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子君:骑兵师(长篇军旅抗战小说连载之八)

 温馨微语 2022-10-31 发布于江苏

/程子君



 第三章 初上战场(三)

19388月,为适应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冀南八路军各部进行了整编。耿景华营长奉命组建冀南军区三分区,徒步大队也离开骑兵团,改编为三分区独立营(耿景华是冀南三分区的第一任司令员,但后来听说他和上级领导闹意见,脱离部队回家当老百姓去了)。
一二九师骑兵团政委邓永耀升任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团长王振祥改任政委,副团长梁俊亭担任团长,三连指导员黄家景被提升为副团长。梁俊亭和黄家景都是骑兵团的老人,听说他俩当上了正、副团长,一些来自红十五军团的干部战士很高兴,连着庆贺了好几天,有的人还喝醉了。
原来,在2月中旬的时候,原骑兵团团长夏云廷(又名夏云飞,一二九师骑兵团的首任团长)被调到冀西赞皇县担任独立团团长。冀西独立团是个新组建的部队,夏团长在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虽然李春雷从没有见过这位老团长,但他知道,当时团长开小差事件给部下的思想打击是很大的。事隔半年,梁团长和黄副团长的提升让大家都有了一种解脱的感觉。也就在这期间,骑兵团组建了第四连。四连成员中除了乘骑分队的人,还有从主力连队抽调的部分老红军、从肥乡县大队参军的民兵骨干以及宋哲元二十九军的旧军队骑兵,连长是李树茂。李春雷分在一排三班,班长是刘彦章。

整编结束后,冀南军区发起了漳南战役,一举歼灭“皇协军”与伪自卫团五千余人。
910日,骑兵团奉命奔袭大寒集,那里是“皇协第二军”军长李台的老家。其实,李军长这时候已经被八路军俘虏了,只是骑兵们还不知道,还在四处追捕这个大汉奸。
大寒集(今河南汤阴大寒泉村)位于安阳以东五十公里。骑兵团出动不久,日军的十辆汽车就追了上来,骑兵们穿越青纱帐,蹚过小河沟,想方设法甩掉敌人。刚进大寒集,鬼子的车队又追到了村子外边。
侦察员报告说日军有两百多人,团长和政委火了:“当真以为一个中队就能打我一个团呀,揍他!”
其他连队负责阻击,四连的任务还是“守马桩”。
四百匹战马圈在十多个院子里,李春雷他们守在大门口。最新最快更新村外的枪炮声十分激烈,王立贵趁送午饭的机会去瞧了一眼,回来说:“村西头的日本汽车被打冒烟了,放心吧,鬼子打不进来。”
正说鬼子打不进来,大街上就听见叽里呱啦的日本话了。大家丢下饭碗就往屋里跑,李春雷躲在门背后,还有的人钻到卧房里面去了。
连长李树茂在大门外喊:“大家快出来,把鬼子打回去!”

刘彦章第一个冲到街上打枪,并招呼道:“日本人不多,三班的快出来!”

刚跑到院子里,王立贵猛地惊叫起来:“鬼子,鬼子!”李春雷抬头一看,可不是,一个日本兵正在房顶上一蹦一蹦地往前蹿呢。两人连忙开枪,也不知打了多少发子弹。小鬼子歪了一下,想站住又没站住,“啪哒”一声掉下来,躺在院子里直抽抽。
那鬼子正摔在李春雷跟前,浑身血淋淋的,瞪着大眼睛张着嘴,一个劲地吐泡泡。李春雷感觉有些恶心,一股凉气从小肚子直蹿上胸口,堵住嗓子眼说不出话来。扭头看看王立贵,发现这小子更没出息,天生的一张黑面孔居然被吓成了白脸,嘴巴一抿一抿的,都快要哭了。
冲进村子的日军小队被三连和四连歼灭了。自不量力、穷追骑兵的两百多个鬼子兵被打得只剩下六十人,丢下四辆被破坏的汽车,狼狈地逃回了安阳。这一次,他们再也不敢说凭一个中队就能攻击八路军一个主力团了。
战斗结束后,连长李树茂摆弄那具从房顶上掉下来的日军尸体,翻衣服口袋寻找战利品,发现鬼子身上只中了一枪,从左肋打进去,从前胸穿出来,就问是谁打的。刘彦章抢着回答:“李春雷打的。”
李春雷愣了。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是谁打中的,班长当时又不在场,凭什么这么肯定呢?他正想解释一下,王立贵却也跟着说:“不是我不是我,是李春雷打的。”
于是,这份功劳就算在了李春雷头上。

 第四章 斥候骑兵(一)

这是李春雷戎马生涯中消灭的第一个敌人,也是他立下的第一个战功。可是,直到晚年他依然心存疑惑,总觉得自己或许是冒领了战果,有点对不起战友。
在班长的“帮助”下立了功,李春雷却并不觉得开心。
刘彦章新官上任,对班长的职责看得很重,无论内勤外勤都是高标准严要求,从早到晚催促着做这做那,把全班人搞得手忙脚乱,大家都觉得不痛快。私下里,刘班长还要求李春雷多注意战友们的言行举止,发现什么不良苗头就及时向他汇报。最新最快更新“这不是让我当奸细吗?”作为师弟兼部下的李春雷觉得很别扭。
10月的一天,李春雷在营地外面遛马,遇见了刘金魁。整编之后,“川老汉”就进了斥候队。这时候,他身穿便衣,手里捧着一把酸枣啃得津津有味:“李春雷,我们那里缺人手,你愿意来不?”
“愿意,愿意啊!”
“那好,我帮你说说去。”
第二天团部命令就到了:抽调李春雷同志担任斥候骑兵。

斥候,也叫“远端前卫”,任务是在部队行进时担任越前搜索,驻营时担任远方警戒。斥候骑兵兼有袭扰、钳制、侦察、通讯支援的功能,用李春雷的话来说,就是“干骑兵游击队的活”。
李春雷能当上斥候兵,首先因为他是冀南当地人,情况熟悉;其次是他骑乘技术好,上马下马一溜烟,有着“抢毛巾”把“伍猛子”拽下马来的成绩;再加上他刚立了战功,表现不错,够勇敢。
一般情况下,骑兵很少分散行动,但斥候兵就不同了,经常三五成群或者单枪匹马地在外游荡。当时有句话:“吊儿郎当通信兵,东游西逛侦察兵,吃香喝辣勤务兵。”这斥候骑兵的活动空间更大,出了营地就像是放了羊,如果管理不严可真不得了。所以,骑兵团在挑选斥候兵的时候就规定“五不要”:在旧军队当过兵的不要,干过土匪的不要,吸过白面的不要,有流氓习气的不要,身体弱、胆子小的也不要。

斥候队归团部直属领导,由团参谋长兼任队长、政治处主任兼任指导员,战士们出勤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汇报工作。出任务时必须遵守“六不准”:不准杀人,不准抓人,不准罚款,不准纳捐,不准缉私,不准没收东西。骑兵随时随地都要注意维护部队形象,对人民群众客客气气,否则就是犯了军纪,回来是要受处分的。
斥候骑兵通常是三个人一个小组,可李春雷他们这个组却是四个人,除了刘金魁、颜胜才,还有个十五岁的小战士崔连喜。
还是在南宫县的时候,骑兵们去看“火线剧社”吕正操部队的剧团演出。开演之前照例是首长讲话。陈再道司令员满嘴的湖北口音,除了“打、打、打”,就是“抗战到底”,十句话中有五句半听不懂。
听不懂也鼓掌,鼓完掌就看戏。演的是话剧《雷雨》片段,台上的人激情投入,十分卖力;台下的人却看得稀里糊涂。这又不唱又不跳的,老爷、少爷、太太、丫鬟,搞的是什么把戏?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作者简介

程子君,又名程双红,作家、编剧,河南淮阳人,现居郑州。笔名:程晓枫、程虫虫、梅映雪、梅虹影等。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散见《青年作家》《雪花》《短小说》《精神文明报》《河南日报》《大河报》《现代家庭报》《扬子晚报》《佛山文艺》《长沙晚报》《吐鲁番》《青少年文学》《思维与智慧》《青年文摘》《青年博览》《报刊文摘》《37°女人》《小品文选刊》《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等刊物,诗歌、散文、小说作品入选多种年度选本。著有长篇小说《雪花神剑》《血海浪花》《苍茫》《法医龙飞》。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往期链接

程子君:骑兵师(长篇军旅抗战小说连载之七)

程子君:骑兵师(长篇军旅抗战小说连载之六)

程子君:骑兵师(长篇军旅抗战小说连载之五)

程子君:骑兵师(长篇军旅抗战小说连载之四)

程子君:骑兵师(长篇军旅抗战小说连载之三)
程子君:骑兵师(长篇军旅抗战小说连载之二)

程子君:骑兵师(长篇军旅抗战小说连载之一)

程子君:锦衣卫(长篇武侠小说连载之一千二百九十六)

程子君:锦衣卫(长篇武侠小说连载之一千二百九十三)

程子君:锦衣卫(长篇武侠小说连载之一千二百九十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