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绪惆怅,就如东栏那株如雪的梨花,世俗凡尘,谁能看得清楚和明白。 
 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苏轼的诗词,大多是波澜壮阔,气象万千,而这首七绝却略带伤感,不假修饰,不引典故,几乎是白话直叙,却是作者感情的真实流露。苏轼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四十多岁了,父母、妻子离他而逝,又因为王安石变法而引起新旧党之争,受贬离京外放,家庭和事业遭受重重打击,心中自然忧愁苦闷。 清明时节,草薰风暖,梨花淡白如雪,柳叶绿上枝头,满城柳絮纷飞,生机盎然的春天快要过去了。作者依靠在栏杆处,看着那一树如雪的梨花而惆怅不已,繁华转眼即逝,人生短促,谁能看破红尘,将人存在世间的意义,明白得清清楚楚。 苏轼在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朦胧的画卷,梨花满城, 柳絮飞天,渲染出城市的热情。可是,再美的梨花也会一夜之间掉落枝头,轻柔的柳絮恣意飞舞但终归尘土,争奇斗艳的时光是短暂的,落入凡尘才是永恒的。
 经历了这场席卷八荒的灾难,多少凄惨,多少悲伤,还看不透人生吗?繁华喧嚣,戛然而止,昨日把酒言欢,今日生离死别,滚滚红尘,也不过瞬息和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