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量学学习系列笔记:前言

 韭市逆行僧 2022-10-30 发布于上海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梳着偏分头、戴着大墨镜、穿着拉胯西装的少年,嚼着口香糖,天天混迹于股票交易大厅,盯着那花花绿绿的K线,股票大涨时用力吐出一个大泡泡、股票亏损时则恨不得使劲把口香糖嚼烂吞进肚子里。不知过了多少个年头,经历大亏大损后,偶然一天夜里梦见了“西山大师”,旋即虔诚的拜倒在大师脚下,请求大师指点迷津。大师看这少年生得“眉浓眼眯”、“头圆脸方”,很是有特点,特别是那鼻子——鼻头丰隆圆大,山根略窄,活像一个悬吊着的“猪胆”一样,此乃“悬胆鼻”,是天生富贵之相。这类人多数先贫后富,先苦后甜,需要的只是时间的沉淀。遂佛手一抬、金口一开说道:“年轻人,你天生富贵之相,只是暂时眼有障雾,需要磨砺几年方可大富大贵。你只需记住,股市的博弈是多空双方量能的博弈,你能看到的都是变化的,唯有不变的是成交量!量是能也,有量方能!切记,切记!善哉,善哉!”梦醒,年轻人顿悟,旋即提笔写下大大的“量”字,口中振振有词:“量,是名词,白花花的票子数量;也是动词,可以测量股票的价格、庄家的性格、交易者的情绪等等,妙哉!妙哉!”

股票上涨下跌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股票后面交易的所有投资者缩进行的股票买卖行为。比如一个有10个亿资金的投资人买入一个股票,跟一个只有10万资金的散户买入一个股票,大家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希望股票上涨套利。10万元投资者买入一个股票后,只能等待其他投资者的继续买入推高股价才能获利,而10亿资金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自己后面的不断入场而使股价出现继续的上涨,从这个简单的运作中就可以看到了,不同类型的资金入场,对个股未来的影响也会不同,所以散户只有研究清楚了个股的资金性质,跟着大资金的人买,或者说等更有钱的人“抬轿”,才能在股价推升的过程中获利。这些资金性质的判研只有结合成交量与K线图才可完成,成交量反映了资金活跃的程度,而K线图反映的是这些资金运作的结果。通过成交量与K线图的配合,观察分析个股的资金性质,叫博弈量能。“量”是成交量,是交易者的真金白银;“能”则是“量”的作用结果——价。

传统的“价学”是平面的、线性的,只能“以价论价”,大多数指标均是以K线为基础,万变不离其宗,不论是MACD、KDJ,还是EXPMA、DMA……,都是以股价的平均值演进的,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同样的指标、同样的参数在这个时候有用,过几天就失效了;对这个股票有用,对另外一只股票却失灵了;分析过去很准,对未来走势则预测不准。

现代的“量学”是多维的、立体的,是以三先规律(卖在买先、价在量先、庄在散先)和三不定律(股数不变、操作不错、盈亏不等)为理论基础,揭示股市内在的动态平衡规律,实现“以量论价”、“立体看盘”、“识庄跟强”,构建“量柱选股、量线选价、量波选时”的“三维立体看盘操盘系统。

“量学”是黑马王子老师创立的有别于传统“价学”的股市理论。量学尊崇“就近对比”(立足当下,左右比较),讲究“上下联动”(看量必看价、看价必看量),寻找“变态”的异动,发现主力的踪迹,复制涨停的规律。量学是一个独立的科学体系,通过量柱量线的科学理论指导伏击涨停实践,揭示股市的内在运行规律,通过涨停基因的不同组合形成“涨停密码”,实现“不管指标、不管消息、不管行情”,人人可以准确乃至精确预测股市的惊人效果。

一、判别成交量——量柱分类的历史贡献

传统理论只是将成交量作为一根记录柱,记录今天的交易数量,只要股价收涨则做“红标记”,收跌则是“绿标记”。通常只有将其大小进行均值化(比如:五日平均值MA(V,5)、十日平均值MA(V,10)……等等),才能表征一个时段的趋势走向,但也无法精准判断明天的可能走势。

量学最大的贡献就是根据“西山大师”的指点,借助《易经》的八卦原理,以“阴阳”成对为基础,按照“最明显”、“最重要”的原则将红绿高低的成交量柱分为:高量柱、低量柱、平量柱、倍量柱、梯量柱、缩量柱和黄金柱。有高就有低、有凹(平)就有凸(倍)、有伸(梯)就有缩。通过大量经验数据,揭露其微妙的“平衡”关系:高量柱常态示跌、变态示涨,低量柱常态示涨、变态示跌;平量柱常态示跌、变态示涨,倍量柱常态示涨、变态示跌;梯量柱常态示跌、变态示涨,缩量柱常态示涨、变态示跌。图1和图2就是传统理论看盘界面和量学看盘界面的对比。

图1 传统理论看盘界面

图2 量学理论看盘界面

二、画线重定义——量线生根的重大创举

传统理论的画线只是在“价”的层面,试图用历史数据揭示未来走势,比如前高价、前低价、股价上升通道、股价下降通道……

量学的画线,讲究量线生根,也就是关键量柱才能生成量线,实战时可依据不同的量价柱“穴位”动态调整量线,进而发现了重要的精准平衡线。根据股价的运动趋势,提出了极点(物极必反的原理)、拐点(阴阳相生的原理)、焦点(加速趋势的原理)的概念。万事万物都是此消彼长的,股市也是如此,没有一直的上涨也没有一直的下跌,跌得久了必然会上涨、涨得多了必然会下跌,极阴则生阳、极阳则生阴,进而就有极点的概念。改变走势的那根关键量柱和价柱,形成拐点,打破原有单边平衡状态,形成阴阳平衡。股票在上涨过程中,大家一直看好,则会出现市场合力买入,加速上涨趋势。同样,在下跌过程中,也会被大家都不看好而纷纷出逃,市场合力卖出。市场合力当日的量柱和价柱就是焦点。量线根据趋势的位置不同、量柱的大小不一、价柱的阴阳有别,分成:峰顶线、谷底线,平衡线、斜横线,峰谷线、精准线、灯塔线和通道线。

图3 简单的量线示意图

图3中,标记有ABCDEFG七根量柱和X1、X2、X3、X4、X5、X6六根量线。

A是阶段的高量柱,其实顶画出X2量线该是峰顶线,但其后一日大阴线实顶高于A实顶,故微调峰顶线至X1。随后X1形成了风骨线;

B是百日低量柱,以其实底画线形成谷底线X4,随后在1、2、3处支撑股价反转;

C是阶段高量柱,高量柱常态示跌,并有封顶线X1精准压制,随后开启一波下跌调整,在3处止跌反转。横盘期间形成了精准黄金线X6;

D是百日低量群后的小倍阳,预示着主力有试探行为,是为试探柱;

E是倍量涨停柱,是主力试攻的行为,次日上冲受阻于大阴线X5,趁机洗盘;

F以倍量涨停的形式一举拿下大阴线X5,次日跳空高开并涨停,直到G日形成百日高量,次日该跌不跌,在峰谷线X1上强势反弹,形成一个地天板。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重要的量线不仅对股价的当下有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到股价未来的走势,即:重要的量线对股价未来的运行起着阻挡或支撑作用,即压力和支撑位。

三、理论到实战——战略战术的完美结合

任何理论都必须要指导实践,才有价值。量学理论完美的将战略和战术结合,在A股战场上上演了多次成功的案例,例如“高量不破,逢低入货”、“三低三有,顺手牵牛”,往往都是从“战略”高度找到的“战术”入口。

先说“高量不破”。高量柱通常构筑战略堡垒,再以王牌构建战术进攻动作,“高量不破,后市必火”是战略目标,而“高量不破,逢低拿货”则是战术要求。因为高量柱是在某一价位成交火热的标志,是买卖双方对某一价位的“反向认同”,是主力欲望与股份走向的温度计。只要这个主力的“战略堡垒”不被击穿,我们就可以大胆“战术进攻”。

图4 高量不破

图4中,A是板后百日高量,形成战略峰顶线X1,高量柱常态示跌,随后开启一轮下跌,直到1处刹车,形成王牌建构,真底逐级抬高,开启战术进攻;

B处涨停突破战略峰顶线;

C处最低价未破高量峰顶线X1,“高量不破,后市必火”,随后开启一轮疯狂的上涨。

量学的“识庄跟强”就是实战的战术要求,所谓“识庄”就是要知道“主力买没买?主力走没走?主力管没管?”,搞明白这三个问题,那么就能识别庄家了,那么如何通过盘面的量柱、价柱识别庄家呢?通常在上升趋势中,量柱出现“高倍平梯”形态,则表明庄家进场。高量柱后,缩量下跌,则表明主力没走。下跌到黄金线上止跌,那么就说明主力在管着这票,后势还有走强的可能。

再看“三低三有”。“三低”就是“低位、低量、低估”,“低量”特指“百日低量”。符合这三个标准的股票通常是“战略底部”,值得“战略建仓”。“三低”的“战略底部”目标结合“三有”(“有底、有王、有阶”)的“战术机遇”,才是完美结合。

图5 三低三有

总结发现:不管是战略“高量”还是战略“低量”,都要以“王牌建构”为基础发动战术进攻,推动股价上涨。是谓:“无王牌,不炒股!”

四、东西南北中——立体看盘的革故鼎新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这是汉乐府诗《江南》,诗句中,用同样的句式把鱼儿在水中各个方向穿梭的立体感描绘得淋漓尽致,试想:如果只用鱼戏东南西北,就没有那种灵动感了。投资者就是股市里的鱼儿,每天在“量价间”穿梭游荡,忽左忽右、忽上忽下。表面上是鱼儿在莲叶间穿梭嬉戏,实则是采莲人之间的打情骂俏。股票不也如此吗?表面看是股票花花绿绿的K线、成交量,每天涨涨跌跌,实则是涨跌背后的主力资金推动形成,是每个交易者之间的博弈结果。

传统理论的看盘,只看价柱不看量柱,容易被主力骗线,属于单向思维。最典型的骗线是尾盘拉升,看上去是一个不错的大阳柱,结果次日开盘即闷杀。这就像是平面画中的《江南》。

量学理论的看盘,看价必看量,看量必看价,通过量价结合、左右对比,就能看清主力的意图,属于立体思维。如图6所示,立体看盘以量柱为基础,以“量价阴阳真假虚实”八个要素按照“上下左右”四个维度,从下往上(从量到价)—从右到左(从当下到过去)—从上往下(从价看量)—从左到右(从过去看当下),次日开盘形成新的“当下”,形成新的循环,从而不断螺旋式上升,往复循环。这种由近及远、循环分析的看盘方法,就是量学的“四维看盘”。这就像是立体动画版的《江南》。

图6 量学立体看盘示意图

由“四维看盘”延伸出去,量学又总结出看盘的“八大法则”:

立体看盘,就近对比

      找准临界初胜进出

     异动侦测真假辩证

     位置定性等候确认

五、三一二一找平衡——实战操盘的量化标尺

技术分析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分类。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把股票分为两类:可做的和不可做的。可做的股票,就是有主力运行其中的股票。这就是量学常说的“识庄选强”。(识庄就是要搞清楚庄家买没买?庄家走没走?庄家管不管?具体来说就是庄家在底部通过“高倍平梯”量买入股票,只要次日缩量下跌则庄没有走,下跌到买入的位置有支撑就是庄在“管”。)

在我们的传统思维中,认为所有的庄家都是拥有大资金并且能力高超,能左右股价走势。其实上并非如此,一波下跌行情下来,跳楼自杀的多数不是散户,而是大的基金经理(我们眼中的庄家)。由此说明,庄家不是万能的。只有大机构大基金才有大实力放量买入股票,由此可以认为只要是放量涨的都是有庄家的。

量学教给我们的跟庄标准就是要跟有实力、有能力、会赚钱的庄。为此,量学首创了“黄金线”,以此为标杆,将庄家回踩黄金线的位置,精细地把庄家分为4类,即:强庄、精庄、狡庄、愣庄。我们所做的就是跟强庄、精庄,回避弱庄(狡庄、愣庄)。判断庄家的强弱则是量学标准化解决的问题,即:强庄踩顶、精庄踩腰、弱庄踩脚,也就对应量学的“3121”标尺。

量学教给我们的买卖标准就是十二个字(“十二字令”):阳胜进,阴胜出小倍阳大胆入,是量学纲领性的法典。但是,下降途中的第一个阳胜,能不能进?“位置决定性质”的量学看盘法则告诉我们,下降途中的第一个阳胜,不能进!(下降途中第一个阳胜往往是刹车位,量学告诉我们“不做刹车做换挡”)

因为第一个小倍阳往往是试探,第二个小倍阳往往是试攻,第三个小倍阳才是主攻。而且,这三者的部应该逐步抬高,我们在第二或第三个小倍阳介入,才是比较稳妥的位置。试探、试攻、主攻,在量学上被形象地称为“刹车、换挡、加油”

图7 量学量化标准

图7 所示,倍量柱A、B、C、F、G、H都是对左峰进行试探,或是试探大阴顶,或是试探大阴二一位,都是充当试探柱作用,一直到倍量柱J才开始发动总攻。

股价从高位回落,在A处开始刹车,形成倍量黄金柱,开始上攻,其后不再被跌破;

攻至F处,面临波段的二一位和凹间峰顶双重压力,在黄金柱E上受到强烈支撑(此处也是波段二一位),继续攻击左峰,多次板枪试探后回落至黄金柱I上得到支撑才开始发动猛烈攻击。

依托黄金柱A、E、I开展“攻守冲防”,真底1、2、3、4逐级抬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