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家精要】贺普仁:三通法之强通法详解

 一元堂中医张 2022-10-30 发布于辽宁

专家简介

贺普仁(1926.5.20-2015.8.22):字师牛,号空水。1926年5月20日出生于河北省涞水县石圭村。1940年,从师于北京针灸名家牛泽华,深得老师真传。 
贺老从医70余年,精研历代医家文献,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并博采众长,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针灸三通法”学术体系。“针灸三通法”学术体系以“病多气滞,法用三通,分调合施,治神在实”为核心学说,以微通、温通、强通三法临证理术为基本内容。这一体系是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产物,其最重要的传承价值是,让针灸医学回归于孕育其生长的中华传统文化沃土之中,坚守本元,道用合一,体现了与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学术特质。 
2007年贺普仁教授被国家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1月被北京市授予“首都国医名师”称号,2009年6月被国家授予“国医大师”称号。
 

编者:本文较长,分五部分内容。

强通法
图片

贺普仁

“强通法”就是“放血疗法”。即用三棱针或其他针具刺破人体一定部位的浅表血管,根据不同的病情,放出适量的血液,通过决血调气,通经活络以达治疗病痛的针刺方法,它是针灸临床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由于其作用急促,迫血外泻,祛除病邪,故属“强通法”。此法在临床上对许多疾病有针到病除,立竿见影之效。笔者在多年针灸临床实践中对“放血疗法”颇有体会,疗效甚佳。

1

放血疗法的历史

“放血疗法”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以砭为针”的年代里,就有利用砭石刺破皮肤放血治病的说法。当时脏象学说、经络学说作为完整的医疗体系尚未建立,放血部位大多限于局部病灶,属于外治法。而关于“放血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乃见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对“放血疗法”从针具、方法到治病机制、适应证等方面都进行了论述。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对针具的描述曰:“四曰锋针,长一寸六分”,“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在《灵枢·官针》中对具体操作方法谈到:“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此段经文中的“络刺”、“赞刺”、“豹文刺”都是放血的具体方法。《灵枢·小针解》指出了放血的机制:“菀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又说:“泻热出血”。对“放血疗法”的适应证《内经》做了大量的论述。如《素问·三部九候论》曰:“经病者,治其经,孙络病者,治其孙络血……上实下虚,切而从之,索其结络脉,刺出其血,以见通之”,《素问·刺疟》曰:“刺疟者,必先问其病之所先发者,先刺之。先头痛及重者,先刺头上及两额、两眉间出血。先项背痛者,先刺之。先腰脊痛者,先刺郄中出血。先手臂痛者,先刺手少阴、阳明十指间出血。”《灵枢·癫狂》有放血疗法治狂的记载,“狂而新发,未应如此者,先取曲泉左右动脉,及甚者见血,有倾已”,《灵枢·热病》载有:“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灵枢·厥病》记载“头痛甚,耳前后动脉涌有热,泻出其血”,《灵枢·官针》还指出“放血疗法”可以治痈肿等。并还有《刺络论》专门谈及放血方面的问题。总之,《黄帝内经》为“放血疗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古时名医扁鹊也有用“放血疗法”治重症的记载。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过虢,虢太子死……”,“……扁鹊曰:……若太子病,所谓尸厥者也……”,“……扁鹊乃使弟子子阳砺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甦……”。根据《循经考穴编》督脉百会条内,最后记载:“昔虢太子尸厥,扁鹊取三阳五会而甦”。三阳五会即指百会穴。 

汉代医家华佗,是我国杰出的医学家,擅长外科,并精通针灸,他曾根据《黄帝内经》的“刺其出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的道理,创造性地把“放血疗法”用于外科“红丝疗”。相传曹操患了“风眩”病,也是请华佗在他的头部针刺出血才治好的。 

到了晋唐时代之后,各医家除沿用《黄帝内经》的“放血疗法”之外,并有所发展。如晋代葛洪在他的《肘后方》中提到“疗急喉咽舌痛者,随病所左右,以刀锋截手大指后爪中,令出血即愈。”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中记有:“胃疟令人病善饥不能食,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阴横络出血,喉痹,针两手小指爪纹中出血,三豆许愈,左刺右,右刺左”。唐代秦鹤鸣,刺百会、脑颅出血,以治疗唐高宗的“头风目眩”症。 

宋代以后,对“放血疗法”应用的范围更加广泛。如宋代娄全善在他撰著的《医学纲目》中记有,治一男子喉痹,于太溪穴刺出黑血半盏而愈。陈自明著有《外科精要》。他治“一男子年逾五十,患疽五日,焮肿大痛,赤晕尺余,重为负石,当峻攻,察其脉又不宜,遂先砭赤处,出血碗许,背肿顿退”。金元时代的四大家之一张子和所著的《儒门事亲》虽是一部内科专著,其中也突出地提到“放血方法”。如其中有“目疾头风出血最急说”等篇章,阐述作者对放血疗法的重视和临床应用。 

而明清时代的医家也对“放血疗法”有所论述。如明代薛立斋著的《外科心法》七卷,《疬疡机要》三卷和《正体类要》二卷。他还校注了宋代陈自明的《外科精要》。在他附的医案中记载:“喉痹以防风通圣散投之,肿不能咽,此症须针乃可,奈牙关已闭,遂刺少商出血,口即开。”晚清时期的吴尚先著的《理瀹骈文》为外治法专著,该书内也有“放血疗法”治疗小儿锁喉风的记载:“治一小儿咽喉肿胀痛甚,半饮喝水不下,晨甚……以银针少商、然谷二穴出血,其喉即宽,与之茶即下咽无苦,饮食遂进。” 

“放血疗法”不仅在国内历史悠久、应用广泛,而且在世界上一些国家也享有盛名,并著之于书。例如,在埃及的许多“纸草文”中就可以发现,古代埃及的医生们为了“泻血”,经常采用“放血术”。又如中世纪著名的阿拉伯医家阿维森纳在其《医典》中,对“放血疗法”作了详尽的论述。其中包括静脉的选择,切口的大小和形式,以及患者的年龄、体质等,还谈到“放血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有些国家“放血疗法”甚至风行一时,如俄国的晋巴柯夫发现,在古代诺夫格勒城的户口登记簿中有“放血人”,作为一种职业的记载,说明当时对“放血疗法”已经作为一种独立的医疗活动存在了。19世纪法国医家布鲁芡教授,十分推崇“放血疗法”,据记载,他曾给一位病人作过32次放血治疗。他认为:“放血是一种刺激疗法”,“是对抗炎症的有效方法”。

超级永久会员
培医
499
2

强通法的机制与应用

从史书的记载和文献资料的考证中,我们得知“强通法”源远流长,享誉中外,应进一步研究其治疗机制。 

“强通法”的根本作用仍不能离开“经络学说”与“气血学说”这个总纲。经络学说是中医,尤其是针灸学科的基本理论之一。古人认为经络具有由里及表,通达内外,联络肢节的作用。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是由经络来完成的。经络在人体内像一个大网,把各个不同的脏腑组织器官网络在一起,构成一个有机体。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将“气血”运达周身各部,以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经络还具有调节阴阳,协调各脏腑之间的活动平衡,即生克制化的和谐与统一。从而维护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另外,经络学说对临床治疗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各种疾病皆因经络不畅,引起脏腑不和、阴阳失衡所致。而祖国医学所谓的“气血”又是一切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祖国医学所说的“气”,不专指鼻呼吸之气,它包括脏腑组织器官的一切功能。例如脾胃的消化功能称为“脾气”、“胃气”;肾脏的排泄生理功能称为“肾气”;经络的功能称为“经气”;生命得以生存的功能称为“真气”。所以中医“气”的概念,是指人体一切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作用。由此看来人的形体一时一刻也离不开“气”的温煦。如果人体任何脏腑组织发生气机不调,那里就会出现疾病。哪部分失去了“气”,哪部分就丧失了它的功能,呈现死亡。祖国医学所谓“血”则是指人体内的血液、精髓、津液诸阴而言。古人认为人体的各个活动均离不开“血”。例如人的手足摄物及行走都必须有血的濡养才能完成,眼睛得到血液才能视物,脾胃得到血液才能消化吸收供应全身的营养,头脑得到血液才能思维而“神明出焉”,总之,各个脏腑组织器官无一不赖血液的营养,才能发挥它的“生克制化”作用。如果因为某种原因“气”和“血”发生偏盛或偏衰时,经络则发生阻滞,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则发生紊乱,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如果“气血”不存在了,那么一切生理活动就会停止了,人的寿命也就结束了。“气”、“血”二者又是互相依存,彼此联系的。“气”是血的直接表现,“血”是“气”的物质根据。所以古人云“气行血则行”,“气住血则停”。但是“气”和“血”又有互相对立,相互补充的关系,如果“气”不足,可以通过“血”的濡润作用,使“气”不足得到改善。而这其中“血”是帅,是主导。因为“血”是有形物质,“气”必须以“血”为基础,“气”属阳本主动,但必须依赖“血”以济,才能表现出它的功能活动。这样,“血”就成了“气血”中的主帅。 

“放血疗法”是在特定的腧穴或患病的局部用锋针或其他针具决破皮肤,强迫恶血外出,“治血调气”。此举虽然属于局部放血,但通过经络之全身调节作用可调节全面,又因“生克制化”、“表里关系”使相应的脏腑功能改善。况且,此法乃直接刺血以调血,又以血调气。因而可以认为“放血疗法”具有双调的作用。 

古人认为脏腑功能紊乱,经络功能失调所产生的症状,根本原因不是“气”发生改变,就是“血”发生变化。又认为“气血”相互为用。“气”有病可以影响到“血”;“血”有病也可以影响到“气”。“放血疗法”正是以这个理论为指导,建立了自己独特的治疗体系。也就是利用治血调气,从而通达经络、活血祛瘀,使脏腑和谐,阴阳平衡,治病祛疾。 

“强通法”主要应用于退热、止痛,解毒、泻火,止痒、消肿、治麻,镇吐,止泻及救急危症等几个方面。 


01
PART
退热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发热”有两种,一为阳盛发热,一为阴虚发热。“强通法”退热作用则适用于前一种。因为阳气盛必然导致血盛,放血可消减血盛,以减轻脉中的热邪,因而退热。人身之气是以血为本,同时又随血出入,迫血外出欣然能泻出过盛的阳气,从而改善了阳盛的状态,使机体的“气血”趋于平衡,热而自平。至于阴虚发热则不宜使用此法。 


02
PART
止痛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意思就是说凡是伴有疼痛病证的疾病,在其经脉中必有闭塞不通的地方。“强通法”可以直接迫血外出,疏泄瘀滞,畅通经脉,故疼痛可以立即而止。临床很多急性病证,如咽喉痛及偏头痛等,应用“放血疗法”都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03
PART
解毒作用

“强通法”对机体正气不足,功能障碍时毒邪内窜和病邪证,如毒火攻心的“红丝疔”,以及毒邪浸淫而生的疮疡等亦有很好的疗效。放血不仅使侵入机体的毒邪随血排出,而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血调气”,使人体功能正常,抑制毒邪的扩展与再生。 


04
PART
泻火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心属“火”,如果心阳过亢,人体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火谵症”,例如心烦不安,口舌生疮,甚至发热神昏谵语等症状。而心又有主血脉的功能,所以放血可以直接减轻心阳过盛的状态,从而达到泻火的目的。中医还认为,肝胆内是相火,肝藏血,因此放血也能治疗肝胆相火妄动的疾病,如暴发火眼,头晕目眩等症。 


05
PART
止痒作用

痒之一症,古人认为是有风气存于血脉中的表现,古人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原则。放血就是“理血调气”,血脉流通则“风”气无所存留,而达到祛风止痒的作用。 


06
PART
消肿作用

“肿”大多是由于气滞血涩,经络瘀积而造成的,放血能直接排除局部经脉中“菀陈”的气血和病邪,以促使经脉通畅无阻,自然就达到消肿之目的。 


07
PART
治麻左右

中医认为由于气虚不能帅血达于肢端,则每每出现麻木的症状,以毫针刺患侧肢端的穴位,放出少量的血液。放血治疗麻木的病证,是以“血行气通”的理论为指导,以鼓动气机使血液达于肢端,而麻木止。 


08
PART
镇吐作用

恶心、呕吐多属于胃热或肝气横逆犯胃或食积停留,放血能泻热平肝逆,并有助消化疏导胃腑的作用。 


09
PART
止泻作用

放血治疗泄泻的范围是肠胃积食化热而成的热泄或时疫流行造成的清浊不分的泄泻等,其机制是通过泻火降小肠热,而起到升清降浊的作用,临床上常用委中穴缓刺放血,一般1~3次即愈。 


10
PART
急症解救

“放血疗法”可通过泻热凉血启闭开窍,醒神清脑的作用,急救卒症昏厥,不省人事的病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急救手段。 

经笔者多年临床应用,认为“放血疗法”对以上10种症状,凡使用得当,均可获满意疗效。

 

3

强通法的针具与刺法

“放血疗法”依据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条件选择不同的针具,在临床上常使用下面3种针具: 


01
PART
三棱针

它是由古代九针中的锋针演变而来的,长一寸六分,针柄呈圆柱形,针身三角状,三面都有刃,故称“三棱针”,适用于浅表静脉。 

 


02
PART
毫针

即古代九针中的毫针,可用18号不锈钢丝制成,一寸左右长即可,适用于小儿及虚性病人。 


03
PART
梅花针

即由古代“毛刺”发展起来的针具,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图1)。 

图片

图1

 

火罐: 

火罐在我国流传很广,有陶制、竹制、玻璃制品等多种。它可以治疗不少疾病。我们这里仅仅是利用它的吸拔作用将血液吸拔出来(图2)。 

图片

图2 

橡皮止血带: 

在四肢肘窝、腘窝及头部太阳、丝竹空等处放血时,必须使用橡皮止血带一根,长66厘米左右,系在穴位的上端或下端,阻止血液的回路,使脉路(静脉)努起,然后用三棱针对准穴位,刺入半分至一分深,血即流出(图3)。 

图片

图3

“放血疗法”应根据不同的症状,施术部位的不同,分别采用以下5种刺法: 

1.缓刺 适用于浅表静脉放血,例如尺泽、委中及太阳穴等处。此法操作时先用橡皮止血带一根系在应刺穴位的上端或下端,施术者用右手拇食中三指持三棱针,对准穴位(静脉努起处),徐徐刺入0.5~1分深,然后将针缓缓退出,血就流出来了,待黑色血出尽,变为赤色,可将橡皮止血带解开,用消毒干棉球揉按针孔,其血自止(图4)。 

图片

图4

2.速刺法 这种刺法,施术时先用左手拇食中三指捏着应刺的穴位,右手持三棱针或毫针速刺入半分至1分深,立即敏捷的将针退出,然后用手挤压局部使血液尽快地流出来。如咽喉痛刺少商穴,中暑刺十宣穴,中风刺十二井穴(图5)。 

图片

图5

3.挑刺法 这种刺法适用于胸部、腹部、背部、头面部穴位及肌肉浅薄的部位,如挑“羊毛疔”、“偷针眼”等症,刺针时看准胸背部的痣点,左手将红痣点的皮肉捏起,右手持“三棱针”横挑之(图6)。 

图片

图6

○ 注:本文由培医教育(www.)整理,摘自《针具针法》,作者:贺普仁,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