从小父母双亡,武松和自己的哥哥武大郎两个人相依为命。但是这两兄弟差别可大了。武松身高八尺,一表人才,一身功夫孔武有力,哥哥武大郎则完全相反,不仅矮小,而且面目丑陋。 不过外表上的差异丝毫不影响两兄弟之间的感情。武松后来遇上宋江,也源于两个人相同的经历,武松因为嫉恶如仇的性格,年轻的时候在清河县打死一个人,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这才来到小旋风柴进的府中躲避。 因为不知道家乡的情况,武松在柴进的府上一住就是一年多,就是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武松认识了也是因为杀了人逃往柴进府上的宋江。武松早就敬佩宋江的为人,立马拉着宋江结拜为了兄弟。 后来武松得知自己当时并没有将人打死,那人只是昏迷过去了,因此他就辞别宋江回去寻找武大郎。就在回清河县的路上发生了景阳岗打虎的事件,也因为武松打虎这件事让当地的知府看中了他的一身本领,所以将其任命为都头。 一夜之间武松就从一个逃犯摇身一变成为了吃皇粮的武都头。这个时候,武松又遇到了哥哥武大郎和嫂嫂潘金莲,西门庆事件发生后,武大郎被潘金莲毒死,武松为兄报仇之后,也被衙门判处刺配之刑。 在刺配的路上,武松被母夜叉孙二娘给下药放倒,也因为这件事成为了好友,血溅鸳鸯楼之后,武松又被迫踏上了逃命之路。在这个时候武松打扮成了一个行者的模样,也是他的浑号行者武松的由来。 逼上梁山之后,武松做了步兵头领,为梁山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招安之后的几场大仗,比如说平辽国和征方腊的过程武松没有一场缺席。 在与辽国的战斗中,武松一个人攻破太阳阵,斩杀了耶律得重,攻打方腊的时候,方腊的三大王方貌,也是被武松斩杀。最后梁山义军和方腊在杭州进行大决战,已经失去一支手臂的武松忍着剧痛在没有武器的帮助下,将方腊生擒。 梁山好汉大获全胜班师回朝,可就在一众好汉好汉准备回去等待皇帝的封赏、享受荣华富贵的时候,武松仿佛是悟出了人生的真谛一般。 他拒绝回到汴京,选择了在中途就去六和寺出家,因此宋徽宗封武松为清忠祖师,并赐给他数十万贯金钱,水浒传中描写武松最后在80岁的时候于寺中圆寂。 历史的真相 可以说水浒传中武松的形象非常的鲜明,“报兄诛嫂真奇特,赢得高明万古香”是他的评语。这样一个武艺高强又一身正气的人,必然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 但是水浒传中有一处失误指出了武松在六和寺圆寂有可能是骗局,并为我们揭露出了历史的真相。 武松这个形象的来源要追溯到元朝的一本书叫做《大宋宣和遗事》,这本书中就记录了武松是宋江的部下,在元朝末期还有一本描写宋江的书中提到了武松。 在国内外很多文学理论家的考察中都认为这两部作品就是水浒传的雏形,施耐庵就是通过这两本书,写出了水浒传。因此我们可以明白水浒传的故事,或者说水浒传中武松的部分故事是来源于这两本书的。 在查阅了这两本书之后,我们发现了许多的蛛丝马迹,因此可以还原出武松的在历史上的真实的样子。真实的武松本来是一个从小习武的强人,从小父母双亡同时也没有任何的兄弟姐妹,他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卖艺。 武松经常在街头表演武艺,通过这种方式去赢得观众的赏钱为生,有一次一位观看武松卖艺的老爷看中了武松的本事,就将其聘为了自己的护院。 施耐庵的用意 武松在这位老爷的府上屡立奇功,很快就成为了老爷的心腹,可是不久这位老爷就被别人陷害成为了阶下囚。 武松从小就在一个没有爱的环境中长大,好不容易遇见一个对自己好的人竟然还被奸人陷害,武松气不过,提起一把刀就将陷害老爷的奸人给杀了。 随后武松就被官府的官兵抓了,因为武松当街杀人这件事情太过于恶劣,因此在江浙一带闹得沸沸扬扬。浙江巡抚知道了这件事就责令杭州知府进行重审,最后为武松的老爷洗清了冤屈,但是武松杀人的行为,是罪不可恕。 因此武松被判处死刑,在武松行刑的当天,老百姓们钦佩武松的壮举纷纷来到现场为其送行,并在武松死后为他建造了一座武松墓。 我们可以大胆推断一下武松这个形象的创作过程: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水浒传这本书也大概在明朝初年被写成。因此,施耐庵应该对宋朝的文学作品和元朝的杂剧非常的熟悉,特别是对于武松的故事,他更是了解。 纵观水浒传中武松的经历和真实历史上武松的经历,可以说是大同小异别无二致,都是一个因为伸张正义而付出生命代价的故事。 只不过可能由于施耐庵对于武松的感情实在是太深了,因此在水浒传中他为武松安排了一个好的结局。 |
|
来自: 格林书屋 > 《首藏网络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