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年轻人为何热衷于「精神离职」?

 晨曦成长论 2022-10-30 发布于广东

最近,一种新的“离职”方式引发许多打工人的共鸣,即“精神离职”(Quiet Quitting)。

所谓“精神辞职”并非真的辞职,是指心态上的一种改变——停止在工作中努力上进,划清工作和生活的界限,仅以最低限度完成分内职责。通俗来说,这种状态是,躺平但没完全躺平,摆烂但不完全摆烂。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虽然“精神辞职”是个新兴词汇,但这种现象却并非是刚兴起的。

如果「精神离职」跟「躺平」一样,属于自嘲的话,那么就需要有所警惕了。

我一向以为,自嘲固然是一种提出个体需求进行自我保护的方式,但因为语言自带力量,这种非积极意义上的词汇,也很容易影响到个人的做事状态。

「精神离职」主要反映出以下2种信号:

1、对闲暇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形成「精神离职」的想法,如果是出于对996文化、加班文化的拒斥,我以为是一种很好的社会进步的信号。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建立一种相对的平衡,我相信,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创意指数会高很多。闲暇的价值本来就很高,就像《纳瓦尔宝典》中说的:「悠闲的大脑才能产生伟大的创意」。

如果你对本职工作感兴趣,那么闲暇时间的积累,对你来说一样意义非凡。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2、没法投入工作。就是对本职工作缺乏投入感,对待工作处于较为被动的、若即若离的状态,有一种漂浮感。那么上班期间,就没办法做到全身心的投入,高效率的完成事情。

果真如此,那么对处于“精神离职”状态的人,我的建议是——

一是要做好职业规划。你要对自己的喜欢和擅长有所认识,这可以帮助你更好的作出工作的选择,更容易投入到工作之中。一旦你有这样的自知之明,那么在工作中你还可以争取做那些你擅长你的事情,我想你的上司也会乐见其成的。

二是保持自我觉察。对个人目前的工作状态有一个客观的评估。这里可以通过运用「正念」的概念。正念(mindfulness),这是指一种对个人当下体验、放松而无评判的觉察状态(a state of relaxed, nonevaluative awareness of one’s immediate experience)。

“精神离职”其实是一种表象,所以职场人要通过“正念”,去解读这个表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到底自己是在有意回避什么,是工作本身,还是内在的深度渴望。只有找到问题所在,我们才可以解决问题。

三是增进对工作的投入感。只要你还在这个工作岗位上,那在上班时间,就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这是因为,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唯有深入其中你就能更好的体验到其中的趣味。在工作岗位上,总是处于一种游离的状态,没法给你带来能力层次的锻炼和提升,也没法获得成就感,没法给你美好的当下和未来。

上班期间的8小时或以上,倘若对工作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吃亏的只会是自己。可能你是因为大环境现在不好找工作,可能是出于不得已——But,不管你是因为什么原因选择继续做这个工作,那么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专注,则可以让你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和整合你的心智资源,从而获得价值创造的美好体验。好好干,再伺机突围,不失为明智之举。

“精神离职”更多发挥的是一种信号功能,但其并不是积极解决问题的方式,更不能成为一种长期的状态。直面问题、重塑工作,才是一种成熟的做事方式。

最后,用KnowYourself在《生活越是艰难,我们越需要「真实做自己」——》里的这句话作结吧:

愿我们不会将一生都花费在漂浮奔波上,而是怀着对生活的喜悦和热情,全情投入到生活中。

祝:

保持热爱,奔赴山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