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提高解决问题和做决策的能力

 金苹果6 2022-10-30 发布于北京

有一个你听得比较多的词,是个人成长。

那么,对于个人来说,什么才是成长,怎样确定自己成长了呢?

是能力的提升?思维的升级?还是资源的丰富?

这些或许都是,也许都不是。

我们往往认为,成长是多维度、内涵很丰富的一个概念,事实是,成长的内核很简单,大道至简。

成长的本质,是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问题能得到解决的本质,是做出了优质的决策。

因此,持续作出优质决策,加上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在不确定性环境中,把握住确定性的方式,一路成长是顺其自然的结果。

那么问题来了,【解决问题】到底是解决什么问题?

【做决策】究竟是做什么决策?

思考之根本在于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之根本在于做出决策,而做出决策之前提是明确目标。

因此,思考本身,是受目标驱动的行为,从而作出指导行动的决策,最终达成期望的目标。

Image

01 为什么要解决问题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的成长,都有限制条件,不可能无限制成长下去,当我们在解决成长路上的障碍和阻力因素时,任务之一就是解决问题。

此时,经常出现的现象是“按下葫芦浮起瓢”,问题层出不穷,这是因为缺乏系统思考。

今天遇到的很多问题的下意识对策,是源于以往的经验,没想到基于过去问题的对策,引发了今天的问题,甚至有时候对策比问题更糟糕。

  • 什么才是真正的问题

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在一群人讨论一个问题时,每个人好像都说的有道理,同时又不透彻,其他人听了没有太大感觉的时候,此时突然有个人发言说“这件事其实就是什么***”,所有人听完之后豁然开朗。

之所以能让在场的人顿悟,是因为发言的那个人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

抓住本质才能认清事物的真实面目,是真正有效解决问题的前提。

因此,在分析问题和做决策之前,先花时间在“什么才是真正的问题”、“问题的本质是什么”上面,是值得投入的行为。

再来看两个问题:人为什么会浮躁?浮躁的本质是什么?

浮躁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抓到事物的本质,没有看到事物的规律,对未来发展没有方向,内心焦灼和烦躁。大部分人在刚步入职场以后,都会经历这个阶段,包括我自己。那个浮躁的阶段,做什么都沉不下心。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变得不浮躁,在于想办法尽快从感性阶段过渡到理性阶段,也就是《实践论》中提到的认知发展的第二阶段。加大时间的内容和次数,尽可能多积累认知和经验,通过量变引起质变。

然后是巩固这个过程,建立正反馈循环。将理论再应用于实践中,形成稳定的从知到行的闭环。从此就不容易浮躁了。

我们身处社会中,会面对的问题可以分为职场、家庭、社交这几个大类;

如果将所有的问题综合来看,真正的核心问题是发展问题。

-一旦个人事业发展顺利,获取了体面的收益和身份,可掌握更多资源和人脉,形成高效个人管理和处理人际关系能力,房子和家庭问题就容易高效解决掉,更快完成从生存到生活的转变。

-反过来,一旦个人事业发展受阻,收入上没有解决好生存问题,随之而来会引发一系列问题,组建家庭、体面生活会离自己很远。更可怕的是,有时候家里需要人帮个忙搭把手,连个可靠的朋友都没有,毕竟大家都很忙。古人云“穷在闹市无人问”是有原因的。

生活的真相就是,发展起来自然会积累到资源和资本,而没有发展,基本的生存保障都成了困难。

当我自己被发展问题困扰许久,在数个行业和公司中沉浮、遍地踩坑时,终于意识到:个人盲目试错是不行的,必须要有理论指导。而当我苦苦寻找许久后,终于发现,近百年来,经过实践检验,最好的指导发展的理论,就是《毛选》。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毛选》本身讲的是难度最高级别的发展,建立一个新的国家。

在那段历史中,面对国内外极端恶劣的环境,指导革命胜利的思想精华体系,再用这些高效思想来解决个人的发展问题,绰绰有余,只是自己意识到的时间偏晚一些而已。

在17年、21年分别有两次阅读的体验,感受都差不多——离自己远和读不懂。

22年重新开始阅读,还买了一本小册子,从《实践论》、《矛盾论》导读开始,才逐渐感受到毛选这套书的价值,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后续计划结合毛选体系和个人生涯发展方面,再输出一系列文章。

  • 解决问题的理论思想指导

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处境是,在讨论问题时的交谈感觉很好,但真正开始行动的时候却发现无从下手,因为对具体要解决什么问题并不清楚。

而要走出无从下手的困境,就需要先界定问题。

而要掌握界定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清楚什么是问题。

毛主席说: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

通俗而言,问题就是现状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

因此,界定问题要从现状与理想状态出发,先分析我们要达成什么目的,问题就藏在达成目的的过程中。在漫长的革命历程中,教员在每个阶段都界定出核心问题,给队伍指明方向、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持久战》等经典著作,在思想层面解答了困扰当时人们的问题。

界定问题的本质,在于界定关键问题,即抓主要矛盾。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提到:

现实人生中没有任何问题(无论在企业经营或其他领域)呈现的面貌可以让我们直接据已做决定。
许多问题,我们乍看之下,以为找到了关键因素,实际上这些因素却多半既不重要,也不相干,充其量只是症状而已,而且最显而易见的症状往往透露不出任何线索。
因此,决策的首要任务是找出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并且界定问题。
在这个阶段,花再多的时间都不为过。
最愚蠢而浪费时间的建议,莫过于劝读者赶快决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找到并界定事情真正的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件事情的核心问题,往往披着一件件迷惑感的外衣,让我们捉摸不定。

尤其是当我们在探求重要事情背后真正影响因素时,归因思维会让我们盲目,被所谓的'症状’所迷惑。

短平快的思维,让我们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忽略了'界定问题’的重要性。

即便是遇到身边人求助,我们很容易下意识直接给建议,绕过'界定问题’、找'关键因素’的过程。

综上所述,解决问题需要理论指导,本文以毛选体系和德鲁克作品体系中的经典理论为例。

Image

02 从问题到决策

  • 界定问题

 为什么在解决问题前,先要界定问题呢?

我们常常遇到的一种情况是,不知道怎样才算把事情做好、如何才能算把事情做完。

也就是说,事情做好和做完的标准不清晰,还没有界定问题就开始做了。即理想缺失。

一顿操作下来,发现不仅浪费时间,还没有解决问题。看似荒谬的现象,实际很常见。

 还会常遇到另一种情况是,没有考虑现实因素的限制。即现实缺失。

直接导致给出的建议方案,无法使用。因此,界定问题,本质上是明确理想目标与现实情况的差异所在。

  • 分析问题

界定问题之后,高效分析这个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一系列动作其实是实事求是。

首先要避免的是,因为艰难时刻就容易犯错,比如右倾逃跑主义错误。

人到了艰难时刻,容易归因于外在,过于夸大客观影响,看低自己的主观价值,逃避是人性的本能。这时候还很容易犯右倾主义错误,将改变的关键要素寄托于外界申诉,比如某个朋友或同事,或者寄托于外界环境的变化。

 还有人会犯盲动主义错误,遇到问题了没有经过耐心分析,看到办法拿来就用,先去执行,完全不顾及现实因素是否适合,效率较低。

因此,要正视问题,客观分析,可以参考《实践论》中分析问题所处的阶段。

-如果是时间感性阶段所处的问题,是由于认知片面所导致,办法是提升信息输入量,利用量变引起质变的方法,杜绝迷茫,有了信息后再去实践。

-如果是处于理性阶段,对于问题的根本已经清晰,只要努力熬过去,逐个击破。

-如果是处于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阶段,将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应用和迭代,理论指导实践,做事心里有底。

《矛盾论》告诉我们要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条件和基础给出合理解决办法。首先是要客观认识条件和基础,包括自己条件和外界环境,进行理性、科学的分析。

  • 决策的本质

决策是一种界定、分析、判断、承担风险和有效行动的过程。
在问题界定清楚后,是分析问题:将问题分类,并寻找事实。

人们往往认为决策只是一个节点,其实决策是一个系列的过程。

决策不是只包含解决方案,而是涵盖了对问题的界定、分析和判断。

完成问题的界定后,还需在众多问题中,找到事实是什么,透过事实的反馈,去构想可能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个体解决问题的格局、视野和能力。

  • 决策的误区

不需要掌握所有的事实后,才能有好的决策:但我们必须了解还欠缺哪些信息,由此判断决策的风险有多大,以及某个行动方案的严谨度和准确度有多高。
通过训练和拓展心灵的视野,提出各种可供选择的替代方案,才能把基本假设提升到意识的层次,迫使自己检视这些方案,防止我们在未经深思熟虑情况下做错决策。
执行决策的人是谁,是最需要考虑的资源限制。只有找对了执行人选,才能有效执行决策。
然而今天许多管理者每天在制定决策时,都没有先问:我们有没有办法将其付诸实施?我们有这样的人才吗。
要把解决方案转化为行动,必须让员工了解他们和同事在定位上应该有哪些改变、新做事方式有什么最低要求。
负责执行决策的人应该参与寻找选择方案的工作,他们可以提醒管理者疏漏之处,指出潜在的困难,找出可以利用而未经利用的资源。

决策本身就包含了承担风险,因此可以在形成行动方案的时候,将执行者一起考虑进来,毕竟行动是要通过执行才能落地的。

这样的安排,不仅可以规避一些管理者的疏漏,还可以让执行者更加有参与感,让听到炮声的人更好地呼唤炮火。

找对执行人选,是完成有效决策的重要环节,三流水平的人能把一流的事做成三流水平。

如果是沿着以往的行为方式继续去做,没有任何改变的话,大概率结果是和之前差不多的。

因此,在从解决方案到行动计划的过程中,管理者需要重点安排清楚,执行的人需要做哪些调整,新的计划有哪些不同的要求。

记得自己在刚开始待团队时,不太清楚决策过程,大部分决策变成了靠经验、直觉、以及和别人一起讨论来做。

由于缺乏了界定、分析、判断的过程,加上缺乏理论指导,团队的行动目标感不强,经常遇到问题就容易卡壳。

会议变成了自己的一言堂,成员也不愿意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感受,一段时间推进起来效果不理想。

比较容易卡的地方,是对问题的分析和判断,只要这两个清楚了,后面的解决方案和执行策略就相对简单。

而这两个要清楚,对问题的界定就要花更多的时间,让团队成员参与进来。

后来,在会议中,一些主题,我采用了头脑风暴的形式,鼓励执行成员阐述自己的看法,一起来分析问题,探讨方案。

这样一来,不仅对问题的了解可以更加全面,成员对自己接下来要重点突破的地方,也了解更清晰。

03 做什么样的决策

  • 有效决策的五步骤

--找到根因:透过症状,思考本质,制定原则

--边界条件:投入产出,评估风险和原则

--正确方案:先正确再妥协,构建优质选项

--持续行动:预估干扰有哪些,如何排除干扰

--评估反馈:身临现场,构建闭环

决策连接的是过去和未来,通过直击问题的内核原因,找到限制的因素条件,提出方案,并积极投入实践,再根据结果来评估反馈,形成闭环,迭代决策方法论。

重点想强调的是第三步和第五步。

我们面对繁杂的事情没有头绪,不好从哪里下手时,是因为缺少了构建好的选项。

尤其是重大决策,例如职业转型、换城市换工作发展等,充满不确定性的决策时,更加需要构建好的决策,多找对标的案例,毕竟在不正确的决策中怎么挑选都是错的。

咨询和广告公司在给客户提方案时,会利用多个对标的优质案例,来给出建议方案,这个思路可以借鉴到做决策中的构建方案中。

另外,就是带着勇气面对之后的反馈评估。再好的事情一开始都有不完美的成分,可以形成定期复盘评估的习惯,给自己定一个评估反馈机制,优化决策后的效果。

决策不是单点就结束,是可以滚动向前,持续进行持续完善。

  • 高手做决策的思维方式

-强者解决问题,弱者抱怨世界

面对同样的处境问题,强者会思考如何解决,怎样从经验中学习,需要怎样的行动才能改变。

而 弱者的想法是,为什么又是自己,为什么运气总是这么差,不公平。

背后不仅仅是心态的差异,更是两种不同的思考方式。

有一个效应叫做邓宁-克鲁格心理效应

Image

我们作为自己的第一负责人,将自己从愚昧之巅推向绝望之谷,重新认识自己,就是成长的开始。

自己帮助自己拓展认知边界,提供决策所需要的的信息,创造成长所需要的的环境。

-自我博弈与输出判断

做决策,需要基于思考;而深度思考的标志,就是自我博弈——即不断自我反思。

说到反思,你说不是一件难事,吾日三省吾身嘛,但我想说的是,

反思也是有层次深浅的,有三个层次的反思:客观环境反思-心态反思-能力反思。

第一层叫客观环境反思,这一类很普遍,毕竟从环境出发去思考,是我们的下意识反应,在远古时期祖先狩猎的时候,就在用了。到现在,引申到做想当然的假设,面对同样的事情,假设自己掌握了更强大的资源,就能重新解决难题。

第二层是心态反思,在第一层的基础上进阶了,比如面对挑战性任务,认为自己的状态投入度低,潜意识里就是在表明,只要自己投入足够充分,可以做更好。就像学生时代的考试,暗示自己这次没考好是因为没有复习充分。

第三层是能力反思,要求就高了,我们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对手的状态。很少有人会承认自己能力有问题,不足以解决问题。

————

至此,成长三部曲已全部完成,共计两万字。

近8000字,讲述如何快速了解一个陌生行业 ——(信息获取)

8000字,普通人如何5公里跑进25分 —— (开发潜能)

以及这篇,如何提高解决问题和做决策的能力 —— (思维升级)

将这几年来的经历做了下整理,清空自己,完成交付。

先清空自己,新的理念才能装进来。

我们这个时代,面对不确定性和目标达成,个体缺乏的不是方法论,而是缺乏足够的优质信息、对自身潜能的信心、直面不确定性恐惧的决心。

希望写的三部曲能给你有所启发。

接下来,准备结合毛选理论和个人生涯发展理论,输出一系列文章。

如果看完对你有帮助,可以点个关注、转发、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