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坐骨神经痛属于中医“痹证”、“腰腿痛”、“腰痛”、“腰股痛”等范畴。壮骨去湿丹

 北京润雨 2022-10-30 发表于辽宁

坐骨神经痛属于中医“痹证”、“腰腿痛”、“腰痛”、“腰股痛”等范畴。

“痹”有闭阻不通之义,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不能畅行,引起肌肉、筋骨、关节等酸痛、麻木、重着、伸屈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根据病邪偏胜和症状特点,分为行痹、痛痹、着痹和热痹。

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纤维织炎和神经痛等病,均属中医“痹证”范畴。须与骨结核、骨肿瘤鉴别,以免延误病情。

腰股痛  证名。出《素问·气交变大论》。指腰痛下引至股部,一名腰腿痛。多为肾虚兼受风、寒、湿邪侵袭所致。治宜补肾、祛风、散寒、利湿为大法,用青娥丸、壮肾散、牛膝丸、萆薢散等方。


石室秘录,

长治法

论痿症 论腰痛 论背脊骨痛 论两腿酸痛 论 肉扳睛 论痉病

……

张公曰∶妙。长治法,不止痿痉二项,予为广之。如腰痛,背脊骨痛,两腿酸痛,两目生 肉扳睛是也,腰痛服药,服之不验者,乃湿气入于两腰子也,最难治。补肾水而益痛,泻肾水而觉空,去风而无益,去寒而转增,去火而益甚,此所以知为水湿之症也。外无水象,内无水形,令人揣摩不着,然余实有辨而知之之法。凡腰痛而不能下俯者是也。方用柴胡一钱,防己二钱,泽泻一钱,猪苓一钱,肉桂三分,白术五钱,甘草五分,山药三钱,白芥子一钱,水煎服。(〔批〕解湿仙丹。)此方妙在入肾而去湿气,不是入肾而补水,然须多服为妙。大约此等腰痛,初起之时,三四剂即可奏功,痛至经年累月者,非服二月不效也。

腰不能俯者,水湿;腰不能直者,非水湿,乃风寒也。用逍遥散,加防己一钱。初起时,一剂可愈,久则非一剂可愈也。当改用白术二两,杜仲一两,酒煎服,十剂可愈。(〔批〕利腰丹。)可为长治之法。

背脊骨痛者,乃肾水衰耗,不能上润于脑,则河车之路干涩而难行,故尔作痛。此等症,非一二剂可以见功。非久服补气之药以生阴,非大服补阴之药以生水,未易奏功也。方用黄 芪一两,熟地一两,山茱萸四钱,麦冬四钱,北五味一钱,白术五钱,防风五分,茯苓三钱,附子一分,水煎服。(〔批〕润河汤。)此方补气则有黄 芪、白术,补水则有熟地、山茱,去湿则有茯苓,去风则有防风,引经则有附子,而又麦冬以生肾水之母,自然金旺生水,水足则河车之路不干,不干则润金滋骨可知,又何痛之作楚。既不痛矣,又何背之不直哉。然此方不能奏近功于旦夕,必须多服、久服乃效,所以入之于长治之门也。

两腿酸痛,又不如是治法。此湿气入于骨中,而皮外无湿也。此病不止骨内而受湿气,或被褥中得之也。方用薏仁二两,芡实一两,茯苓三钱,肉桂一钱,牛膝二钱,萆解 一钱,水煎服。(〔批〕壮骨去湿丹。)此方之妙,妙在薏仁能入骨而去水,加芡实健脾以去湿,不使湿以增湿,而牛膝、萆 ,又是最利双足之品,又加肉桂,引经直入于骨中,湿有不去,酸疼有不止者乎。但脚中之病,乃人身之下流,一有病,不易去之。况湿气在骨,如陆地低洼之处,久已成潭,如何能车水即干,必多用人功,而后可以告竭。故此方必须多服、久服,正是此意。

……


辨证奇闻,腰痛

      一腰重如带三千文,不能俯仰,人谓腰痛。腰痛不同,此房劳行役,又感风湿而成。既房劳行役伤肾,必须补肾无疑,何愈补愈痛?盖腰脐之气不通,风湿入肾不得出耳。法宜先利腰脐之气,祛风利湿后,大补肾中水火自愈。用轻腰汤:白术、苡仁一两,茯苓五钱,防己五分。水煎服,二剂腰轻。方妙全在利湿不治腰,一方两治。然忌多服,以肾有补无泄,防己多用,必至内泄肾邪,损伤正气。故肾中有邪,泻去肾邪而腰轻。至邪尽,过泻肾水而肾病。另用三圣汤。桂仲一两,白术五钱,枣皮四钱。水煎服。此方补肾水火,仍利腰脐,肾中有可通之路,则俯仰皆适矣。

       一动则腰痛,自觉其中空虚无着,乃肾虚腰痛也。夫肾虚,有水火不同。经谓诸痛皆属火,独肾虚腰痛非火。肾中有火则腰不痛。然治肾虚腰痛,宜补肾火耳。然火非水不生,不补水,火无水制,痛亦不止。必于水中补火,水火既济,肾足痛自除。用补虚利腰汤:熟地一两,杜仲、白术五钱,故纸一钱。水煎,连服四剂自愈。故熟地补肾水,白术利腰脐,熟地不至呆补。杜仲、破故补火以止腰痛者也,得熟地则润泽而不至干燥,调剂相宜,故取效最捷耳。

一腰痛日重夜轻,小水难涩,饮食如故。人谓肾虚,谁知膀胱水闭。膀胱为肾府,膀胱火盛则水不能化,水反转人肾中。膀胱,太阳经也。水火虽犯于肾之阴,病终在阳不在阴。故不治膀胱而治肾。用补精填水或添薪益火,增肾气之旺。然阴旺阳亦旺,肾热膀胱亦热,膀胱之水不流,膀胱之火愈炽,必更犯肾宫而腰痛莫痊。用宽腰汤:车前子三钱,苡仁、白术、茯苓五钱,肉桂一分。水煎服。一剂膀胱之水大泄,二剂腰痛顿宽。车前、茯苓利膀胱水,苡仁、白术利腰脐气,则膀胱与肾气内外相通。加肉桂一分,引肾气外归于膀胱,直达于小肠,从阴外泄,不返入肾宫,则腰痛速愈,岂偶然哉。

一大病后,腰痛如折,久成伛偻者,此湿入肾,误服补肾药而成者。夫腰痛本是肾虚,补肾正宜,何反受其损乎?不知大病后腰痛如折者,乃脾湿,非肾虚也。脾湿当去湿,乃用熟地、山药等味,湿而加湿,正其所恶。医工不悟,疑药味轻,益加分两,遂致腰脐河车之路,竟成泛滥脾湿当去湿,乃用熟地、山药等味,湿而加湿,正其所恶。医工不悟,疑药味轻,益加分两,遂致腰脐河车之路,竟成泛滥之乡,伛偻之状成矣。用起伛汤:苡仁三两,白术二两,黄芪一两,防风三分,附子一分。水煎,日服一剂,三月全愈。此方利湿不耗气,水湿自消。加防风、附子于芪、术中,有鬼神不测之机,相畏而相使,建功实奇。万不可疑药剂之大,少减品味,使废人不得为全人也。

----跌打闪折,腰折莫起,似伛偻状,人谓不可作腰痛治。腰已折,其痛自甚,何不可作腰痛治?或谓腰中有瘀血,宜于补肾补血中加逐瘀和血为当,不知皆非。肾有补无泄,加入逐瘀,转伤肾脏。折腰,内伤肾脏,非外伤阴血,活血药不能入肾中,必须专补肾。惟药小用不能成功。用续腰汤:熟地一斤,白术半斤。数剂如旧。熟地接骨,不但补肾。白术善通腰脐气,气通接续更易,但必多用。使入大黄、白芍、桃仁、红花等反败事。若加杜仲、故纸、胡桃等药,转不能收功。
[批]气通瘀自去,日久血死,恐难治。然瘀死在肾中,终是废人。文守江。

-----露宿,感犯寒湿,腰痛不能转侧,人谓血凝少阳胆,谁知邪入骨髓之内乎。夫腰,肾堂也,至阴之络。霜露寒湿,至阴邪也。以至阴之邪人至阴之络,故搐急作痛。但至阴之邪易人难散,肾又有补无泄,散邪必至损真。用转腰汤:白术一两,杜仲、巴戟五钱,羌活、防己五分,肉桂一钱,苍术三钱,桃仁五粒。水煎服。一剂轻,再剂止。用白术为君,利湿通腰脐气,杜仲相佐,攻中有补,肾气无亏。且益巴戟、肉桂祛寒,苍术、防己消水,羌活、桃仁逐瘀行滞,虽泄实补。至阴之邪去,至阴之真无伤矣。


辨证玉函,腰痛

腰痛多是肾病,然而腰痛不止肾病也。肾病固是阴虚,而肾病亦有阳虚者。阳虚之病,腰必冷气如冰,见寒则痛必甚,不可俯仰,食凉水冷饭之类,必然痛甚而不可止。阴虚之病,痛虽甚而不十分冷,饮凉茶、食冷饭而亦不十分大痛。以此分别阴阳,实为得要。而治之法亦少有微异也。吾今立一方统治之,各略加减,无不神效,名为健腰散。阳虚者加肉桂一钱,阴虚者加熟地一两,各照方服之,病各全愈,大约不必用至四剂也。惟有一种阳症腰痛,人最不知其故。一时风湿骤侵,腰痛不能转侧,打恭作揖,如千钱系腰一般,阳气有余而风邪作祟。法当祛邪消湿,其病立痊,方用祛荡汤。一剂轻,二剂病如失。此方纯去祛风荡湿,而又不损其正气,所以称神而奏功愈奇也。若错认作虚症,而用熟地补水之剂,则湿以恶湿,邪留腰嵴而不去,必成伛偻之症。倘已成伛偻,吾有奇方可以渐起之,日服一剂,三月伛偻可以起立,神方也。

健腰散

白术(二两) 薏仁(二两)

水煎服。

祛荡汤

泽泻(三钱) 防己(一钱) 柴胡(三钱) 白术(五钱) 甘草(一钱) 苍术(三钱) 薏仁(三钱) 豨莶草(二钱) 半夏(二钱)

水煎服。

后方

薏仁(一两) 白术(二两) 黄芪(一两) 防风(五分) 莶草(二钱) 肉桂(五分) 茯苓(五钱)

水煎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热点新闻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