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年的诺贝尔奖,炸裂了我的世界观...

 慈云道人 2022-10-29 发布于广东

编者按:

随着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公布,这半月来,一场由量子力学引领全民头脑风暴的热闹场面在各大网络平台出现了。

图片

△获得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三位科学家

笔者认为,这场思维盛宴对全人类思想境界的提升和世界观的转变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这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解读,但我不想重复被多数人唠叨过的常识性话题,而是想从中华传统文化心性之学的角度,谈谈我对“量子力学”的理解,以及这个原理对人生命运的深远影响…

图片

01
诡异的量子力学
笔者注意到,本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同时颁给三位科学家的理由,是以表彰“用纠缠光子验证了量子不遵循贝尔不等式,开创了量子信息学”。
这个理由,若用另一种更直白的方式表述,大致是这样的:
被观测的微观世界显像完全是随机的,纠缠态物质(信息)彼此间的联系不受时空尺度影响,这突破了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光速不可超越的极限观点,今后以量子信息学为基础的科技生产力将迅猛发展。
也就是说,“量子纠缠”特性的确认,是本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基石。
说到量子纠缠,有一个人是绕不开的,就是著名的物理学家玻尔,他提出的“互补原理”为波粒二象性提供了很好的解释,也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图片

△获得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三位科学家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讲这个世界是有一个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我们只要去观察它,它原来是怎么样的就是怎么样的;我们观察它,和它原来的状态没有关系的。
但是量子力学中的光学双缝干涉实验告诉我们,你不观察它(光)的时候它是波,你一观察它,它就变成粒子了。(拓展阅读:光学双缝干涉实验
图片
这个实验是反复重复检验的,无数次都是这样的。你只要一观察它,它就变成粒子了,这怎么解释呢?
像是在说,因为我们的观察,光就改变了它的形态我们的观察,就改变了我们原以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的客观规律和它的表现
这个实际在哲学意义上,已经颠覆了我们原有的哲学。
我们以前的世界观,主观和客观是截然分开的。这个外部的世界,和我们内部的精神世界是两个东西。
但是量子力学大量的观测都证明,我们的世界,和我们的主观的观察密不可分。
这就是量子力学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客观和主观是对立统一的。

图片

当我们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就变成了我们所观察的那个样子;当我们没有观察它的时候,它是另外的样子。但是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样子,这个就是量子力学
所以当量子力学这个理论刚被提出来的时候,连玻尔自己都说,这个理论太诡异了
1927年,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开了一个索尔维会议。
在这个会议上,爱因斯坦和玻尔发生了激烈的辩论,爱因斯坦不接受量子力学,他认为这个世界是有确定的规律的。他当时就说了非常著名的一句话,“上帝是不掷骰子的。”
图片
那天晚上,玻尔和爱因斯坦两个人在散步。散步的时候,正好看到天上一轮明月。爱因斯坦就想起他跟玻尔的辩论。
爱因斯坦说:“亲爱的玻尔,按照你的理论,这个月亮我们没看它的时候,它难道就没有挂在天上吗?它现在不是挂在天上吗?”
玻尔说:“亲爱的阿尔伯特,按照我的理论就是这样的。我们没有看这个月亮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这个月亮是不是挂在这里。”
大家想想看这个话是不是有点玄呢?

图片

02
认识真谛的途径
看完玻尔和爱因斯坦的对话,是否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当笔者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就想起一个老人家——王阳明,他有一个理论叫做: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我们学中学哲学的时候,王阳明被称为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
我们看王阳明有一段故事,这是在《王文成公全书》里边有这么一段话。

图片

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和我心又有什么关系呢?
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和玻尔跟爱因斯坦说的话是不是很像,几乎是一样的。

图片

不一样的是,玻尔被尊为科学家、物理学家,而王阳明却被定义为唯心主义代表。
如果你曾经也是这样认为的,那么从今天起,可以重新修正你的世界观了。
我们看待这个世界,不可简单地用“物质”和“意识”来分割,纵观近百年的科学领域专家都发表过类似的观点:
对于量子力学系统意识的主导作用,早期创立了量子理论的马克斯·普朗克是这样评述的:
“我认为意识是基础。我认为物质是从意识中衍生出来的。我们不能落后于意识。我们谈论的一切,我们认为存在的、假设的一切都是意识。”

图片

▲马克斯·普朗克(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德国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

天才科学家冯·诺依曼也曾说过:
“意识才是导致波函数坍缩(即量子态坍缩)的原因;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边界就是意识本身。”

图片

▲约翰·冯·诺依曼(1903年12月28日-1957年2月8日),美籍匈牙利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物理学家,是20世纪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教授近年在介绍量子纠缠时提出:
“意识是量子力学的基础,物质世界和意识不可分开。”
“测不准原理必须要有人的意识参与,甚至意识本身就是量子物理现象。”
图片

▲朱清时,1946年2月7日生于成都,化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既然科学界已关照到“意识”因素,那就意味着,未来物理学的发展,就势必要与心理学人体科学、乃至中华传统文化的心性之学结合起来,相互参悟印证,如此才会快速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那么,要想探究“意识”的本质,就不得不通过传承几千年的心性之学来作为研究的方法。在不用借助仪器设备的情况下,以自己的身心作为研究世界的工具来反观内照,来认识这个完整的、内外合一的世界。

03

量子力学的启示

在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通过心性之学改变命运、了解宇宙真相、认识人生真谛的名人有很多,其中在民间最广为流传的,当属袁了凡。
看过《了凡四训》的人都知道,袁了凡被一位高人孔先生用《皇极数》算中每一次考试的名次、日后的每一个工作岗位及待遇,甚至连他一生无子、53岁过世都给算出来了。
袁了凡毫无差错地按照孔先生的推算度过了前半生,后来他得到了云谷禅师的指点,开始了心性之学的训练,方才开始改变命运。
最后他不仅有了儿子,还活到了74岁,于69岁时写下了《了凡四训》一书,以亲身经历教后人如何改变命运。
图片

后来,有人还专门去研究了那位“神算子”孔先生,据说他还是宋朝易学大家邵康节先生的传人,每算必准。
这位孔先生,为什么算准了袁了凡的上半生,却算不准他的下半生呢?
因为心性修炼改变了他的意识,从而改变了他的命运轨迹。
如果用量子力学的语言来说就是:意识的改变导致了波函数的坍缩
在算命的圈子里,有个说法叫“算命人永远算不准修行人”,因为当一个人内心发起强烈的意念,并身体力行,就能改变既定的人生轨迹,脱胎换骨地实现人生蜕变。
这是袁了凡留给后人最大的启示,也是笔者从量子力学中感悟到最有用的信条。

图片


人类从未停止对真理的探索,不论是以量子力学为代表的西方人,还是以心性之学为代表的东方人,他们就像分别沿着东、西两个不同的方向和道路,攀登真理的高峰。
虽然方法不同、路径不同、沿途景色不同,但最后一定会在峰顶汇合,领略到同样美丽的风光。

跨界于国学界和科学界的贾旭东教授曾在《了凡四训与四度空间》一课中表示:“更高层次的人类文明,一定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结合。中体西用,体用不二。”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