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四章:神秘而诱人的海底世界(3)新海权时代

 河南文苑 2022-10-29 发布于河南

三     新海权时代

茫茫地球在浩瀚的太空中日夜旋转着,犹如一个硕大的始终不落的椭圆型橄榄球。在其自转轴的最北端,也就是北纬66度34分以北的广大区域,叫做北极地区。它包括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等。这里有丰富的鱼类和浮游生物,为夏季在这里筑巢的数百万只海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同时也是海豹、鲸、熊和其他海洋动物的食物来源。

北极从每年的11月开始,接近半年时间完全看不见太阳。温度降到零下50℃,所有海浪和潮汐都消失了,海岸冰封,风裹着雪四处游荡。北冰洋表面的绝大部分终年被海冰覆盖,是地球上罕见的白色海洋。由于气候环境十分恶劣,北极人口稀少,千百年以来,只有少量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生存繁衍。自从发现了海底石油等矿藏,这里再无宁日……

时光的车轮驰到2007年8月2日,正是北极圈一年之内最温暖最舒适的季节,便于开展各种探险和科考工作。两艘外表涂漆着俄罗斯国旗的深海载人潜水器-----“和平1号”、“和平2号”,先后由停泊在北冰洋洋面的俄罗斯科学考察船,缓缓布放下潜,一前一后,相互配合,平稳而快速地潜入到深海。

这支俄罗斯科考队由俄知名北极专家、国家杜马副主席阿尔图尔·奇林加罗夫率领。经过周密策划,意在完成一项意义重大的国家任务。莫斯科时间12时8分,“和平1号”抵达了4261米的海底。潜航员拿起通话器向指挥部报告:“我们已经坐底,完成了各种准备,请指示!”

随着一阵嘶嘶的电流声,母船指挥部的指令下达了:“很好,可以按照预定计划执行!祝你们成功,你们是俄罗斯的英雄!”

“明白。为祖国服务!”随同下潜的奇林加罗夫在潜航员的协助下,透过观察窗操作机械手,小心翼翼地将一面高1米、能保存100年左右的钛合金俄罗斯国旗从取样篮里取出,深深地插在了北冰洋海底。同时抵达海底的“和平2号”载人潜水器,为此次行动拍照摄像,向外界公布。

这一消息传遍世界后,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加拿大联邦政府外交部长麦凯,当天便向俄罗斯表达不满:“这不是15世纪,你不能随便走到一个地方,插上一面旗子,就说这是你的地盘了。”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凯西也不无讽刺地说:“我不太清楚他们在海床上放了一面金属旗子,一面橡胶旗子,或是一张床单,无论如何,这种做法都没有法律地位和效果。”

原来,由于北极地区的冰川下面资源丰富,北冰洋周边国家垂涎不已,明争暗抢愈演愈烈。虽然1961年《南极条约》冻结了各国对南极主权的争夺,但有关北极问题,目前尚无类似约束。因而,周边国家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等纷纷向北冰洋派遣调查队,积极展开调查活动。

俄罗斯曾于2001年向联合国机构申请,把本国专属经济区扩展到罗蒙诺索夫海岭水域,如果联合国认可,他们将对120万平方公里北冰洋水域拥有权益,从而获得100亿吨标准燃料的油气储量。不过,此申请因“证据不足”而遭驳回。这一次,他们“高调”展开北冰洋海底科考活动,是在为2009年再度申请准备“证据”。

8月7日,奇林加罗夫率领北极科考队返回莫斯科,受到了英雄般地欢迎。俄罗斯总统普京接见了他们,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这一重大功绩,既属于科学,也属于从事这些活动的具体的人。”

奇林加罗夫代表队员们表示了感谢,自豪地说:“我根本不在乎外国政治家对此事的评价……如果有人不喜欢此事,让他们自己下去,然后尽力把东西插到那里。”

显然,其他相关国家是不会善罢甘休的。紧随而来,2007年8月8日,加拿大总理哈珀展开任内的第三次北极之旅,并宣布扩展北部国家公园保护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以及一系列北极地区发展新计划,宣示北极地区的加拿大主权。

美国是所有环北极国家中唯一未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国家,而它的阿拉斯加州就位于北极圈附近,更是倍加关注。2007年,美国发布名为《21世纪海军合作战略》的文件,把北极局势列入“新时代挑战”名单;2009年,美国提出在北极地区建立导弹防御和预警系统,并授权波音公司研发卫星进入北极上空轨道,为在北极的军事行动提供支援。

丹麦于2009年宣布组建北极联合指挥部,在格陵兰岛建立“图拉”空军基地,组建北极快速反应部队。挪威紧随其后,将军事指挥部大本营移到北极圈,并从美国采购F-35战机以加强在北极的军事部署。另外,丹麦、挪威和瑞典3国还准备组建联合快速反应部队,以监视和威慑各国在北极地区的活动。

而有“北极熊”之称的俄罗斯更是强硬。2009年,他们发布北极地区国家政策原则,提出分阶段实施北极战略规划,确保实现“俄罗斯在北极能源资源开发和运输领域的竞争优势”。2014年8月,普京总统表示:俄罗斯将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12月1日,俄罗斯北极战略司令部正式开始运作,旨在保护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利益。北冰洋看似冰封的世界,实则已像随时可能爆发的火山了......

人类对于海洋,始终是敬畏又热爱的。远古不再多说了,只以近现代为例。

从15世纪到17世纪中叶,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世人进入了大航海时代。葡萄牙的第一批船只绕过好望角,掀开了西方殖民世界的篇章。此时的国家利益,就是利用全球海上通道,跨海占领殖民地,发展航海事业和世界性商业,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占领海外原料产地和商品促销市场。

而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欧洲步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称霸海洋;19世纪的最后阶段,欧美一批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英、法、俄、美、德、日本成为海洋强国,也是世界强国;中国“洋务运动”曾想大力发展海军,但是,这个愿望由于清廷当局昏庸腐朽而破灭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全球进入了新海权时代。主要特征是和平与发展,包括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可持续发展等。海权本身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将海上军事力量、经济力量、科技力量、管理能力等结合起来。此时,出现了几类海洋强国:美国是海洋霸权国家;俄国、英国、法国是二流海洋强国;日本和德国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强国……

上述种种,人们所能攫取的仅仅是海面和有限海深的利益,海底是难以企及的。直至20世纪下半叶,由于陆地资源稀缺,已经不足以支撑经济发展速度,地球第四极――深海海底,成为了人类最后一片知之甚少的未开发区域。随着深海潜水技术的不断完善,有此能力的国家越来越深入地去考察海底。占有丰富海洋的渴望与探索生命起源的热情,使世界兴起了新一轮开发海洋深层以及海洋底部的热潮,对此,人们形象地称之为“蓝色圈地运动”。

那么,幽深而寒冷的海底究竟有些什么东西呢?

1977年,美国“阿尔文”号深潜器在东太平洋中隆2500米水深的加拉帕戈斯裂谷,发现有高温(300℃—400℃)、轻质(比重0.7g/cm2)、富硫的热液以每秒数米的速度喷出,状如黑烟。这种“烟”并非人们常见的因燃烧所产生的烟,它其实是一种水,由于高温而轻,而且含不少金属元素,就像黑烟一样从海底喷出。

它们在广袤静谧的大洋深处,在一些特殊的地质构造里,不断喷出浓重的黑色、白色或黄色的热液流体,与冰冷的海水相遇,就会发生化学反应,所携带的金属硫化物在喷口附近沉淀下来,并逐渐向上生长,形成烟囱状,科学家们称之为“黑烟囱”或“白烟囱”。但会很快倒塌,形成一片金属硫物矿床。

据此,科学家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生动形象的“海底图画”:6万千米长的大洋中脊首尾相接;无数“黑烟囱”喷发出的金属硫化物堆积成了海底矿床;广袤的海底盆地分布着大量锰结核,富钴结壳,里面蕴藏着丰富的贵金属,那里是人类最后的资源宝库。在这种情形下,世人看到了财富。深海石油及海底表面各种结核矿物的储量,足以使地球上的工厂运转数个世纪。

时光转到1983年,还是美国科学家首次在墨西哥湾佛罗里达陡崖发现了冷泉。这是一种海底天然气渗漏,是在全球广泛分布的自然现象,大多位于大陆边缘海底沉积界面之下,以水、碳氢化合物(天然气和石油)、硫化氢、细粒沉积物为主要成分,广泛发育于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斜坡海底。现各地已发现了上千个活动冷泉。

冷泉与热液相类似,其周围蕴含着丰富的矿物资源。它所产生的天然气水合物,被誉为21世纪的洁净替代能源。令人更为惊喜的是:冷泉区发育的水合物还具有埋藏浅、品质高的特点。

此外,深海热液和冷泉系统打破了物种进化的规律,揭示了世界上的另一种生命循环系统!千百年来,人们都认为“万物生长靠太阳”。是的,人类,动物,微生物的极大部分,其食物的最终来源是植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供予自身及其他生物。食草动物吃草,食肉动物将食草动物的尸体吃掉,食肉动物死后被细菌分解最终又成为植物的“食品”,这一切均归功于太阳。

传统的学说认为:200米以下的海洋深处一片漆黑寒冷,阳光照不到那里,是不会有生命存在的。然而深海载人潜水器的发明,使人类在海底发现了生物学上的奥秘:就在热液口附近和冷泉区里,竟生活着大量的蠕虫、贝类、蟹类、鱼类,以及一些根本说不上名的奇异生物。

深入研究后,科学家们方知它们不依靠光合作用产生的植物或微生物生存,而是上述流体中富含甲烷、硫化氢和二氧化碳,可给一些微生物(细菌和古菌)提供丰富的养分,使低级生命比如管状蠕虫有了食物,进而又形成了鱼虾贝类的美餐,从而造就了一个崭新的生物链,成为海底深处“沙漠中的绿洲”。

如此富饶丰硕的百宝箱一样的海底世界,怎能不令世人特别是一些有实力的国家垂涎三尺呢?!

其实,商业性开采,并不是唯一的目标。军事家看到了制高点---谁先抢夺深海,谁就会在未来的海战中赢得主动,同时对陆地、太空形成强力的威慑和制约。政治家看重的是权力---占据地球表面积近一半的国际海底区域,人类尚未可知的第四极,是这颗星球上最大的政治地理单元。

在关系到国家发展和民族生存的重大利益面前,我们中国人不能只做一名“旁观者”!

作者简介

许 晨,男,59岁,山东德州人,青岛市政协委员,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897月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200312月鲁迅文学院高研班结业。出版有《居者有其屋---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纪实》、《人生大舞台---样板戏启示录》、《血染的金达莱》、《钢铁铸造的岁月》、《巍巍“泰山”》、《真情大援川》和《再生之门》等十几部长篇报告文学。电视文学剧本《战歌没有消逝》、《鲁氏兄弟》(合作)。作品曾获得《人民日报》文学版一等奖、“冰心散文奖”、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电视剧飞天奖提名等多种奖项,并入选山东新文学大系。20146月至8月,许晨受国家海洋局、中国大洋协会之邀,随同我国深海潜水器“蛟龙”号前往太平洋科学考察,走进一线,体验生活,经受住了种种考验,积累了丰厚的素材,为写作长篇报告文学《第四极----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纪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许晨作品展示区,点击以下阅读

许晨鲁奖《第四极》连载|(代序)|李炳银

许晨鲁奖《第四极》连载|序 章:人类的极地探索

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一章:我随“蛟龙”去探海

许晨鲁奖《第四极》连载|第二章:华夏“海洋梦”(1)远古的潮音

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二章:华夏“海洋梦”(2) “郑和”们的遗憾

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二章:华夏“海洋梦”(3)洋人的坚船利炮

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二章:华夏“海洋梦”(4)寻回失落的“海洋”

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三章:“蛟龙”公众开放日

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四章:神秘而诱人的海底世界(1) “海底两万里”

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四章:神秘而诱人的海底世界(2) 从“的里雅斯特”到“阿尔文”

畅游在生活的海洋里——获奖感言 ||许晨(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台儿庄无胸雕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