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决书法中的“死穴”——线条

 书虸 2022-10-29 发布于山东

我们广大书法爱好者们在创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线条无力软弱导致字体无神的问题,且导致整幅作品神采尽失落于下乘。

想要解决线条的问题首先要了解各种线条形态的特征和艺术效果。线条在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有“不见笔踪,故不谓之画。”踪者迹也,笔踪即运笔之迹,用笔之道,亦即线条。实际书写中线条有粗有细,有中有 侧…。一般而言,粗的线条有壮浑感,细线条有潇洒超脱感,中锋线条有阳刚之气,有弹性,坚韧有力度。侧锋线条多扁薄有浮躁薄消感,多无力。

还有的线条表现出疾徐、顿挫、流畅、简洁、挺拔……等艺术风貌。

很多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书友在书写时对线条的形态变化基本没有概念,只是草草书写了事,这是线条不过关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对线条的重要形成原因:使、转根本没有清晰的认识。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聊一下使、转了。在孙过庭《书谱》中:使谓纵横牵掣之类者也,转是勾环盘纡之类是也。掣”以前音chì,“牵掣”就是牵连、牵拉。“纵横”就是竖笔和横笔。“纵横牵掣”就是竖笔和横笔牵连。

图片

“转”是讲曲线。“盘纡”就是打圈,萦绕、连续的转。孙过庭说“转,谓钩环盘纡之类是也”。指的就是弧线和弧线的连续。这种转,还分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情况。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