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10-30 学习笔记

 自我清理 2022-10-30 发布于海南
一、一个家庭贫穷的本质,就是家里面有一个制造内耗的人。如果制造内耗的这个人是一家之主,那么这个家庭的命运就会很悲惨,家中的每一个人都会被他弄得不得安宁,直到耗光身体里面的最后一点能量。
内耗者的典型特征就是情绪化、嘴毒、悲观主义,表面看上去讲原则、一本正经。其实内心充满了恐惧、焦虑以及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能。情绪化的人是非常可怕的,生活中的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可能导致家里的鸡飞狗跳,没有一天的安生。
情绪化的人不仅把自己弄得血压飙升。而且,还严重地影响了家庭成员的自尊心,以及精气神。这种人性格狭隘、自私并且害人害己,会把本来就贫穷的家庭,推向无边的深渊。更可悲的是,制造内耗的这个人,从来不反思,从来不检讨,总是觉得.自己过得苦,把自己的问题放大。殊不不知自己负面的宣泄和咆哮,导致家庭当中儿女互相挤兑、排斥,人心焕散、一盘散沙。
内耗者有可能是家庭的任何一个角色,生活和爬坡已然很难,再多个拖后腿不断创造负能量场的只会拖着全家一起沉没,简单粗暴的方法可能是不得不创造条件远离和隔绝。
二、人生中有些机缘转瞬即逝,等到回过神来往往已经追悔莫及。女性的择偶黄金期只有短短10年(20-30岁),现在有越来越短的趋势。所以,结婚这件事儿其实不用考虑的太清楚,只要满足自己的核心需求就可以提上日程。
错过这十年,理论知识再丰富,社会已经没有多少试错空间。找伴侣肯定有些条件,身高颜值职业年龄家境婚史,根据自己的优先级列个排序,设个底线,符合哪个几个条件就可以落地,减少时间成本。至于婚后的事情,现在不需要考虑,真的不属于可控范围。
三、越来越不喜欢给别人输出自己的价值观,现在就算我眼看着一个人去做我认为是错的事,只要不关乎我的利益我大概也不会去说什么。我不认为自己有资格去指导别人生活,就算我认为那是对的,说多了也会令人厌烦,费力不讨好的事还是少做。
四、择偶其实跟办企业的 底层逻辑一样,首先把自己当做一个产品,最终目标就是你这个产品怎样成功的卖出去。
首先,你要想你这个产品面对的客户是哪一搓?客户画像必须很清楚,你要找那一类人?
其次,客户目标找好,就要想这样的客户群体,他的需求和痛点是什么?努力埋头打磨好产品。
然后开始大量扩展渠道,他们这种人会出现在什么样的场合。当然托亲戚朋友,同事介绍也是一个获取流量的渠道。
最后,有了大量的流量,就要看你的转化了,能否转化成交成功,关键在你的个人人设建设,也就是你的长期产品打磨,是否精准符合客户的口味和需求。一旦转化成功,成交自然不在话下。
五、特别认同余华《活着》中的这句话:“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要活在自己的感受之中,而不是外界的评判里。
六、打工永远只能够维持生计,以前爷爷奶奶的年代可能还会饿死,现在打工够你吃饭睡觉交房租仅此而已,养车都不一定养的起。大家都在老鼠洞里,所以看到其他老鼠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了,上学的时候不去思考大部分的行为从而如何改变现状去成为少部分人,那么毕业了更加是被进一步驯化了。
七、男女关系中,有些人表面上是和对方聊天,其实是在索取关注、关心和重视。聊天背后的索取能量,会让对方感觉沉重有压力。但是当事人常常浑然不觉,还觉得“我和你说话是付出是爱你,你凭什么不回我”。
八、很认同罗翔老师说的一句话:“你没必要和别人杠,由于知识的贫穷,他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只认自己的那个想法,你很难改变他。”
九、姜子牙只是个传说,就任正非来说,他虽然47岁创立华为,但并非那时候才开始发力。他一直就是个能力很强的人,前面都在积累,在打基础。如果他没有干出这个惊天动地的事业,他也还是比普通人厉害得多,只是大家不知道他而已。类似的刘邦48岁才起兵也是这样。外人看到的大器晚成,于其本人来说往往是水到渠成。
十、经历过多年的社会毒打,发现上来就夸你,喊一聲大佬,仰慕你很久了,下一步就是白嫖你。刚认识就跟你三观特别合,一定是骗子。反而是一上来对你态度不太友好的,比如严苛的领导,刁钻的客户,能偶尔指点你干货,才能真正有所进步。真正的贵人未必是那种那种处处关心照顾你的人,那是你妈。也不是那种说要无条件帮助你不求回报的人,那是来忽悠的骗子。真正的贵人反而是那种能在你人生关键路上指点你方向的人。
十一、我觉得人生是这样的,花点时间想想,搞清楚这辈子到底要什么,比急急忙忙下场做点什么更重要,一旦想好了,后面就坦然了,该追求什么放弃什么不会再犹豫。生命有限,容不得太多反反复复和犹犹豫豫,想好了才行动,行动起来必须坚决、决不轻易放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