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洪涛:麻沸散的药方到底是什么?

 西转中 2022-10-29 发布于辽宁

[cp]董洪涛:麻沸散的药方到底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华佗曾有麻沸散,做外科手术时可避免疼痛。可惜,华佗被杀,麻沸散没有传下来。

古人遇到外伤,需要做外科手术时,如何避免疼痛呢?据文献记载,古代西方人并不懂得用麻醉药,医生给病人施行外科手术前,先用木棒打头,将之击昏。也有记载做外科手术之前,先把病人绑在凳子上,以避免其手术时挣扎。

一、中国古人是如何避免手术疼痛的?

《三国志》卷二十九《华佗传》载谓:“若病结积在内,铖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引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煎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显然,华佗的手术情况,与现代的外科手术过程,是基本相符的:先给患者饮“麻沸散”,使其麻醉,然后破腹,除去病块,再缝合,敷上药膏,最后包扎,四五日创口愈合,一月之后康复如常。

《华佗传》记载了华佗做的两例剖腹手术,都很成功。病人服了“麻沸散”,“即安卧不知人”,显然麻醉的效果实在是太好了。而且,《后汉书·华佗传》谓“以酒服麻沸散”,则效果更佳。分析其取效的机理,大概借酒之辛温宣通之性,能促进吸收及麻醉。

二、麻沸散的组方是什么

如此神奇的“麻沸散”,其组方是什么呢?遗憾的是,《三国志》、《后汉书》等史籍,并无记载,留下了千古之谜。后世医家根据师辈留传,不断研究“麻沸散”的组方,现举例如下:

其一,《华佗神方》麻沸散方:羊踯躅3钱,茉莉花根l钱,当归1两,菖蒲3分。水煎服一碗。

其二,日本《华岗青州经验方》麻沸散方:曼陀罗1斤,生草乌、香白芷、当归、川芎各4钱,天南星1钱,共六味药制成。

其三,《华佗疡科拾遗》蟾酥散(麻药方):蟾酥、荜拔各1钱,半夏、闹羊花各6分,胡椒、川椒、川乌各1钱8分。7味共为细末,每服半分,黄酒调服。

其四,1978年,北京中医学院医古方教研组老师总结前人经验,认为麻沸散由洋金花、草乌、白芷、细辛、天南星组成。

三、麻沸散演变而来的麻醉方

隋唐以来,常用麻醉药除川乌、草乌、羊踯躅、胡椒、荜拔、茉莉花根等外,还有乳香、没药、自然铜等,多以酒送服。

宋代大医窦材撰《扁鹊心书》,中有睡圣散方:山茄花(即洋金花)、火麻花,共为末,每服3钱,小儿只1钱,一服后即昏睡。

元代大医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草乌散:皂角、木鳖子、紫荆皮、白芷、半夏、乌药、川乌、川乌各5两,大茴香、坐拿草(酒煎熟)、草乌各l两,木香3钱。为末,每服2钱,冲服。用于整骨麻醉。服药醉不倒,可加曼陀罗花(即洋金花)及草乌5钱,用好酒调些少与服,逐时相度入用,不可过多。

明代大医王肯堂《证治准绳》方:南星、半夏、川乌、川椒、石炭、草乌各等分(一方无石炭)。共研为末,醋调涂痛处。

清代《医宗金鉴》琼酥散:蟾酥、荜拔各1钱,半夏、闹羊花各6分,胡椒、川椒、川乌各1钱8分。7味共研细末,每服半分,黄酒调服。

整骨麻药:麻黄、胡茄子、姜黄、川乌、草乌各等分,闹羊花倍用。6味共为末,每服5分,茶酒任下,欲解用甘草汤服之即苏。

外敷麻药:川乌尖、草乌尖、生南星、生半夏各5钱,蟾酥4钱,胡椒1两。一方加荜拔5钱;一方加细辛1两。为末,用烧酒调敷。

1971年江苏省徐州医学院、徐州市中药麻醉协作小组合研的中药麻醉剂单方:洋金花,提取总生物硷制成注射剂。复方:洋金花85克,生草乌、川芎、当归各5克,制成每ml含总生物硷以东莨菪硷计算为2.5mg的注射液。

闲读《辅行诀传人张大昌遗著》,书中有一篇《麻沸散记》,抄录其文,以为麻沸散再提供一个配方。“一九八零年,余执教于邢台,读华佗传,文中提及麻沸散,忽尔有悟。忆先伯父与人行割术时,每用乌头、麻黄、煅石膏,投温水中,少时药如沸,即命服之。其人即如醉,一任刀割,并不见痛,亦不甚流血,不知何理。先伯父云,此方系彼打白狼时,得自军中。其方或即华佗之麻沸散之类欤?”

四、分析麻沸散的主药

我的观点是,麻沸散的主药或许就是麻蕡。理由有三:其一,麻蕡的读音与麻沸类似,可能古人误记;其二,麻蕡为桑科植物大麻的幼嫩果穗。其性味辛平,有毒。且有止痛,镇痉之功;其三,古代医家对于麻蕡的论述不少,其中即谈到其止痛之功。

比如,陶弘景曾谓“麻蕡方药少用,术家合人参服,令逆知未来事”,表明麻蕡之幻觉效用,曾一度为方术家所利用。但陶氏只言其一个方面,事实上古代医家以麻蕡止痛,亦不乏其人。

南北朝齐人龚庆宣整理的《刘捐子鬼遗方》治金疮内瘘方,就是以麻蕡、蒲黄二味所组成;

唐代大医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也收有“麻叶三斤,以水三升煮熟,取二升半为一服,冲以治金疮的方法;

用“大麻根及叶捣取汁,饮一升,无生麻煮干麻汁服”治疗腕折骨损痛不可忍方,也首先为孙思邀所记载,实际上是唐代的一种正骨麻药方;等等。

说明麻蕡的止痛、麻醉效用已为古代医家所熟知。特别是华佗的弟子吴普撰《吴普本草》时曾明确指出“麻蕡名青羊,一名青葛,叶上有毒,食之杀人”,说明汉末时对麻蕡与麻叶效用的认识较之《神农本草经》更为深入。据此认为华佗的麻沸散以麻蕡作为乌头类之佐使药,是完全有可能的,加上酒的作用则更有助于麻醉效用的发挥。

五、今时临床应用麻沸散的经验

有人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用加味麻沸散,其方:羊踯躅15克,茉莉花根5克,当归50克,菖蒲5克,麻黄15克,水酒各半煎取250毫升,每次服50毫升。如一小时后疼痛不缓解,再服50毫升,以知为度。

有人治疗癌症疼痛,用方:洋金花3克,生草乌8克,生川乌8克,当归20克,元胡20克,研细末,分30次温开水冲服。服后即刻止痛,且可保24小时以上不痛,仅有头昏沉之感。

其亦有煎剂:洋金花2克,生草乌4克(先煎),生川乌4克(先煎),元胡20克,龙葵20克,蛇莓20克,蜀羊泉20克,鱼腥草20克。服药后15分钟,疼痛缓解,安眠两小时,且12小时内未痛。用上药每剂煎煮六次,每日两次。每剂药可保病人三天不疼痛。

《中药大辞典》载:用洋金花、草乌、川芎、当归四药为方剂内服,共进行大小手术81例,都获得成功。

六、我对于麻沸散的思考

麻沸散是传统止痛散,虽然其方未能自华佗手中传下来,但历代医家多有研究。我的观点是,不必拘泥于华佗所用的麻沸散,后世医家的研究成果亦值得借鉴。

我们临床应用麻沸散,关键是两点:一是疗效要好,能起到止痛效果;二是安全性要高,不能产生意外反应。

作为一个中医人,我愿意推广中医麻醉。我的理由是,中医麻醉有不少优点和特点,与今时流行的西药麻醉相比,其一,中医麻醉有抗休克与麻醉双重功能;其二,操作简便,效果确实,迅速且安全;其三,术后镇痛时间长,并发症少;其四,可用药物催醒,麻醉时间可根据需要任意缩短或延长,催醒后可有效防止舌根后坠引起的窒息和肺部分泌物滞留引起的感染;其五,适用范围广;其六,不用注射,不过敏,毒副作用极低;其七,既可内服,亦可外用,可对证选择合适的剂型。[/c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