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萧月胧 朗读┃雨舟 指导┃郭新爱 编辑┃丄学号 在微博上看到一段视频,因孩子在同学家玩耍不愿回家吃饭,被家长在电梯内踢打,持续将近1分钟。 孩子犯了错,妈妈的第一反应就是生气,第二反应是打孩子。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 生活中,常常听到这样的话: 孩子犯错了,打一顿就长记性了。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不打不成器。 好像所有的教育,只要“打”一顿就好了,孩子就什么都懂了。 儿童心理医生拉希勒·布里格斯曾说过:“如果你打孩子,就等于告诉他们这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 有的孩子被打骂后看起来听话了,那是因被父母打骂而产生了恐惧感后做出的让步。 孩子虽小,但父母的一举一动都被孩子不知不觉模仿。如果用打骂来让孩子听话,那他心中就会形成一种认知:遇到问题可以通过打骂来解决。 家长怎样教育孩子,孩子就会成为怎样的人。 ![]() 一 常打骂的家长 会教出有暴力行为的孩子 在《超级育儿师》的一段节目里,一位妈妈对孩子的学习感到心力交瘁,不管妈妈怎么说,他都不愿意做作业。 常常气得妈妈动手打他,两人经常因此发生争吵。事后,她也会后悔,但她控制不住自己。 ![]() 教育专家王人平曾说:“你的今天,就是孩子的明天,你习惯打骂孩子,就别怪他崇尚暴力。” 在节目中,孩子也用同样的方式反抗:打、用笔戳、推、咬妈妈;用物品当武器,威胁妈妈说:“告诉你,今天别惹我,不听你试试。” 甚至对妈妈说出惊人话语:“你有没有喝毒药呀?” 他对育儿师说:“她老打我,我就等着现在反击她。” 育儿师都惊呆了。 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力量反抗,但他总会越长越大,当他开始有力量时,他就会想办法反击。 妈妈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就怎样对待妈妈。每个有暴力行为的孩子,背后一定会有暴力的家长。 许多父母认为,打骂犯错的孩子,那是爱他。孩子虽小,却不是木偶,他是有感知和情感的。 孩子被父母打骂,他体会到的不是爱,是痛苦和伤害。 在育儿师的调解下,妈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向孩子保证不再动手打他,孩子也马上保证不打妈妈。 曾在网上看到一句话:生命影响生命,孩子就是我们的镜子,我们是怎样去影响孩子的,孩子就会呈现出相同的面貌。 如果父母用暴力对待孩子,孩子同样以暴力回报;如果父母愿意认错并改变自己,孩子的态度也随之改变。 ![]() 二 经常被打骂的孩子没有安全感 曾在知乎看到网友的故事:小时候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打架被请家长,妈妈到了学校后,不问缘由就当着老师同学的面掴他耳光,直到被老师拉住才停下来。 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只要犯了错,他就会被父母打,自尊心被狠狠踩在地上。 他心底最大的安全感渐渐被打没了,也变得不爱说话,后来,别人以为他不会说话,都叫他哑巴。 孩子犯错,家长觉得通过“打”,孩子就会长记性,却不明白他们的打骂给孩子带来了怎样的伤害。 余华曾说:“一个人的童年是决定他一生的,世界给我们的最初图像就是在这时候出现,决定命运的最好时机就是童年。” 如果在童年有足够的安全感就是孩子幸福的宝藏,这种安全感是否被满足将对他的未来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 记得在网上看到过一位宝妈的分享: 孩子不小心把牛奶瓶打翻在地,牛奶洒了一地,妈妈没有斥责和打骂孩子,两人一起用地上的牛奶玩起了游戏。 做完游戏后,妈妈告诉孩子:“因为是你把牛奶弄洒了,所以你得把地面打扫干净。”孩子很自觉地去打扫了。 通过牛奶这件事,他明白自己被妈妈爱着,父母给予并让他体会到爱,就是他最大的安全感。 这些安全感,会让孩子在长大进入社会后,面对任何困难都能从容应对。 比尔盖茨除了是企业家之外,对教育也有独到的见解,他曾说:“教育是伴随孩子终身的事情,而我教育孩子的第一要务是给孩子安全感。” 由此可见,安全感对孩子有多么重要,它就像大楼的根基,如果根基不稳,大楼外面看起来再漂亮也是容易塌的。 安全感就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线。 ![]() 三 父母的言行举止,藏着孩子的未来 在电影《银河补习班》中,马飞在学校常逃课、上课迟到,成绩在班级垫底,后来因在学校看小说,校主任决定开除他,妈妈说他没救了,骂他笨。 就连他自己也自暴自弃,说自己蠢,不想学习,到楼下卖煎饼好了。 但爸爸没有责怪他,而是对他说:“也许有人说你是笨蛋、蠢货、废物,对吗?但爸爸相信你不是,永远相信!” 他感受到了爸爸对他的理解和鼓励,他的心中开始有了力量。 爸爸告诉他,成绩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的脑子是在睡觉,还是在转。还带他去了很多地方,教他各种各样的知识,教他如何思考,让他学会自己做决定。 他的眼睛里有了亮光,开始对学习感兴趣,高中还未毕业,就拿到了飞行员的录取通知书。后来,他成为了航天员。 如果爸爸任由妈妈数落和骂他,那他就不会完成自己的梦想,成为出色的航天员。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为了避免打骂孩子,正确引导孩子,我有这3点要分享给大家。 了解原因 孩子犯错后,不用打骂、惩罚、羞辱这些形式来促使孩子做得更好,先倾听他的声音,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 表达对孩子的理解,但不宽恕 比如,孩子犯错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吼了。你可以这样告诉孩子:“老师当着同学的面吼你,你一定觉得丢脸。” 不宽恕他犯错的行为,但一定要理解孩子的感受。当他感到被理解了,才会愿意沟通。 引导孩子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把孩子当成和自己一样能独立思考的人,问孩子对于如何解决或避免类似问题有没有想法。如果没有,可以给他提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直到家长和孩子达成共识。 孩子犯错或遇到问题时,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曾看到过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一台摄像机,父母用一生演绎什么,孩子就会用一生播放什么。 孩子长大后会成为怎样的人,都是父母教育下的结果。 ![]() 四 陪伴孩子慢慢长大 家长在跟孩子沟通时一定要有耐心。 《百家讲坛》主持人赵玉平曾讲述,在他孩子读初中时,有天晚上给孩子讲解一道几何题,足足讲了24遍,孩子依然不懂。 换做其他家长早就大发雷霆了,但他从头到尾心平气和,没有向孩子发脾气。第二天早上,孩子突然就会做这道题了。 赵玉平说:“成长需要等待。” 父母打骂犯错的孩子,大多是因为心中着急、没有耐心,恨不得孩子立刻懂事成熟。我们总说学习需要一个过程,孩子的成长亦是。 所以,请给孩子成长的时间,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陪伴孩子慢慢长大。 作者:萧月胧,用文字表达观点、温暖人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