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我控制(上)——自我效能感

 金苹果6 2022-10-29 发布于北京

今天聊聊个体是如何进行自我控制的,以及我们如何按照自我效能感理论逐步提高我们的控制能力积极自我认知

自控,即自我控制,并不是一个离我们很远的话题。从控糖、控碳水,到戒烟、戒酒,从坚持早起读书到打卡晚间跑步,从“放纵”到“自律”,这一条路走来,我们最少不了的就是控制自己的能力。

Image

keep-slogan

这种能力的本质是什么?

研究者们认为,我们所具有的自控能力,实际上是一种由其自我赋予的个体意志所行动的能量。既然能量是来自我们本身,为何还有“按意志行动”一说呢?

我认为,答案在于我们的身体有时候具有自己的“意志”。这并非是说,我们的身体能够脱离我们的灵魂而自由行动,而是说它们有着生理上的天然倾向

比如当你辛苦了一天回到家后,尽管你有计划要去跑步半小时,然而你的身体却告诉你“臣妾做不到啊”,你的身体迫切地需要好好休息一下,那么这个时候你便能够体会到你自我的意志身体的“意志”产生的冲突感。而在此时,要想把你的身体薅起来迈开步子走出去,需要的便是这些用于控制自我的能量了。

因此,你可以把自我控制的能力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意志力,借由它们,我们得以不辞辛苦地劳作,夜以继日地学习,克制享用甜食、快餐的欲望而一脸苦相地去跑上那么3公里。

Image

然而,正如意志力并非是无限的,这些自我控制的能量也会因为使用与损耗用尽,说到底,这些能量并非“意志力”一般抽象,它们有着真实的生理学基础

每当我们尝试进行“自我控制”的时候,大脑中的中枢执行系统会进行额外的工作,并帮助我们做出“自控”的决策,而这个过程是会消耗我们人体内的血糖的。也就是说,这些自控能量并非随时充沛准备使用,而是会随着我们之前的活动消耗而产生改变

让我们回到刚才的例子,假如你那一天根本没有出门,而是在家愉快地看了一天的电视,相比于工作辛苦了一天,哪种情况下的你更容易出去跑步呢?

也许最终你都能够选择迈出家门,但你一定会体会到二者之间所要经过的“心理挣扎”过程不同,我们的身体越是疲惫需要休息,所能够调动的自控能量便越少,相应的,进行自我控制也便越难。

Image

幸运的是,我们能够通过锻炼来提高这部分能力,就如同跑步中的“极点”从3km到5km,再到10km一般,自控能力是可以被我们不断培养的

让我们来看看自我效能感给我们提供的有效模板。


自我效能感

如果你问自我效能感是什么,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美国老头班杜拉会大声地告诉你,它意味着“我能行!

20世纪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论,所谓自我效能,指的是我们对于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的认知与信念,换句话说,便是我们自己对于能不能做成一件事的自我评估

Image

自我效能感的提出为当今世界火热的积极心理学打下了理论基础,后者提倡个体用乐观、积极以及实际具体的行为与态度来改变自己的生活。而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则能够决定一个个体看待自己的不同方式,以及其具体的行事风格、思考以及行为表现等等。

一个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可能常常抱有积极的心态,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很多事情,即便是困难的那些,他们能够用不懈的努力、完备的计划以及切实的行动来一步步达成目标,而当目标达成时,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又被再一次强化了。

Image

那些低自我效能感的人则或许与之相反,他们担心自己会遭到失败,不时感觉自己一事无成,一旦被焦虑充斥,他们便很容易放弃努力,就此作罢,哪怕别人给予相当的鼓励,他们也不愿意真正进行反复地尝试。

当我们回到自控能力的培养时,通过提高我们的自我效能感,让我们逐渐形成“我能控制、我能做到”的认知后,我们能够因此拥有更多的活力与动力,而这些则成为了我们自我控制能量的关键来源。

那么关键问题便是,如何具体提高我们的自我效能感呢?仅仅是重复告诉自己“我能行”真的有用吗?

班杜拉认为,要想有效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其一便是相信自己具有能力的认知,其二则需要由个体控制达到积极的结果,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下重复进行强化,个体才能够最终收获他们想要的。

也就是说,我们不光要告诉自己“我能行”,还要真正做出一些结果。由此班杜拉建议,尽可能使个体的认知与结果相匹配,能够最快速度提高我们的自我效能感。比如不要一下告诉自己能每天跑10km,而是先从跑一周3km开始,当上一个目标达成了之后再次制定更远的目标,并且灵活地进行调整,用我国的老话讲便是:细水长流


结语

理论或许很简单,但实际应用起来则可能遇到不少困难,原因便是我们的生活情境不同,并不能总是保证自己的自我控制能量都时刻在线,而当一次两次的尝试努力失败时,我们的自我效能感也的确会受到打击

但我希望通过为你阐述自我控制的根源而告诉你的是,我们只是需要给自己一些容忍以及耐心,毕竟我们进行的事——自我控制,多数时候都是有违我们的生理本能的

累的时候想要休息,饿的时候想要进食,这些都是我们遗传而来的优秀生存机制,只不过现代的社会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不同规范,以至于我们受到了要去改变自己的不同程度上的压力

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进行自我控制都是一件值得鼓励而提倡的事情,因为历数我们人类的发展,正是我们学会了控制自己的个人意志凌驾于生理本能之上,才有了如此辉煌的文明。只不过,文明需要时间,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如果我们能够给予自己更多信心与支持,在偶然的自我控制失败之后考虑到生理需求而不过分谴责自己,那么我相信我们都能够维持我们的自我效能感,并且再次满怀动力地出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