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渣猫的幸福生活

 酒醉的欢颜 2022-10-30 发布于海南

这件如此与众不同的黑釉陶夫妻瓦猫,收藏在云南省民俗博物馆。瓦猫,属于建筑装饰材料,在云南传统建筑中,被普遍使用。主要安放在屋顶正脊上,用来装饰,也用来辟邪镇宅。
瓦猫中的猫,其实是指代虎。猫虎同科,有的瓦猫头上还会写一个“王”字,代表老虎。古代云南的百姓认为,老虎凶猛,能镇住邪气,用瓦镇猫宅,也叫“虎佑”。瓦猫嘴大张,口尾相通,放置在屋顶,风吹过来的时候,会从瓦猫身体穿过,发出声响,可以驱邪避祸。
这件黑釉陶夫妻瓦猫,造型实在是太独特。给学生讲建筑,放这张图片,小伙伴们一时都惊呆了:但见这两只不正经的猫,正在做不可描述之事。这、这······光天化日之下,成何体统?

这时候,我通常会放上另一张猫四仰八叉的图,并配上千古绝对:君子坦蛋蛋,小人藏鸡鸡。”然后,如那只流氓猫一般,坦坦荡荡地讲解黑釉陶夫妻瓦猫的前生与今世。
在古代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儒家文化的影响力没有核心区那么深广。儒家文化中对“礼”的强调,对人性的束缚,那种“存天理、灭人欲”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所以,在这些地区,很多天性的东西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并没有人认为有什么不妥?
人尚且如此,更何况猫?动物哪里懂得人的“礼义廉耻”呢?在它们的世界里,生存、繁衍,这一切,不都是天经地义的吗?

今天养猫的人都知道,家里的公猫,即便是做过绝育,依然会叼着你的毯子,在你的面前,明目张胆地“嗨”翻天。朋友向我控诉她家的猫,把她们一家三口的浴巾都叼出来,“轮奸”了一遍。
自然界中的公猫不会和毯子、浴巾较劲,它们直接去找心仪的母猫,舔舔毛,说点花言巧语,如果是“简单粗暴”的猫,会省略前面步骤,直接跳上母猫的背,用嘴叼住母猫后脖颈,开始做不可描述之事。说到这,大家就能明白为何家养的公猫会和柔软的织物较上劲,其实不过是母猫柔软的后脖颈的替代。
“渣猫”们做得坦坦荡荡,人看得多了,也习以为常。更何况是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天性纯真,也不把这当成什么大逆不道,在他们眼里,反而有趣可爱。
黑釉陶的夫妻瓦猫,为了艺术表现力,做了适当的变形。公猫不是低头叼着母猫,而是两只猫都抬起头,张牙舞爪,胡须竖立,眼珠突起,极具张力。
艺术果然高于生活,这样有趣的表达,我们看了,也只会莞尔一笑。这就是好的艺术,有“色”(颜色)有“情”(情趣),却不“色情”。

不知怎么,想起了我们改革开放以前的新中国电影。有一个时期审查比较严,要拍爱情片,基本上都以少数民族题材为主。比如著名的电影《五朵金花》,讲的就是云南白族青年的爱情故事。仿佛只有在那里,人的天性才被允许正常地释放、表达、讴歌。
这件黑釉陶夫妻瓦猫,我发在朋友圈。和我共事的男老师留言:“我就是纯粹地认为,这个猫和日本动画里的猫很象”。我回复:“有那么纯粹吗?”他在下面回道:“禁不起拷问”。哈哈哈,我大笑,嘴咧成了瓦猫状。
黑釉陶瓦猫上的猫夫妻,快乐着它们的快乐。而我们,在它们的快乐里,观赏、品读,感染了它们的快乐,一时也快乐起来。谢谢你们,在工作中“摸鱼”的猫公与猫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