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邃的诗性目光

 德耀守望 2022-10-31 发布于安徽

寅虎杂记之二十三

深邃的诗性目光

一一赏读温波老师的诗作《骑楼》《文笔塔》

   近期,在微信朋友圈里,赏读了评论家、诗人温波老师很多诗作,内心弥漫丰盈的喜悦和清欢,深感他的诗作别具一格,尤其读了他发表在家乡《廉江新闻》副刊上的《骑楼》《文笔塔》(2022年3月18日)两首新诗后,发现他的诗歌柔美、清雅、很有个性、自由恣意。喜爱之下,冒昧写下赏读文字。

    古镇安铺,是温波老师的故乡。骑楼和文笔塔是古镇的地标性古建筑。骑楼和文笔塔的故事发生于古镇的历史当中,诞生在南中国北部湾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呈现在九洲江与大海相交汇处。温波老师用敏锐的洞察力感知物象背后或清晰或模糊的喻意,迸发出灵感,写出了令人喜爱的佳作《骑楼》和《文笔塔》。

    我们知道,历史是现实的根脉和基元,对历史进行打量、抉发、思度与呈现,是当代作家诗人价值认知的重要客体,也是艺术表达的重要方面。温波老师面对时代嬗变与生活调整,将回望目光投放在故乡风物上,拂去历史的尘埃,洞悉生活的本质,寻找并呈现明亮的诗行。“骑楼/弓着坚硬的脊梁/似鹰隼展翅/又像松林苍翠/在水泥和砖块/古老的斑驳和沉静中”,“明日/温暖的灶火又起/闪烁回旋/黄澄澄的白切鸡/飘着氤氲的芳香”。这首诗语言旷达超迈,读之如饮烈酒。诗人的语言系统与知识结构都显示了鲜明的特色。正是这些因素的参与构筑了《骑楼》中瑰丽奇特的诗性世界。可谓灵魅之笔,独有之诗。

   《文笔塔》也是一首优秀的精思之作。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设问,去呈现诗性的丰饶与繁茂。我们被作者的清明雅正所打动,它根植于语言与生活的深处,呈现一种饱满、绚丽、生机勃勃的诗意。

   人们普遍认为,优秀的诗篇,要以物见人以景见心,意立而后诗立,思想之于诗,有如光芒之于太阳。李渔说过:“媚态之在人身,犹火之有焰,灯之有光,珠贝金银之有宝色,是无形之物,非有形之物也。”诗的思想,应该溶于情感之中,寓于形象之中。没有情,怎能有意。只有当思想渗透着情感,依托于形象,三者融为一体,诗则活而成为温润明亮的诗行,一如鹅黄绽枝,或是葳蕤丰茂,或是落晖在林,皆使山河增色。

    在《文笔塔》里,诗人用诗性的眼光去审视他熟悉的事物,呈现了一种别开生面的质地、色泽和气质。“文笔塔的影子/倒映在水面/像一条优雅的鲸鱼/波光粼粼/仿佛/这巨椽之笔/在书写文章的/千古风流/夕晖绚丽/天空一片碧蓝”。这里,我们可感悟到一种轻柔婉的性灵,“文笔塔像是一条优雅的鲸鱼”,一句生动贴切的比喻,通过想象把独特透辟的思想与一个形象巧妙相联,还原了诗词的本来面目,显示了一种生机勃发、汪洋恣肆的语言与生命景象。

    在下半节里,诗人先是写出了一个现代人在现代社会的现实处境,然后用一个设问,成功地完成一次诗意的行走:“试问自己/你是否失掉了/文笔塔的内在的灵魂?”设问是新诗的一种创作技法,它是为突出主体、加深诗意、引发思考,用问句的形式展现诗意。为了诗句的凝练有力,一般只问不答,答案留给读者。

    温波老师的诗作色彩淡雅、意象绵密、张力十足、亲切朴实。他年轻时在省文化部门从事文学理论专门研究工作,后到深圳从政,饱读诗书,藏书数万,光是古今中外的诗集就读了2000多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不失文人的风骨,其对文学的忠诚和对生活的朴素理解,他以深邃的诗性目光,投放于历史与现实及未来,显得深切而阔远,并用自己的作品捍卫着艺术特质的气象。

(《清芳斋》2022年3月25日文/湖畔飞歌)

(文/湖畔飞歌 华德耀编辑于2022年10月30日 图片来自微友湘田律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