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最早的电话总局---三不老丈量北京胡同记(第四季-18)

 明日大雪飘 2022-10-29 发布于上海
几个不老的北京人用脚步丈量北京胡同,带您探寻、体味胡同的老故事与新生活,和您一起了解、感受京城独特的文脉、文化与文明


北京最早的电话总局

灯市口大街的西口、东口,明代时分别称上角头、下角头。前面咱们曾说到,元代对热闹的十字路口称为角头,可见自元、明时期,灯市口大街就是京城的热闹地界儿。除了东四牌楼附近的隆福寺、马市、羊市,鹁鸽市,还有皇家的豹房、店铺,周边商铺密集、茶楼酒肆众多,白天游人如织、夜晚灯红酒绿。

《帝京景物略》记述:“省直之商旅,夷蛮闽貂之珍异,三代八朝之古董,五等四民之服用物,皆集。”最主要的是自永乐年间开始,这里成为上元节的灯市,更带动了大街两边商家的兴旺。

图片

明《上元灯彩图》局部、佚名

正月十五赏灯游艺自汉代开始,唐宋逐渐成型。唐代本来平日实行宵禁,正月十五前后三天特准百姓外出观灯。宋代辛弃疾作有“元夜灯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两朝代的灯市在长安、汴梁、临安等地热闹非凡。

明永乐年间朱棣定都北京后,最初并无固定灯市地点。最早只在紫禁城午门外广场设置一个小型灯市,倒是方便了皇家观赏,可京城百姓蜂拥而至,皇宫外成了热闹市集,不成体统不说,皇上也觉得不安全。于是,诏令将灯市迁至皇城之外的上下角头一带。

图片

《燕都游览志》描述:“灯市在东华门王府街东、崇文街西,亙二里许,南北两廛,珠玉宝器,以逮日用微物,无不悉具。衢中列市,碁置数行相望,俱高楼,楼设氍毹簾幕,为宴饮地。一楼日赁直有至数百缗者,夜则然灯于上,望如星衢。市自正月初八日起,至十八日始罢。鬻灯在市西南,有冰灯,细翦百綵,浇水成之。”

写得多细致。当时的酒楼已经铺上地毯、挂上帘幕分割成单间,包间费有的一晚上甚至能要数百贯钱。到夜里花灯齐放、流光溢彩,每一层楼都挂上彩灯,好似天上的星空一般相映生辉。

图片

上元灯市前后持续十天,比大年三十、正月初一都热闹,不仅百官放假、商铺开业,而且就连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眷也能够外出赏灯,男女老少相携而行,观灯猜谜看焰火,可说是一年中最开心最放纵的几天,甚至还生发出不少男女爱情故事。

《燕都旧闻考》写道:“(灯市)观者如云,九轨之衢,竟夕不能举步,香车宝马,参错期间,愈无出路,而愈进不已。”明万历朝首辅张居正更有诗云:“今夕何夕春灯明,燕京女儿踏月行。灯摇珠彩张华屋,月散瑶光满禁城。”

图片

明《上元灯彩图》局部,佚名

清代,内城不准汉人随便居住,灯市口开始萧条。至雍正年间,又下令不准在内城开设戏院、旅店,甚至不得集会,灯市遂逐渐外移。开始是灯市分离、有灯无市,灯在东四、西四牌楼及地安门一带,市则挪至前门外廊房头条、琉璃厂、灵佑宫(天桥西北,并且逐步在外城又灯、市合一了。而灯市口则灯、市俱废,仅留地名了。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许多空地可以盖教堂、办学校。

图片

雍正在圆明园观赏天灯(雍正帝行乐图.正月观灯)

现如今,灯市口大街宽敞整洁、中规中矩,酒店、餐馆、商店、学校参差其间,正月十五您要赏灯只能另觅它处了。

灯市口大街南边与其平行的一条宽敞胡同是柏树胡同,明代属澄清坊,称椿树胡同。大概是避免与位于宣武门外的椿树胡同重名,1965年在并进马尾巴胡同后改称柏树胡同。现在胡同里既无椿树亦无柏树,两侧是茂盛的槐树、榆树。

图片

胡同的铭牌上讲,26号院曾是辜鸿铭的寓所,相关资料上表明过去的门牌是28号或30号,不管哪个其实都对,因为这里原来是一所大宅院,并且一直跨到南边的甘雨胡同。

宅院的主人叫庆宽,为清末的宫廷画家,曾参与颐和园的设计,其绘制的颐和园全图深得慈禧喜欢,赏赐其二品顶戴,后来其官至内务府管库郎中。据说庆宽收藏有近两千件明清官窑瓷器和大量书画,其宅院的花园就是仿照颐和园谐趣园建造的。

清末,庆宽的宅院分拆出租,其中一位租户是英国商人立德。立德一家1887-1907在中国生活了20年。1905年,在伦敦出版了立德夫人撰写的《我的北京花园》,书中描写了他们在北京的生活,其中就有对这所别致花园的美好回忆。

图片

花园东南角,远处为立德夫人所述作为宴会厅的方阁

1913-1928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守捍卫者辜鸿铭也租住在这所宅院的一处三进小院里。不过十多年来辜鸿铭并没有缴过房租,原因是庆宽欣赏辜鸿铭对传统文化的守护而义租给他。

著名文化学者张中行先生在记述辜鸿铭的文章中写道:道听途说的不少,靠得住的是以下两种,一是他自己说他是东西南北之人,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另一是外国人有种说法,到北京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图片

辜鸿铭热衷于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又精通英、法、德等9种语言,所以于外国人多有互补性。印度诗人泰戈尔、英国作家毛姆、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都曾来此拜访,俄国的托尔斯泰也曾与其多次书信往来。

我们在胡同里转了两圈,也没找到26号院落,其它的院落也不存在,现在都已盖成楼房了。

图片

辜鸿铭与泰戈尔

然而,传统与现代在胡同里也会交融碰撞。1904年12月,在椿树胡同被租用的40间平房里,开通了800门磁石制电话交换机,建成北京电话总局。在此之前的1904年1月,为了给各衙署和王公大臣们提供电话服务,清政府在东单二条光绪皇帝的老师、大学士翁同龢宅邸的8间马厩里开通100门人工电话交换机,这是北京第一家由官方试办的电话局。

没想到需求火爆,不到一年就得扩容,原来的8间马厩不够用,遂在灯市口租房另建。当年慈禧太后嫌立杆挂线会破坏风水,不准在紫禁城里安装电话,可她自己并不排斥使用电话,为了时刻掌握光绪皇帝的动向,专门从颐和园架设线路到中南海赢台。而辜鸿铭这位保守派对电话这新玩意儿也乐得接受,1922年的英文版《北京名人录》中显示,辜鸿铭的家庭住址为“椿树胡同28号,电话:840E”。

图片

北京电话总局接线台

             今天先说到这里,回见!

     (保护原创,尊重知识产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