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野壮大是靠收编几十万伪军?林彪八月训令,足以使谣言不攻自破

 二氧化硅2012 2022-10-31 发布于广东
图片

1945年11月间,在杜聿明所部的疯狂进攻下,东北我军被迫实施战略退却,期间驻齐齐哈尔的警备旅发生叛变,1600余人的部队竟有700多投敌,这伙人打死若干团营干部,再配合敌人组织的伪满警察和地主武装,对齐市进行疯狂血洗,我方损失极其惨重。

图片

杜聿明

陈云同志对北满四省的实际情况考察过后,也向东北局提交了综合报告,认为前述四省“号称有44000部队,但可靠者只有11000,如此大量不可靠部队,将来定成后患”。

事实已经证明,陈云同志的调研和判断是非常准确的。至1946年7月间,东北民主联军逐退了敌人的过江窜犯,敌我双方形成战略对峙,一直到11月都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事。

期间林彪开始思考一个重大问题,即前一时期的作战表明:新组建的部队成分过于复杂,曾出现过不少叛变和逃亡的情况,造成了重大危害,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

于是“东总”于1946年8月29日发出《关于部队补充整训工作的训令》,简称“八月训令”,就部队的补充整训和政治工作做出具体指示,由于罗荣桓同志因病赴苏,林彪遂委托政治部主任谭政主抓该项工作。

图片

谭政将军

在补充整训的环节上,“东总”政治部提出了四项基本任务,要求部队贯彻落实,其中的第一条,就是要清洗部队中的坏分子,训令中特别要求:

“各部队应坚决彻底洗清还存留在我们部队中的流氓、地痞、特务、宪兵、土匪、警察等坏分子,由于缺乏可靠干部率领而巩固性太差的新部队,则应坚决的把它编入主力”!

谭政主任在讲话中特别强调:要使大家牢记,由于清洗整顿,部队中坏分子数目的减少,便是部队质的提高。

图片

陈云在东北

01

“伪满军”的基本情况

伪满军队的底子,当然是“九一八”之后附逆的部分东北军,前后拢共投敌数量约14万人,不过日本人只是最初因为兵力不足,加以利用而已。

及至东北基本沦陷后的1932年底,日本人便开始裁汰一些他们认为不可靠的部队,逐步组建所谓的伪“满洲国军”。

“伪满军”初建时,大约保留了77000余人的规模,同时在各级部队中加派了8000余名日军顾问,以便日本侵略者牢牢地控制住这支伪军。

实际上,“伪满军”的整体规模始终不是很大,至太平洋战争爆发的1941年,总兵力也不过9万人左右,远非一些读者误以为的那么庞大。

图片

伪满军

原因很简单,日本关东军在东北的常驻兵力逐年增多,始终保持着大几十万兵力的规模,并不需要太多的伪军存在。

另外,大小鬼子们也对伪军充斥着不信任感,降而复反的部队确实不少,部队搞多了失控怎么办?主子也是怕奴才造反的。

所以到日本投降的1945年夏天,“伪满军”的总兵力只在15万人左右,跟日本关东军的兵力对比为一比五,进而能够实现彻底控制。

“伪满军”当时的基本建制为:十一个军管区、一个江上军(海军)和一个禁卫军司令部,另有一个宪兵总团(2800人)和若干特种兵分队,比如有36个工兵队和15个辎重队。

图片

伪满禁卫军

根据苏联红军的战前判断,东北的伪军兵力应在20余万人,这其实是包括了伪满10万警察的数字。

换句话说,到日本投降时,整个东北的伪军、伪警总数量也只有25万人,网络上动辄“数十万伪军”的说法,完全站不住脚,事实胜于狡辩。

日本关东军放下武器投降之前,曾经下令伪满军“自行解散”,因此大部分伪满军成为了散兵游勇,在各地流窜,而非整建制的存在。

真正被重庆军事委员会“东北行营”成建制收编的,只有原驻冀东的所谓“铁石部队”4000余人等寥寥几支部队。

图片

日军投降

八路军冀东区军第十六分区曾克林部,是最先进入东北的我军部队,在沈阳、锦州、鞍山等城市确有迅速扩军的历史。

不过根据曾将军的回忆,他的部队是从两个团4000余人扩大到40000人,增兵数量不过36000人,这其中虽然也有些“伪满军”的散兵游勇,但是比例并不大。

更多的是在抗战中被俘后,押送到东北做苦力的八路军、新四军、重庆政府军的战俘,以及抚顺、鞍山等地的被压迫矿工,关于这一点,不妨可以认真读读回忆录。

图片

日军投降

换言之,曾克林部没有收编任何一支伪满军的建制武装,招收新兵时有一些原伪军士兵,倒是事实。

因为这帮家伙大多没有一技之长,不参军吃粮实在没有什么出路,加之当时扩军心切审查不严,也就混进来了。

等到其他八路军、新四军部队出关后,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是苏军不再承认我方的合法地位,不允许我军驻于大中城市,使招兵工作只能面向农村。

另外一方面,是杜聿明所部疯狂北犯,我军不得不放弃了大片控制区,辽吉两省的兵源地基本沦于敌手。

图片

伪满军

02

“伪满军”绝大部分被蒋军收编

以1946年初这个时间点为例,在当时的东北战场上,东北民主联军的总兵力为34万人(准确数字340102人),其中野战部队约15万人,余皆为四个二级区军所辖的地方部队。

而蒋军的正规军兵力,不过七个军247000余人,但是我军却在战场上一退再退,并且在四平保卫战中也遭遇重大失利,除去装备和火力劣势外,还有另外一个因素:

那就是熊式辉的“东北行营”收编了8万人以上的“伪满军”,然后用这些地方武装控制后方,杜聿明才得以集中五个军的野战主力,与东野进行战场角逐。

因此双方在一线的兵力,反而是敌人占据优势(大约是20万对15万),而且收编和招募伪军的工作,熊式辉和杜聿明一直就没有停下来。

图片

熊式辉

根据时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副参谋长、军统大特务文强的回忆,至四平战役后,东北行营收编的“伪满军”数量达到了129000余人。

这些伪军官兵被杜聿明编组为四个保安总队、20个支队和52个保安团,看看编制就知道,这些部队成为东北解放战争初期,杜聿明维护占领区治安的主要力量。

以长春为例,从冀东空运来的伪满“铁石部队”4000余人,就被收编为东北行营保安第二总队;而长春的伪陆军军官学校以及长春周围的“伪满军”,总计4000多人也被收编为东北行营保安第四总队。

所以这事很容易就能掰扯明白,日本投降时总共15万兵力的“伪满军”,被蒋系收编的竟有129000人,收编比例高达86%,再瞪着眼睛污蔑未来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的成分,那就是居心叵测了。

图片

国军战士

东北蒋军在杜聿明指挥时期的兵力峰值,大致出现在1947年3月间,总兵力约为48万人左右,然而其野战力量仍然只有九个军:

第13军、第52军、第53军、第60军、第71军、第93军、新1军和新6军(另有一个青年军第207师),平均每个军的兵力在30000人上下。

稍有军事常识便可知道,即便计入东北行辕的直属部队、特种兵部队,杜聿明手下的正规军兵力也不过30万人冒头,那么多出来的18万人又是什么货色?当然是临时收编的“伪满军”。

图片

蒋军战士

03

陈诚的所谓“整军”内幕

1947年8月,老蒋的头号军事红人陈诚到任东北,以“参谋总长、海军总司令”的身份又兼了东北行辕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陈长官来了之后主要干了两件事:整肃贪腐和扩编部队。

肃贪的事这里不说了,只说整军和扩军,陈诚有面子,于是从苏北要来了第49军、再把青年军207师扩编为第6军,还要来了不少重炮、战车和汽车。

更重要的是,他还组建了四个新番号的军级部队:新3军、新5军、新7军和新8军,问题来了,这四个新编军是怎么弄出来的呢?

那就是从原各军中抽出一个主力师,成为新编军的基干,然后再把东北行辕所辖的九个保安区司令部、十一个保安总队,通通升格编成为“暂编师”,最后再把这些暂编师划入四个新编军序列。

图片

陈诚

比如新3军的暂编第59师、新7军的暂编第56师和暂编第61师、新8军的暂编第54师和暂编第55师等等,这都是原来的保安总队升格的。而被抽出主力师的原来各军,同样也用暂编师来填补以维持建制。

包括新1军的暂编第53师、新6军的暂编第62师、第52军的暂编第58师、第53军的暂编第30师、第60军的暂编第52师等等。前述十个暂编师,如果认真研究来龙去脉,你就会发现,全部是“伪满军”改编而来!

经过陈诚的一番折腾,东北蒋军经过拼凑后,达到了14个军55万人的兵力规模,而外调而来的只有一个49军(2万余人),那么增加出来的10多万人(净增5万,还得补充被我军歼灭的数量)都是哪里来的?

图片

早年的陈张

直到现在,网络上仍然流传着关于“陈诚大批裁撤伪军,结果都投了共军”的谣言,这是非常荒谬的。

一方面,陈诚砍掉部分伪军改编的地方保安团队,实属无奈,因为这些被熊式辉收编的部队打仗不行,为祸乡里却十分在行。

此类保安团队不仅民愤极大,而且多有编制和兵员的空额,给所谓的东北行辕带来极大的财政压力,陈诚不裁掉他们难道养起来供着吗?

另外一方面,只要能凑合用的伪军普通士兵,也大多整编进了“暂编师”,真正编余的只是一些伪满军官,这帮人腐败而又腐化,实在无用。

陈诚曾把整编过程中裁汰下来的军官,在沈阳编成两个总队进行整训,其中一个叫“国军军官总队”、另一个叫“伪军军官总队”,可以看出,连陈诚骨子里面都是非常鄙视伪满军官的。

图片

蒋军

这帮伪军官以前作威作福惯了,当然受不了这个气,于是编排出来“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处不留爷,爷去投八路”的段子。

目的是什么?当然是借以威胁陈诚和东北蒋军高层,以便给他们重新安置而已,其实根本未付实施。

道理明摆着,连陈诚都看不上的这等货色,又岂能入了东北民主联军的眼,那不是开国际玩笑么?

图片

部队作战中

04

东野大规模实施整军

实际上,我军在刚入东北时收编的一些地方游杂武装,以及招收的一些原伪满官兵,在杜聿明一路向北进攻的时期,发生了大规模的叛变情况,反而给我军内部造成了严重的混乱和破坏。

其中主要存在于各区军所属的地方武装中,因为东野最初的五个野战纵队,都是八路军、新四军的老底子,队伍成分是比较纯洁的。

比如辽吉区军一分区所属的三个地方基干团,原来每团有1000余人,结果在军事形势恶化时,半个月逃亡叛变接近1400余人,使每个团只剩下500到600人。其他各区军出现的小股部队叛变情况,更是为数很多。

图片

保卫四平

“东总”和101深刻地吸取了这些教训,认为不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在今后的战争中还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所以在1947年夏秋的休整期间,下大力气清理部队内部,继8月29日的训令发出后,林彪还觉得不够分量。

于是“东总”于1946年9月14日,再次发出《关于整顿地方部队的训令》,强调了清洗混入我军的坏分子之危害,以及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训令在开篇明确指出:

“查目前我东北新成立之部队及地方武装,多系在我发展顺利局面下扩大组织起来的,尚未经过充分的整理和锻炼,内部成分异常复杂,尤以部队中有相当流氓、特务、警察、宪兵、土匪投机分子,尚未彻底清洗和淘汰,在环境恶劣情况下,便发生瓦解和叛变”。

训令通报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投敌叛变事例,最后要求:“责成各区军、军分区,立即取掉政治上的麻痹,加强对新部队和地方部队之掌握领导,而基本上是从政治入手”,同时规定了七条措施,大力清除队伍中的不良分子。

图片

我军战士

训令下达后,东北我军各部积极行动起来,查成分,找问题,认真贯彻执行。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坦白运动”,让新战士自己交代过去的历史和行为,毕竟战争年代是没有什么档案的。

这项运动打开了新战士们的思想壁垒,同时也揭发出一些藏在我军内部的坏分子。按照东总政治部的统一部署,本质上好的新战士只要认真交代历史,则既往不咎;有黑历史的伪军官、伪警察、伪宪兵和特务,则坚决清洗。

在将近三个月的内部整顿中,东野各部队纯洁了内部、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士气,使我军从四平战后不利形势的阴影下解脱出来,得以重整旗鼓,也为后来三下江南战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至1946年10月,东北民主联军的总兵力(含野战部队和地方部队),从年初的34万人下降到32万人,必须注意,期间又肯定招募过新兵。

由此可见在整军工作中,至少清洗了数万名不良分子,部队的战斗力反而提高了,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说明,在此时的东北我军中,“伪满军”出身的官兵数量已经非常之少。

图片

101

05

东北我军补充方式的转变

在东北解放战争之初,我军的兵源补充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战斗中的俘虏兵,其二是从地方农民中招收新战士,需要指出的是,前者的数量其实并不多。

因为东北的几个蒋系王牌军普遍接受过反动教育,加之战争初期敌强我弱,蒋军官兵心气较高,所以战场投降的数字真心不大。

另外就是,俘虏兵虽然军事技术好,但一旦我军情况不利或者撤退时,叛逃的比例很大。比如刘震的第2纵队第5师,曾经在怀德战后补充了800余名俘虏兵,刚刚向松花江以北实施转移,就跑掉了一半多。

部分降而复叛的官兵,还跑回去向敌人告密,泄露了我军的情况,所以东野各部,此间对俘虏兵是非常慎用的。

图片

抓获的俘虏兵

因此在1947年8月夏季攻势结束后,东北局又发出《关于补充主力加紧作战准备的指示》,规定东北我军主力部队的兵员补充,主要靠地方政府的征兵动员和抽调地方武装升格,同时规定:

新兵都要经过审查清洗,凡是当过伪满国兵、警察、土匪的都不要;凡有抽大烟恶习、身体不合格(含有性病者)的也要清退回去!

从这两条规定完全可以得出结论,自1947年8月以后,伪满军队出身的无论官兵,东野已经一概不收了,再加上之前的整顿和清洗,使东北我军部队中,原伪满官兵的比例已经很小很小。

在这个时间点上,东北民主联军的总兵力为46万余人(含冀热辽区军合并过来的8万余人),也就是南北满的部队不过38万余人,又何来“收编了数十万伪满军人”一说?有些谣言,只要认真加以分析,便不攻自破,更不要以讹传讹。

图片

缴获大炮

当然,这样严格的审查制度,也影响了部队兵员补充的及时性,因为清退会造成往返消耗。而且绝大多数翻身农民出身的新兵,既没有任何军事训练,又缺乏思想教育,有的想家、有的怕死、有的不习惯部队生活,自然会出现一些逃亡的现象。

比如四平攻坚战失利后,邓华的西满纵队伤亡较大,总共补充了4920名新兵,结果在很短时间里,清退198名、逃亡高达1097名,实际补入仅3625名,遂使部队建制不全,不能迅速恢复满编状态。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恰好罗荣桓同志提前回国,他经过反复思考后认为,农民参军后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正规化训练,具备基本条件后才能向前方部队输送,由此提出了“组建二线兵团”来解决兵源问题的办法。

图片

炮兵部队

06

东野壮大的主要兵源所在

所谓二线兵团,即是抽调部分正规部队干部和老兵为骨干,再动员大批农民和工人参军,然后编成一个个的“独立团”,每团以2500人为标准,东北区军第一期即编组了40个独立团。

这些独立团经过一段时间的军政训练后,才能初步具备正规军的素质并形成战斗力,然后再补充主力或者以若干独立团直接组建“独立师”,从根本上解决了东北我军的兵员补充问题。

东北局和“东总”迅速批准了该方案,并要求各独立团军事训练教育占70%、政治思想教育要占30%,两者必须配合进行,所以在这一点上,罗帅居功甚伟。

图片

罗荣桓

从1947年9月底至辽沈战役打响前,东北我军实际编成的“二线兵团”共有189个独立团,总兵力422000余人,从而使东北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短时间内达到了百万级的规模,而这其中,哪里还有谣言中的所谓“数十万伪军”?

根据东北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的统计,在辽沈战役打响前,东北人民解放军70余万野战部队和30余万地方部队中,解放战士比例只占10%左右,为各大战略区中比例最低的,那就是不超过10万人。

这10万人中,还有一多半是在1947年冬季攻势和1948年春季攻势中,俘虏的敌军士兵转化而来,因为此时东北战局逆转,“解放战士”的改造较为容易了。如此可知,其中“伪满军”出身的“解放战士”数量就更少了。

而网络上一些人不懂历史不明就里,胡乱脑补出“伪满军战力强悍”、“四野骨干是伪满军”等一系列错误结论,简直荒唐而又可笑,是禁不住推敲的,专业的军事历史创作者们,也有义务戳破此类谣言。

图片

东野首长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