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建寻踪】清源山石造像

 禅茗 2022-10-30 发布于福建

 清源山石造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清源山和南安市九日山。包括宋、元佛道石造像共7处9尊,其中老君岩石造像为道教老子坐像,雕造年代不详(大多认为北宋)。瑞像岩和千手岩的释迦牟尼像、赐恩岩的白衣观音像均雕造于北宋元祐年间,为花岗岩石雕。瑞像岩释迦牟尼立像高4.32米,现存石室重修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千手岩释迦牟尼像为坐像,高2.35米。赐恩岩白衣观音像为立体圆雕,高3.7米。弥陀岩阿弥陀佛像据考雕于宋代,依花岗岩峭壁凿琢而成,高5米,保护石室建于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碧霄岩三佛像并排趺坐石窟,窟宽5米,高3米,中尊像通高2.5米,高浮雕,为现在世释迦牟尼佛;其右为未来世阿弥陀佛,其左为过去世药师佛,皆为土番式样,为藏传佛教南传的研究实物。西峰岩释迦牟尼坐像雕造于五代末,全高7.5米,肩宽1.86米,由巨石镌刻而成。清源山石造像是泉州宋元石雕艺术佳作,是宋元泉州石雕艺术的高度成就体现,也是中世纪泉州海外交通鼎盛时期社会空前繁荣的象征。

 清源山石造像由国三“老君岩石造像”(1处1尊)和国五“清源山石造像群”(6处8尊)合并而成。虽说叫清源山石造像,但其中的西峰岩释迦牟尼坐像确是位于南安市的九日山。当时寻访时也是纳闷,在清源山景区导向图中就是没找着西峰岩这地方。后来想起之前九日山寻访“九日山祈风石刻”时有西峰岩,且有一尊大石佛刚好是资料所述陈洪进命人雕刻的释迦牟尼大型坐像。一想,清源山风景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所以,这个名称是宏观上的称法,没毛病。

 清源山石造像主要集中在清源山(6处8尊)和九日山(1处1尊),两处离泉州市区都不算远。其中清源山6处时间紧凑点一下午都可以走完。九日山的这处造像与国保“九日山祈风石刻”在一块,对于国保党而言可一访两得。清源山和九日山都是收门票的,所以建议资料准备全点去一次一并都扫了。

图片

 老君岩石造像,位于泉州市丰泽区清源山景区清源山南麓。始建年代不详,据旧志记载,造像系北宋间刻制。高5.63米,宽8.01米,厚6.85米。作席地而坐状。右足前伸平放屈至前身,右手肘靠几。左足上屈作蹲状,左手依膝平放。头额丰圆,眼略俯视。双耳垂肩,鼻隆口欢,髭须飘拂胸前。细部雕刻,细致而不失夸张。全像衣褶分明,线条刀法柔而有力,具有宋代雕刻的手法和风格。老君岩石造像是中国现存最大道教石雕造像,也是清源山标志性景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弥陀岩阿弥陀佛立像,位于泉州市丰泽区清源山景区弥陀岩。始刻于宋代,为立像,依巨岩崖壁雕凿而成。高5米,宽2米,厚1.1米。头结球髻,面庞丰润,右手自然下垂,左手掌心向上作拈诀状,平放胸前,赤足踏莲花。形态端庄慈祥,雕工精致,造型流畅。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依崖建一仿木歇山顶石室以庇护石像。明代天启年间,石佛又周身粉刷贴金。石室西侧立一元代修建岩室纪事碑,碑文193字,中用13个简体字。弥陀岩阿弥陀佛立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源山石造像群除老君岩石造像外6处8尊宋、元石造像中的其中一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碧霄岩三世佛坐像,位于泉州市丰泽区清源山景区碧霄岩。始刻于元代,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雕成,三尊佛像并排趺坐石窟,窟宽5米,高3米,深0.7米。释迦牟尼像居中,高2.55米,其右为未来世阿弥陀佛,高2.45米,左侧过去世药师佛,高2.45米。三尊佛像,均为1.63米宽、0.7米厚,雕工娴熟,造型端庄,均皆为吐蕃式样。旁边的碑刻记叙西夏国“灵武唐吾氏、广威将军阿沙公来监泉州”并造此佛像。石窟原来盖有殿宇,平台,因年久坍毁。1990年重新修建一座三开间、一进深楼阁式水泥仿木结构的岩宇作为保护。碧霄岩三世佛坐像是藏传佛教在中国最为东南的珍贵实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源山石造像群除老君岩石造像外6处8尊宋、元石造像中的其中一处(三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瑞像岩释迦牟尼立像,位于泉州市丰泽区清源山景区天柱峰。始刻于宋元祐二年(1087年),依“天柱峰”巨岩崖壁雕凿而成。立像,高4.32米,宽2米,神态庄严肃穆,慈祥大方,左手下垂,掌心朝外,右手露肩作无畏手印,足踩莲座。石壁上还刻有记录建造佛像的铭文。佛像原有木构殿堂。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改建为仿木构石室,石室重檐歇山顶,室内屋顶为方形澡井,斗拱叠涩,转角柱基石为鼓形,护斗呈圆形,屋脊头雕卷花,石柱及雀替为草花纹。石室左侧有明威将军泉州卫指挥佥事李瀚所书的“重兴瑞像岩”石刻碑文一方。瑞像岩释迦牟尼立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源山石造像群除老君岩石造像外6处8尊宋、元石造像中的其中一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赐恩岩白衣观音坐像,位于泉州市丰泽区清源山景区赐恩岩。始刻于北宋元祐年间,依照露出地面天然巨石雕琢而成。高3.7米,宽2.5米。趺坐于莲台上。长发披肩,面颊圆满,慈眼低垂,端庄大方,衣褶线条,刚劲有力。其上建有单檐硬山式殿宇,3开间,2进深。殿中有明代思想家李贽撰的楹联“不必文章称大士;虽无钟鼓亦观音。”两旁建有功德堂、书斋、僧舍、许氏宗祠。寺后有欧阳书室、读书台、欧阳洞等古迹。赐恩岩白衣观音坐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源山石造像群除老君岩石造像外6处8尊宋、元石造像中的其中一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千手岩释迦牟尼坐像,位于泉州市丰泽区清源山景区千手岩。始刻于宋元祐年间。坐像,高2.35米,石像工艺精湛,维妙维肖。释伽牟尼石像前为千手千服观音塑像,佛像慈眉善眼,神态极佳。两旁壁上的十八罗汉画像,神态各异,有呼之欲出之感。千手岩释迦牟尼坐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源山石造像群除老君岩石造像外6处8尊宋、元石造像中的其中一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西峰岩释迦牟尼坐像,位于泉州市南安市九日山西峰岩。始建于五代末,为漳泉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命工匠镌刻巨石为佛像,于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建成。佛像为释迦牟尼坐像,全高(含底座)7.5米,肩宽1.86米,佛像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袒胸盘足,双手托放膝上,衣褶深密,神态安然自若。原建木室遮护,屡遭损毁。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南安知县李延基(满族)将其改建为石室(石佛亭),并于石室题匾“洞天别现”。泉州太守王十朋曾题“石佛岩”诗。西峰岩释迦牟尼坐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源山石造像群除老君岩石造像外6处8尊宋、元石造像中的其中一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